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吵起来啦!研究了100年的饮食限制,究竟是抗衰还是折寿?

 Budiye 2024-05-12 发布于山东

原创 回音 时光派 2023-10-31 19:30 上海

图片

去年末派派报道了一篇当时新鲜出炉的研究,在其中研究者们意外发现,在低温环境下,饮食限制似乎不能像大家所认知的那样延长寿命,反而会缩短实验动物的寿命[1]!(原文请至文末推荐阅读)

做科研嘛,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这篇“叛逆文”很快就淹没在了源源不断的每日论文更新中。没想到!时隔将近1年,又一篇发表在预印本bioRxiv上的文章隔空喊话,否定了去年的那篇文章[2]。

图片

又要吵起来了?这次还是老牌抗衰法?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派派只想和你分享最新前方战况。

图片

饮食限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发展了一百多年,竟然在这种问题上引发了论文战,看上去离谱,但一想在衰老生物学界,好像也正常。

去年的研究指出,低温环境是对实验生物来说,是一种“压力”,而就是这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压垮了吃不饱的果蝇。

在正常温度(25-27℃)的生存环境下,饮食限制能适当延长果蝇的寿命,但是仅仅降低了2-6℃(21-23℃),果蝇的寿命就大幅缩水;除此之外,实验中的果蝇们好像不止是寿命受损,它们及它们后代的生殖能力也受到了影响[1]。

图片

图注:去年11月发表的文章中,低温和饮食限制交互作用对寿命和生殖能力的影响,红色代表饮食限制

但是最近新出的这篇研究表示,什么低温折寿,都是浮云!

他们首先用自己实验室的线虫在25℃的标准环境中验证了饮食限制的延寿作用。随后又设置了5款饮食方案:2%、4%、6%、8%、10%,其中2%代表饮食限制,随着数字的增大限制度也越低,到8%代表普通正常饮食。

在正常25℃温度下,2%饮食的果蝇寿命几乎达到8%饮食果蝇的2倍。

图片

图注:正常适宜温度下,饮食限制的果蝇能延寿近1倍

而在18℃和21℃的低温环境下,温度越低,似乎寿命越长,而且随着饮食限制的程度越高,延寿效果也越明显;

而且,为了全面推翻去年的文章,这项研究也统计了果蝇在不同饮食、不同温度下的产卵量。结果显示,饮食限制的确会降低果蝇的生殖能力,但温度并不会造成相同程度饮食限制果蝇之间的生殖能力差异[2]。

图片

图注:低温不仅不影响饮食限制的延寿作用,也不影响果蝇的生殖能力

两篇文章,各执一词,完全对立,孰对孰错?其实仔细看看,这两篇文章中都有一些无法完全解释的小瑕疵。

比如,第一篇文章中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只有雌性受影响,而雄性不管在寿命还是生殖能力上基本都不受影响,也没有解释低温和高温都能成为“压力”的假设前提下,为什么高温不折寿,低温却造成显著打击;

第二篇文章就更离谱了,研究者说采用的是他们实验室的果蝇,采用的饮食限制也是该实验室的“标准饮食法”,从果蝇种类,到饮食配方,再到饮食限制的方法,都与前一项研究不同,怎么能验证前一研究的成果呢?

图片

这么看,好像这场“争吵”中的哪一方都没啥意义。实际上,这并非是关于饮食限制延寿的第一次讨论,百年来,关于饮食限制抗衰的争辩就没停过。

时光派

聚集全球前沿、全面、专业抗衰资讯

208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之前,派派看到不少类似的“争论”,只不过不像这两篇文章这样大张旗鼓隔空喊话。

2022年,Science正刊发表文章表示,饮食限制虽好,还得吃对时间!在小鼠的正常活动时间(夜间)限时进食能让它们延寿35%,但如果让它们在睡觉时间(白天)限时进食则大打折扣,只能延寿20%[3];

但是前不久的另一项研究则表示,吃夜宵不是原罪,熬夜才是,饮食限制才不分白天黑夜。该研究对比了熬夜禁食和熬夜吃夜宵的果蝇的神经元状况,发现夜宵似乎并没有造成神经元的进一步损伤[4]。

