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7、麻黄升麻汤~医案学习

 花无缺3myj1j3d 2024-05-12 发布于江苏

一、原文学习: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右五味,为散,更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理中丸》方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  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注):麻黄升麻汤是厥阴少阴合病,理中丸是厥阴太阴合病。两者的区别在病位。
麻黄升麻汤是外感病到了后期,阴阳虚损,阴阳不相交,厥阴病表现在上咽喉有热,唾脓血,下有泄利不止。下虚的症状有下部脉不至,泄利不止。下虚与少阴病真武汤类似。
   理中丸的表证表现很特出(头痛发热,身疼痛),为什么渴不欲饮,是里有虚寒,里虚寒表有热,是阴阳不相顺接的表现,辨为厥阴病。里虚有寒是太阴病的症状与四逆加人参汤类似,分别在那里,在于病位。里的病位不同,麻黄升麻汤虚寒的病位在下焦,理中丸虚寒的病位在中焦。


二、名家医案精选:
1、喉癌
   张某,男,71岁。18年4月2日晚,因咽部不适,异物感一年半,他医诊为咽炎。中医药服用半年未效,近俩月来加重来诊。3月30日因呼吸困难在市医院查喉镜示:喉部新生物,色黑较污浊,病理查喉癌三期。因压迫气管呼吸困难计划定于四月五日行气管造瘘术。
   刻诊:咽部不适,吞咽困难,语音嘶哑重浊,发音难以听清。呼吸困难。颈部淋巴结肿大。自述咽部粘痰较多。腹泻。体型中等偏胖,面色黄肿貌。无特别怕寒怕热。无汗。纳可。脉双寸浮滑郁结重取涩硬,关尺浮紧重取沉缓。舌淡红润苔白薄。处方:
麻黄15g、升麻15g、当归15g、知母12g、黄芩6g、玉竹30g、白芍15g、天门冬30g、干姜12g、桂枝15g、茯苓15g、甘草12g、石膏36g、白术15g,一剂。嘱其当晚即服以观其效。约明天,其家属来告服药一顿呼吸已有明显改善。一剂尽呼吸已不困难。效不更方又五贴。反馈呼吸正常,遂不再手术。
    二诊原方麻黄加至25g石膏加至50g又五贴。如此月余。复查示喉部新生物,颜色淡红,已无污浊。声音嘶哑,但发音已可听清。吞咽仍有不适,二便正常。眠差。处方:
麻黄12g、升麻15g、当归15g、知母12g、黄芩6g、玉竹30g、白芍15g、天门冬30g、干姜12g、桂枝15g、茯苓15g、甘草12g、石膏24g、白术15g、木蝴蝶18g、蛇蜕6g、蝉蜕12g、露蜂房9g,五剂。服药四帖,腹泻不止,日如厕六七次之多。稀水样便。考虑阴寒过胜,遂调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喉痹饮加蛇蜕类继续服用,肿有调方些许变化至今。


2、口疮
    张某,女,52岁,护士。2007年4月12日初诊。现已绝经1年。患者五六年前开始时出现口腔溃疡,近1年来加重。常常1个月内20余日长有口腔溃疡。服用维生素及中药清热解毒、滋阴泻火等品,未见疗效。现口中有数个溃疡点,最大者有3mm×3mm,在左侧舌边,中心已是白色脓点,边缘红肿、疼痛。心烦,睡眠不佳,口渴,不欲饮。平素大便略溏薄,纳食量尚可,但不能进食寒凉之物,否则腹痛下利。小便清,怕冷,腰酸,舌体瘦、边尖红,舌苔有裂纹,脉沉细数。证属上热下寒,阴阳俱不足。方用麻黄升麻汤原方去石膏加连翘、白芷。
  处方:麻黄6g,升麻10g,当归12g,知母12g,黄芩10g,玉竹15g,赤芍15g,天冬15g,肉桂末3g(冲),云茯苓12g,生甘草10g,炒白术12g,干姜10g,党参15g,连翘12g,白芷10g。6剂。
  另加漱口方:藿香12g,佩兰10g,茵陈30g,黄连10g,金银花30g,连翘12g。忌食辛辣之物。服药6剂,口中只剩3个较大之溃疡,且疮面明显缩小,已不疼痛。续进原方6剂,溃疡愈。遂以原方去连翘、白芷、麻黄、升麻,嘱其平时常服,或隔3天,或隔5天,扶阳养阴以改善体质。
    原按:是案患者病机复杂,上热下寒,虚实夹杂。口中生疮,红肿疼痛,是为上焦热毒郁结;热扰心神则有心烦失眠;热伤津液则见口渴;从舌体瘦、有裂纹,脉细数,更知平素阴水不足;阴虚不能制火,火毒更盛,口疮时发难愈,疼痛难忍。而另一方面,大便溏薄、不能进食寒凉、小便清、怕冷、腰酸、脉沉,是明显的脾肾阳虚。故用仲景麻黄升麻汤,少量麻黄发越郁火,升麻升散解毒,取“火郁发之”之意;知母、黄芩清上焦火热,玉竹、天冬、赤芍、当归滋阴凉血;参、术、姜、草、苓是为理中、四君,合肉桂助脾肾阳气,肉桂更能引虚火归源。去石膏者,恐其寒凉伤中也。连翘、白芷是笔者喜用治疮疡之对药,一凉一温,辛散开结,消肿疗疮止痛。更有漱口方,功能清热化湿解毒,改善口腔局部环境。尤其是茵陈一味,用治口疮有奇功。此法寒热并用,清上温下,补虚泻实,整体和局部合用,切合病机,故能取效。

         颜志敬  
    中医师 ,多年中医实践,咳嗽病专长,钻研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崇尚经方,掌握六经辨证、擅长使用经方,把脉准确,问诊详细,药方结构严谨,药味少,见效快。擅长用经方治疗:
   内科:咳嗽病、感冒病、胸痹、胃痛、痞满、腹痛、便秘、失眠、胁痛、黄疸、头痛、眩晕、淋病、阳痿、早泄、郁证、腰痛、痰饮、汗证、虚劳、糖尿病、疑难杂症。
 妇科:月经病(经痛、经期不准、经间期出血、崩漏、 闭经、痛经)、不孕不育、子宫肌瘤、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症、阴痒。
 儿科:肺炎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积食证、多动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