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汤液经法图”的原理,治疗便秘10余年的患者?

 顺势而为frfi8r 2024-05-1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中医书友会第387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为了让更多中医同道了解汤液经法图原理,并实际运用于临床,后续我们会定期整理编辑谢相智老师以及优秀学员运用汤液经法图原理的案例,希望大家能通过诸多案例,领会其中的辨证组方原理,望星星之火,起燎原之势。

—本文约1700字,预计阅读11分钟—

图片

汤液经法图原理辨治便秘案例一则
作者/谢相智
01
病案内容

患者朱xx,女,53岁,雄安人。2023年12月29日诊。
便秘10余年,常常4-5天一次大便,多则一周一次,大便干结难解。中西药物均无显著疗效。看诊前,大便近6天未解,无腹痛、腹胀,伴口渴,汗多,乏力,偶有胸痛、胸胀,脚凉,头胀、恶寒,时有烘热汗出。
舌脉:舌质淡苔白。六脉沉弦紧(右寸明显)
辨证思路:汤液经法图原理辨治疾病,着重从症状入手。


· 肾司二便,大便长则一周,说明肾气“收”“藏”过多,属“用”过多为肺实、肾实。
· 口渴、汗多归于肺虚,体现的是肺收敛功用不足,津液耗损。
· 乏力属于脾虚,脾之运化功能不足,机体失养。
偶有症状辨证思路如下:


· 胸痛、胸胀为肺实,气机过于收敛而胀痛。
· 脚凉、恶寒、头胀为肝虚,升发功用不足。
· 烘热汗出为肾虚,肾藏功用不足。
由此,该患者应辨证为肺(肾)实,脾虚证为主,兼有肺肾虚证。
针对肺实证用咸味,肾实、脾虚证用甘味;针对肺虚证用酸味,肾虚证用苦味,肝虚证用辛味。
所以整体处方以咸、甘味药为主,佐以酸苦辛味。
处方

生黄芪20g,当归12g,柴胡10g,升麻6g,陈皮12g,党参12g,炒白术12g,炙甘草8g,火麻仁12g,麦冬10g,醋五味子6g,熟地12g,黄柏6g,肉桂6g,山茱萸12g,7剂。

02
用药分析

在进行用药分析之前,先要说明的是五味的划分原则。按汤液经法图原理,对五味的划分应以药物功效为依据。也就是说,同一类功效的药物同属一个药味。
五味划分表如下,后续案例文章出现的药物均依照该表所述功效进行药味划分。

图片
(上表出自灵兰辅行诀线下课)



甘味: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脾,解决乏力。
咸味:当归、火麻仁。泻肺,解决便秘及胸胀等。
酸味:麦冬、五味子、山萸肉。补肺,解决汗出、口渴。
苦味熟地、黄柏。补肾,解决烘热汗出。
辛味黄芪(兼有甘味)、柴胡(兼有酸味)、当归(兼有咸味)、升麻、陈皮、肉桂。一方面解决肝虚腿凉恶寒问题;另一方面,前面有多味甘药补脾,需要用辛味药纠偏。

二诊:患者诉首付药后大便即通,每天排一次软便,口渴、汗出减轻。仍有乏力、脚凉、怕冷等不适。

患者便秘症状消失,其余症状均有缓解。为巩固疗效,用枳实(酸)代替麦冬,加瓜蒌(甘酸)、石菖蒲(辛苦)。
调整处方

生黄芪15g,当归10g,柴胡10g,升麻6g,炒白术12g,党参10g,炙甘草10g,陈皮15g,火麻仁12g,熟地12g,醋五味子6g,瓜蒌20g,山茱萸12g,肉桂9g,炒枳实15g,石菖蒲15g,7剂

03
总结 

对于该患者出现的长期便秘,我们可能容易想到以咸味药大黄、芒硝等药物为主下手治疗。但要注意的是,患者此前“中西药物治疗均无显著疗效”。说明单以咸味药为主,势必会有偏差。
那除了咸味药,还要如何配伍,就是我们需要我们苦思冥想的问题了。但基于汤液经法图原理,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大便干结难解,抓准“燥”这个字。此燥是肺肾收藏太过而引起的燥(可以把燥屎,当一堆“水”处理,认为此“水”收藏时间过久,“收”为肺,“藏”为肾)故行咸甘除燥之法,用补中益气汤加火麻仁为主治之。
除此之外,对于患者出现的一些比较明显的兼症,如汗出、口渴、乏力等,均可按汤液经法图原理,辨出相应脏腑虚实,处以合适的靶向药物治疗。整个辨治过程,清晰规整,效果突出,实体现汤液经法原理之价值。
(此患者随诊3月均保持大便正常,对中医治病疗效非常满意,现已定居南京,仍保留底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