分享

5000字长文!王煜全独家观点:重新定义健康!

 mrjiangkai 2024-05-12 发布于上海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我们的现有的卫生健康系统出问题了,迫切需要一场革命,那么问题是什么呢?

1. 只关注病人、不关注健康人

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健康系统只关注病人,而不关注健康人。

原因很简单,我们整个卫生健康系统都是围绕着医院建立的。医院系统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你生病了去看病,疾病痊愈了就回家。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把一个人完全健康视为100分,死亡视为0分,患病就是60分以下,不及格。而医院负责的就是从60分以下调整到60分以上的事情。

但是我们都知道,从100分到60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缓慢下滑的过程,也就是说,健康可能早就出事了,但直到某个时间、某种程度才会被界定为“生病”。

如果说只要是恢复到60分以上就让患者回家,就不管了,那这个人很可能还会生病。包括以前没生过病的人,他的健康状况已经从100分逐渐下滑了,也没人管,一直到生了病才管,那就一定会有病人持续不断地出现。

这就是现代医学那么先进,但还是持续不断地有病人,而且病人数量一点都不减少的原因。

5000字长文!王煜全独家观点:重新定义健康!

我们认为这种情况现在应该要改变了,解决方案就是应该关注的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应该关注100分的人,当他下滑到80分就能够意识到,而且就会开始调整,让他从80分恢复到100分,避免让他掉到60分水平以下。

实现这一点需要什么呢?就需要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健康指标。

对医生来说,患者是否生病,尤其是发展到了一定地步,这件事就容易判断。但如果是健康或者亚健康状态,在某些领域从100分掉到了90分、80分,那一般人可能都没有感知。

所以就必须有一系列指标,让每个人都能看见自己的健康状况,甚至一旦健康水平出现了下滑现象,都能随时意识到。

举个例子来说,100年以前汽车刚刚出现的时候,车上有方向盘、有油门、有刹车,但是没有仪表盘。所以一个人要想开车出远门,就要把车开到修车厂,请有经验的老师傅帮忙看一看这辆车到底行不行。

今天就不需要出门之前去修车厂了,因为车上各种仪表盘都有监测功能,出了问题随时可以报警,仪表盘显示没问题的话你就可以放心上路。

现代医学也在经历同样的发展轨迹。虽然现代医学非常发达,但是医学已经变成了一个专业领域,专业到普通人已经没有办法和医生对话了,很多医生说的话全是术语,人们也听不懂,那是没有道理的。

未来有了人工智能的支持,我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甚至和最专业的医生都可以交流,都可以讨论。

尤其是世界上有一个新的说法叫做“医药3.0”,它的核心就是从过去的叫循证医学“医药2.0”到今天的知证医学“医药3.0”,就是每个人要有自己的“健康仪表盘”,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健康情况,出了问题知道问题在哪,而且可以和专业人士交流,让自己能够快速恢复健康。

5000字长文!王煜全独家观点:重新定义健康!

2、以往的健康指标是错的,是工业革命时代标准化的产物

那么第二个问题紧接着就来了,这些健康指标到底应该是什么?

我们刚才讲过,医学只关注生病的病人,所以大家对病人的理解,对疾病的理解,要远远大于对健康的理解。

以前如何定义健康呢?在所有人之中取个标准值,如果你符合标准值就叫健康。这种评价方法明显是工业革命标准化的产物,它追求的是准确性,但是缺乏个人意义。

你去医院的时候会发现,它都是打点式的数值测量,你的心跳、你的脉搏的,你的血压、你的血氧、你的血糖等都是一系列的具体数值。

这些数值就用来和所谓的标准人来做比较,看看你的数值和标准人偏差有多少,如果偏差过大就认为是生病。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每个人不是标准人,标准人的特点是所有人的平均,但是没有一个人是标准人。甚至说,我们都知道人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人群当中总有一些人,他的指标和标准的偏差过大,看起来是生病了,但实际上他是正常的,只不过他的正常和我们的正常不一样。

所以,用传统的方式去测量就不够好,不能用现代医学的方式去给出固定数值,那种仪表盘是不可取的。

那什么样的仪表盘才可取?这就需要一个观念的革命,我们真正需要理解的是每个人的个体特征。

一旦关注到个体特征,你会发现另一个特点,每个人的数值是随时变动的。比如我们的血压,早上和晚上的血压是不一样的,体温也是一样,早上、晚上的体温是不一样的,更不用说血糖了,你吃没吃饭血糖是不一样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活生生的人,他身上的指标根本就不是那些一次性测量的硬性指标,而是一个曲线,而且这个曲线还是随时在变动的。

