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扯淡!书法千字文汇集五六

 天然書院鍾道庸 2024-05-13 发布于湖北

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南书温雅,北书雄健。

这是清朝的刘熙载在《艺概》中的一段话

清朝的书法理论,绝大多数就是一个字,扯。

刘熙载说的所谓北书,就是指的北派书法,以北魏时期的碑刻拓片为主,后来还扯上了汉朝的隶书,以及更早的石鼓文。

南书指的是南派书法,他们很狡猾地把钟繇列为南派和北派书法的共同祖师爷,所以南书专指王羲之、王献之等二王一脉的书法,包括后来的欧、颜、柳、赵,苏、黄、米、蔡。

地域可以分南北,南方、北方;人也随之可以分南北,南方人、北方人;武术门派可以分南北,北少林、南武当,代表拳种有罗汉拳、太极拳;戏曲也可以分流派,各有有代表人物和代表曲目。

难道书法也要分为南书、北书?

北魏时期的碑刻拓片,最著名的无非是《张猛龙碑》、《张黑女碑》、《杨大眼造像记》等十来个碑帖,全部都没有留下作者姓名,写的是隶书风格较重的楷书,这种书体在三国时期钟繇的真书出现之后就被淘汰了。

这是北方民少数民族在南北朝时期汉化的时候,由于北方的读书人都到南方去了,他们没有书法传承,所以写出了这样的书体。简单地说,这种书法风格,还属于从隶书进化到真书的一种半原始状态。

但是清朝的书法理论家却说,北魏的书法风格影响了唐朝的楷书。扯淡!

难道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学的不是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吗?他们怎么突然又多出来了张猛龙、张黑女、杨大眼这些从地底下挖出来的北魏的师傅呢?

把北魏时期一百多年间,由十几个无名无姓的人,写的似楷非楷的墓碑拓片集合起来,就开宗立派,称之为北派书法。扯淡!

再把汉魏晋唐宋以来,一千多年间的书法名家的书作合称为南派书法,这样南北书法就可以相提并论了?更扯淡!

还说北派骨胜雄健,南派韵胜温雅,你干脆说王羲之没有魏碑写得好行了吧?扯淡中的扯淡!

刘熙载这么胡扯,是闲得淡疼吗?

不是,他没功夫跟你扯,他忙着炒作,好做买卖发财。

他们这帮说南书北书的人,手里都有魏碑的拓片,把北碑的书法水平抬得高高地,这样可以把魏碑拓片卖个好价钱!

你临魏碑临得汗流夹背,一无所成;你争论北派南派,争得头破血流,反目成仇。到头来,他把魏碑的拓片卖给那些不开眼的收藏家和世界各大博物馆,赚得盆满钵满,造福子孙后代,九泉之下都乐开了花,你傻不傻?

本期共汇集《钟王书法》续真书千字文共十一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