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 日本中岛 B5N2 九七式12型Kate 舰载鱼雷轰炸机2.0

 巨浪上的舰队 2024-05-12 发布于浙江

以下为1.0版本

2023-06-28二战 日本中岛 B5N2 九七式12Kate 舰载鱼雷轰炸机

简介

太平洋战争前期日本之绝对主力舰载鱼雷轰炸机,对比同期美国TBD有一定优势,虽然1942中途岛后美帝换装皮糙肉厚的大块头TBF后优势不在,但同期美帝MK13神棍鱼雷的加持下一直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与同期英国的剑鱼,大青花鱼这类双翼的老古董还是先进一代的,至于小胡子的FI167虽然性能数据不错,但整体设计还是双翼老古董,归为青花鱼级别。固美日,因德互为对手,至少在二战早期舰载鱼雷机设计上是势均力敌的。

九七式舰上攻击机,略称为九七舰攻,是日本帝国海军于1930年代后期开发的舰上攻击机,由于日本海军在开发中让中岛航空机以及三菱航空机两家公司竞标此机合约并且最后同时采用,因此此型飞机有两种不同的规格存在,中岛制编号B5N,三菱制编号B5M,但是一般提到此型机种大多是指产量比较大的中岛制九七式舰上攻击机,中岛生产机型盟军昵称Kate,三菱生产机种昵称Mabel

中岛飞机公司接到企划书后,以中村胜治为首的舰攻设计团队引入了中岛在两年前开始引进的欧美先进飞机制造技术;包括了全金属制主翼、密闭式座舱、油压式可收纳起落架、油压式折叠机翼、使用可两段切换的三叶可变螺距金属螺旋桨,九七式舰攻也是日本第一架使用可收纳式起落架及折叠机翼的军用机,还有是最远航程在携带各种炸弹或鱼雷时保持1,0002,000公里,所以在该机的左右机翼内设置整体式燃料箱,才可以达到海军要求最远航程。除了机身设计外,发动机的选择上中岛原先预计使用“光”三型发动机,但是由于“光”系列发动机直径过大(1.37米)、且出力有限(9汽缸、830匹马力)使得原型机空气阻力较大,设计不算相当理想;因此中岛计划将当时研发中的“荣”系列发动机(1.15米)安装在新飞机上,但是由于时程问题因此一号机上安装的仍然是“光”系列发动机。

九七式一号舰上攻击机原型机于1935年底完工,19361月首次试飞,量产机与原型机的差别主要在量产机采用人力折叠机翼而非原型机的油压式折叠机翼以降低机体复杂性。

在推出一号机型后,1939年中岛将使用“荣”十一型发动机的九七式三号舰上攻击机研发完成,代号B5N2,除了攻击机型之外,中岛另外设计一款将九七式的中间座位改造为操作装置的教练机,此款衍生型称为九七式1号教练机(B5N1-K),总共生产30架。 除了中岛之外,爱知飞机制造公司、广岛海军工厂也代工制造此型飞机,至1941年停产前共计生产了1250架,其中半数为代工生产。

B5N的主要型别

·B5N1 (九七舰攻11型)该机安装1770hp”3 9缸气冷星形发动机,外部特征为机头有大直径发动 机罩,九七式舰攻"型主要用侵华战场。

·B5N1-K (九七式11型教练机)在后座上加装一套操作系统,194112月服役,仅生产30

·B5N2 (九七舰攻12型)换装lOOOhp"II14缸双排气冷星形发动机,发动机径减小,机体轮轮廓更加流畅,飞行员视野和行性能也随之提髙,为太 平洋战争中的日军右力舰载鱼雷攻击机.

本模型展现的为B5N2

武器B5N装冇17.7mm后射自II机枪,载弾M 800kg,可在机腹挂裁1800kg的航空鱼雷或I枚同等 时止的也型航空炸弹,或在机褒卜挂花两枚250kg航空炸 强或在机買和机腴卜桂栽73060屈的小型炸弹。

外形尺寸

机长 10.3m

机高 4.3m

翼展 155m

(机翼折叠) 7.3m

机翼面积 37.70m'

重量与载重

空重 2280kg

正常起飞重植 4100kg

飞行性能

最大限速(3600m 378km/h

最大平飞速度(5900m 263km/h

实用升限 8260m

航程 1990km

翼栽 98.1kg/m2

爬升率 6m/s

关于模型

1.机翼折叠

2.增加飞行员(低模)

3.增加座舱盖打开,关闭,半开(全关状态玻璃全透明化)

4.添加螺旋桨旋转

5.添加机翼折叠支撑

6.添加起落架打开状态

7.挂在九一3型鱼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