那么,我们怎么给一个人设定健康标准?不是测量基准值,而是测量基准曲线,这个曲线是一定是波动的。

当然,这个波动是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的,比如血糖的上升一定和吃东西有关,体温的上升可能就和一天的时间、一年的节气、是否运动等等都相关。但是不管怎么样,都能够用曲线来描述出来,尤其是这个曲线的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

这里面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体温。我们以前测体温都是认为36度是正常,37度是发烧。但是,2022年的时候苹果手表就推出了体温监测功能,而且是连续监测,它能画出体温曲线。然后苹果手表就明确告诉我们说,你如果想测绝对值,我这个体温绝对值是不准的,但是测体温曲线,体温的变化周期是准的。

比如女性每一个排卵周期的体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那我们就可以来做很多的检测,如果一个周期里面,体温变化和以前的规律不一致了,那就一定有问题,有可能是怀孕,也可能是心理问题,但是总之是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新的健康观,就是在这个时代能够对人体进行连续测量的时候的新健康观。

是什么?就是要用全面的生理节律,比如脉搏的节律、血压的节律等等多个生理节律才能代表每个个体,要掌握它动态的变化规律,才能定义什么叫健康。也就是说某项指标在正常的规律当中变化,这就是健康的。

那什么叫疾病?就是用自己的生理节律的偏离来定义疾病。第一要理解节律是变动的,不是一个固定的常值,第二是要关注和自己个体的生理节律的变动的偏离,而不是和一个标准人的变动的偏离。

也就是说,判断我到底是不是发烧了,不是37度就发烧,36度就没发烧,而是我在某个时间点我的体温应该是多少度。如果我现在正好运动过了,现在又是夏天,又是在中午,那我可能38度都不是发烧,因为这就是我正常的生理节律的范围,但是如果到40度,那就叫发烧了,因为它偏离了我的正常的生理节律。

所以要用对正常生理节律的偏离来定义疾病,而不是用绝对值来定义,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一个观念革命,需要有真正的健康指标,能够给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做精确的画像。

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可穿戴革命叠加人工智能革命的时代,可穿戴使得我们能够对大量的生理数据做连续测量,人工智能使得我们对这些分析能够更精准,甚至可以分析出它的节律,从而真正理解什么叫健康。

5000字长文!王煜全独家观点:重新定义健康!

3、生物医药产业难以解决问题 ,需要个性化健康科技

那现在又有一个问题出来了,不只是我们应该关注健康人,而不是病人,应该有正确的健康观、正确健康指标,更要命的是我们要有更多的给健康人的解决方案,但这种解决方案用现有的商业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难以提供。

原因也很简单,在生物医药产业之中,只有足够贵的药才有人研发,因为药企需要赚钱,便宜的药没人研发。

举个例子来说,过去这些年里美国FDA审批通过的药品中孤儿药越来越多。什么叫孤儿药?就是目标患者数量在30万以下,治疗的疾病是相对罕见的疾病。

那为什么还有人做研发呢?一个原因是报批程序相对简单,另一个原因很重要,就是可以定价定得非常贵。比如CAR-T疗法,一次治疗都需要上百万美金,因为它用户量少,所以就要花很多的钱才行。

但如果只是对健康人提供服务,可能每个人的情况都千差万别,每种情况的用户量可能也就是30万,但是这30万并不是某种疾病,而是让他从90分恢复到100分,那就不可能要求用100万美元来做这件事了,没有那么大的商业价值,所以反倒没人开发。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我们发现其实已经出现了一个大品类,我们称为health Tech健康科技。健康科技在很多情况下成本是不高的,因此推广起来就相当难。

比如我们就投资了一家公司,产品是西湖大学姜汉卿教授开发的胃酸胶囊。你把一个小胶囊吃到胃里去就能读出胃酸数值。

我们都知道胃酸过高和胃溃疡、胃穿孔这些肠胃疾病是高度相关的,但是以前要测量胃酸就非常麻烦,需要做胃镜,很多人不愿意去做。但是现在吃一个胶囊,一分钟之内就可以读出胃酸读数,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