图片

图注:吃夜宵会折损饮食限制延寿效果?(左)谁管你吃不吃夜宵,熬夜才是原罪!(右)

有些抗衰干预手段能延长寿命,而有些能延长健康期(简称抗衰),而饮食限制究竟是能延寿?还是能抗衰?还是全都要?也还是众说纷纭。

早在2012发表在nature正刊上的一篇文章,认认真真分析了恒河猴采用饮食限制的抗衰延寿潜力,然后发现,减少每日热量摄入并不能增加猴子们的平均和最大寿命,但能显著降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即不能延寿但可以抗衰[5];

但几年后又有新研究表示,饥一天饱一天的饮食限制法的确能延长小鼠的中位寿命和最大寿命,但却无法改善大部分与衰老相关的各种衰老表型,即不能抗衰但可以延寿[6]。

图片

图注:抗衰不延寿?(左)延寿不抗衰?(右)

诸如此类的辩题还有不少,包括“最适合开始饮食限制的年龄?”[7]、“饮食限制的副作用?”[8]、“饮食限制是限制时间好还是限制热量好?”[9]等,每年都有大量研究投身辩论,乐此不疲。

图片

辩论经久不衰,限食常辩长盛!不管出现过多少种质疑,饮食限制总是屹立在抗衰干预手段之巅,信任、践行饮食限制的抗衰爱好者更是数不胜数。

图片

虽然在真正的人类临床试验成果公布之前,要客观评价饮食限制绝非易事,那现在的争论就都还是盲人摸象,但研究者们就饮食限制抗衰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也找了一些可能

首先是对体细胞/生殖细胞的选择。每个个体的长寿,或者产生足够多的后代,都有助于一个种群的存续,对于一款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认可的饮食限制进化模型来说,饮食限制其实就是一种对能量的重新分配

当能获得的能量低于某个阈值,再花费能量繁殖就是不明智的选择,于是几乎所有能量都被用于维持体细胞运转。这种策略有利于在食物不够的时期增加用于维护和修复的资源,从而使生物体能够以完整或优质的状态在饥荒中生存下来[10-11]。

图片

图注:饮食限制进化模型的理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大多数研究中,饮食限制虽然能抗衰延寿,但是却要以折损生殖能力为代价。

饮食限制的进化模型虽然流传度足够广,但是也有无法解释的地方。比如,有研究者发现,饮食限制后再恢复丰富饮食,造成的死亡率比一直丰富饮食还要高!如果按照进化模型,这些个体的体细胞都已经获得了更丰富的资源,怎么还会反戈一击?

图片

图注:饮食限制进化模型无法解释:为什么恢复丰富饮食,反而比从未饮食限制更折寿了?

对此,有研究猜测,饮食限制对长寿的影响不是通过增加对体细胞的投资,而是被迫逃避膳食蛋白质的内在有害影响,而除了要应对这些,饮食限制的实践本身也存在生物需要付出的“成本”。

当食物不足的时候,摄入的能量全力维持机体的运转无暇顾及“成本”,而当切换到丰富饮食状态,两种负面状态同时爆发,直接让生物寿命一损再损[12]。

当然,这种理论也只是一种猜想,除了这两种,还有研究认为,饮食限制相当于一种轻微剂量的毒物兴奋反应,也就是让吃不饱的生物“化压力为寿命”[13];还有研究者认为,不同的研究中采用的实验生物的基因不尽相同,因此对饮食限制的反应也不一[14]……

看完了关于饮食限制的“爱恨情仇”,你对饮食限制这种看上去贼简单,但好像久居抗衰“顶流圈子”的干预方法是不是有更深刻的理解了?或者更晕了?(不是)

衰老生物学螺旋上升,人类每一岁寿命的小进步,都是衰老生物学的一大步!虽然现在看,仅仅对一种干预手段,就有这么多“吵吵”,但也正是这些学术上的不断交流,在激励着衰老生物学不断进步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