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健康就是教育教学质量

 松下舞者 2024-05-12 发布于山西

图片

   学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将成为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王鹏程

图片

   有人说,现阶段是一个心理伤害不可避免的时代,尤其是年轻一代。原生家庭、社会问题、学习问题、网络游戏、个人成长等等交织在一起,于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突然多了起来。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2019年以来,也大量接触到了心理问题学生,厌学、恐学(恐惧学习、恐惧学校)情况较多。虽然造成厌学、恐学的原因多样化,但是心理原因不可回避。

   一所学校只要出现两种情况,教育教学质量必然下降:一个是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主动追求,没有了对“学习知识”的饥饿感。即学生基本上处于“被推动学习”,无论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一样;一个是出现较多的学生(包括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反复停学,学业成绩大幅下滑。如果学校的教学质量没有下降的太明显,那一定是付出了大量“生命消耗”的代价。

   从上面两种情况来分析,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图片

一、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心力量”。

(一)拥有积极、阳光心理的学生或者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的特点:1.拥有积极的心态:乐观、自信、坚韧;2.养成良好的习惯:制定计划、坚持执行、反思总结;3.学习兴趣高涨:对学习有更高的兴趣和热情;4.积极的情绪管理:会积极自己的调节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二)拥有积极、阳光心理的学生或者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善于处理压力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更善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1.他们会提高学习效率。阳光心理学生通常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专注力,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更容易沉浸在学习中,获取新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他们能应对学习压力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考试、竞争和学业压力。阳光心理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保持冷静和稳定的心态,避免受到自身情绪的干扰和影响,在学习中保持更高的动力和耐力能够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增强学业成就感。

3.他们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阳光心理学生通常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合理规划时间、高效利用资源和持续努力等。这些习惯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培养自律和持久力,并且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4.他们有更高的认知能力。阳光的心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业进步。阳光心理学生更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团队学习效果

   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学生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他们是学校质量提升的“心动力”。

图片

二、教师心理健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心基石”

   工作是人们获取经济收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之一,而心理健康对于工作质量和职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李希贵校长说,教书是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教师是情绪劳动者。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健全个性的培养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是预防及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学生健全个性的培养过程无不打上了教师本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烙印。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是学校做好心理健康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与高质量工作的关系

1.提升工作效率。心理健康的人在工作中通常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专注力,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任务和应对挑战。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动力,积极投入工作中,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工作。

2.促进团队合作。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备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协调。他们懂得倾听和理解他人,能够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能。

3.应对工作压力。在职场中,会面临各种工作压力和挑战,如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与同事之间的冲突等。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这些压力,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情绪,避免被工作压力消耗和影响到生活质量。(来源于网络)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1.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教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工作激情。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因此心理健康对于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对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更有动力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升教学质量。

2.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教师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建立互信、互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家长之间,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沟通、协商,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与同事之间,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合作共事,互相支持和学习,形成优质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学质量。(有不良心理的教师可能会给同事造成不良影响,给学生造成“学校恐惧症”或者“学习恐惧症”,从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3.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和学科知识的更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结合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4.心理健康的教师还能够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教师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和人格塑造者,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反省和修正,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实现从教育者到学习者的转变。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掘自身的潜能和特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和引领,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工作激情,与学生、家长和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教学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良师益友,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引用)

图片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的“双向奔赴”

   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赋能教师自我提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挑战,在师生双主体的双向奔赴中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可喜的发展。

(一)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1.生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业

2.教师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数学水平、教育经验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业发展。

3.学校因素。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教育资源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对教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4.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水平对教育质量和教育需求产生影响,同时教育政策、教育投入等也是影响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学校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第一,教师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健康有全面、正确的理解,这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1.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赋能教师。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制约、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积极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各项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活动,赋能教师。

2.提升教师对心理健康含义的理解水平。学校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对健康的理解水平。只有对健康有全面、正确理解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才有可能有意识地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及时地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才能正确地对待这类学生及其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障碍、心理疾患的发现及诊断与一般躯体疾病的诊断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个体日常生活的了解。为此,有两个因素在发现、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一是对个体的全面、深入了解;其二是善于进行横向比较,即通过同龄青少年行为的比较确定某些个体在心理及行为上的异常。在与学生交往较密切的成人中,教师无疑是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最佳人选,尤其是班主任。

3.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育人水平。教师有能力和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适切的目标,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克服成长中的困惑和难题。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能以恰如其分的态度和方式教育学生;良性的班级管理,能够给学生温馨安全的学习环境;温暖的教育引导,能够给学生的心灵照进一缕阳光。

4.提升教师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能力。学校要按照系统性规划进行培训,提升提升教师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能力:一个是能正确地对待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正措施,给予学生温暖、及时的帮助;一个是能在教学及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比较学生的行为,从而及时地发现学生行为及心理上的异常,及时地向家长提出忠告,并为、心理教师、心理医生最终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学生心理健康对学校的整体教育环境和氛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这种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反,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则容易导致学生间关系紧张、竞争激烈,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受到负面影响。

1.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仅仅关注成绩。学校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长远的学习目标。减轻学生的恐惧感和焦虑情绪,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2.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健康。学校提供的丰富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和阳光。

3.学校要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自信、坚韧品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尽量建立全员育人机制,“织密心育网络,构筑心育体系”、“打造心育格局,强化心育机制”,“开展心育活动,赋能心育之路”,管理人员、教学人员、专职心理教师、后勤服务人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维护工作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系统、全面地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学校要积极加强学生人际关系建设和家校医社合作等手段。改善学生人际关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家校沟通联合机制,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建立学校和专业医院联系机制,让问题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治疗,尽快康复。通过以上措施,学校整体教学和生活氛围会变得更加和谐、积极。

图片

   总之,作为一所学校,要想成为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必须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心育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聚焦家校医社协同育人。既要爱护学生,也要关爱教师,让师生之间能够良性互动,实现爱的双向奔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