但是问题来了,这一个胶囊才卖几个钱,而且我们又很难知道到底谁有可能胃酸过高,所以这就造成一个产品非常好,但是它要做推广做市场覆盖的时候,就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所以我们认为现在还需要另一个东西,就是用基于智能可穿戴形成对人的大量的全面的健康监测,而且用户数量一定要足够大。然后基于智能可穿戴对每个用户实现全面的个性化的监测,一旦谁有个性化需求,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需求,我们也会知道,这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把解决方案直接提供给那个人。

比如,刚才我们讲的胃酸胶囊,如何监测呢?现在的智能手表、手环有陀螺仪,能够感知一个人是不是在运动,还能监测我们的心率。如果在运动时候心率上升就很正常,如果在没有运动的时候静息心率增加了,那么他焦虑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而胃被称为第二个大脑,也就是说焦虑和胃病的发生有很高的相关性,一旦监测到一个人有焦虑状况,就可以寄给他一个胃酸胶囊,请他测一下他的胃酸,因为很有可能他的胃也出了问题,只是他没有感知到而已。你会看到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所以我们强调,首先要形成全面监测,尤其是对普通健康人的全面监测。在全面监测基础上,就相当于说医院的分诊一样,出了问题再把相应的技术,可能是非常便宜的技术就提供给用户,而且它本来就是解决从100分到90分、80分的问题,所以不可能是太贵的技术,但是便宜而有效才是真正重要的。

5000字长文!王煜全独家观点:重新定义健康!

我们要保证一个人能够尽量不掉到80分以下,根本就不会进医院,我们就不需要用那么贵的设备,那么贵的药物,那么贵的医疗器械和那么贵的疗法,那最终结果就是,我们的整体健康支出会降低,这才是未来真正正确的健康理念。

实现这个理念需要的是什么?第一就是要有足够大的平台,所有人用这个平台实现对自己的个性化监测,所以我们说智能可穿戴很可能在未来有巨大的需求。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要有很多的Health Tech健康科技的解决方案,要把它整合到平台上来。

更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够对每个人的情况了如指掌,除了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提供解决方案,甚至还能做到监测这个解决方案是否有效。你吃完药了以后,你的生理指标也会被显示出来,可穿戴设备也能够监测,所以每一次用药的效果都可以被评估出来。

比如有人睡眠不好,想改善睡眠,就用安眠药。这个应该不是60分以下的问题,而是100分到80分的问题。问题是,我们都知道安眠药用一段时间以后它的效果会减弱,但是从哪知道什么时候药效减弱了,什么时候就应该换药了?

如果说用药的同时也监测着睡眠,那就可能发现用药一段时间,睡眠质量明显提升了,但是过一段时间睡眠质量开始下降,可能就要调整了,甚至可以换一段时间的行为疗法,比如运动、冥想或者禅修等等。

不管效果如何,我们都能够评估,一直到找出能够对一个人持续有效的行为改善方法,从而能够让他保持在100分的健康状态。

所以,我们的理念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用系统的办法去解决维持100分,不要掉到80分以下的对健康人的解决方案。

总体来说,现在我们的健康面临三大挑战:第一是我们过度关注病人;第二是我们的健康指标是错误的;第三是我们的治疗体系,或者说解决方案是商业化解决方案,只关注大病,只关注赚大钱、花大钱的解决方案,而不关注小病,不关注全面健康监测。

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是三个:第一,要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第二,健康指标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理节律;第三,我们能够基于对每个人的动态生理节律的连续监测,给每个人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当每个人都能被监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全世界最好的、便宜的解决方案收集起来,有针对性地提供给每个需要的人,从而整体上极大地降低维护健康的开支。

对每个人而言,就可以永远保持在80分以上的健康状态,也就是说,长寿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寿,这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认为,这个健康革命的最终的结果是健康会成为每个人的基本人权。就像我们说工业革命让每个人拥有的物质相对丰富,物质层面的贫富分化极大地减弱,穷人也可以拥有汽车,也可以用互联网。

那数字革命就可以让专业服务上的贫富差距减弱。健康就是这样一种服务,未来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能够享受高质量的健康人生,健康一定会成为每个人都能享受的基本权利,这就是我们的健康革命宣言。

另外,今年是科技特训营8周年,创新地图的小伙伴们为大家准备了8周年福利,5月1号到5月31号,也就是这个月购买科技特训营会员,就可以获赠两个月学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