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丙沙星 氨茶碱致患者死亡!警惕氨茶碱的 4 种不合理用药

 cqk360 2024-05-13

氨茶碱有松弛气道平滑肌、抗炎、增强呼吸肌和心肌收缩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但安全剂量范围小,个体差异大,且与很多药物有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接下来梳理氨茶碱的常见不合理使用情况,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的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

联合用药增加氨茶碱血药浓度 [1]


案例一:与西咪替丁联用

患者,男,80 岁,临床诊断:胃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由于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 年,长期服用氨茶碱 100 mg/次,3 次/日治疗,病情控制可。

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后,给予西咪替丁 300 mg/次,1 次/日。

4 天后,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到急诊室治疗,增加西咪替丁的用量 300 mg/次,4 次/日。

3 天后患者又因恶心、呕吐和精神错乱入院,出现痉挛、脉搏快而不规则,收缩压 60 mmHg,心电图显示房颤、室性心动过速,胸部 X 光片显示肺气肿。测得血中茶碱浓度为 80 μg/mL,给予输注钾,静注洋地黄,患者最终死亡。


原因分析

氨茶碱主要由细胞色素 P450 酶代谢,西咪替丁对细胞色素 P450 酶有抑制作用,与西咪替丁合用时,氨茶碱代谢受到抑制,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有研究表明西咪替丁可使茶碱 T1/2 延长 36.2%,清除率降低 18.5%,使茶碱的血浆浓度升高 15~50%。

茶碱的有效浓度大致是 10~20 μg/mL,血清浓度为大于 20 μg/mL 即可出现毒性反应 [2] 。特别是在治疗开始,早期多见的有恶心、呕吐、易激动、失眠等,也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清中茶碱超过 40 μg/mL,可发生发热、失水、惊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致死。

该患者茶碱血药浓度高达 80 μg/mL,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

处理措施

同类药物雷尼替丁的 CYP 的亲和力仅为西咪替丁的 1/10,但是临床上使用也有导致痉挛等中毒症状发生的报道。而法莫替丁对氨茶碱的作用没有影响。因此,在使用氨茶碱时,建议选择的抑酸药为法莫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


案例二: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

患者,男,54 岁,因大腿骨颈部骨折入院,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疾病。

入院后予氨茶碱缓释片 600 mg/d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在服用后第 5 天做手术。

服用氨茶碱第 7 天,患者茶碱浓度为 18.6 μg/mL。

第 12 天,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给予环丙沙星 1 g/d 抗铜绿假单胞菌治疗。

合并用药 4 天后,患者出现无反应,低血压,最后呼吸停止而死亡。测量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为 31 μg/mL,考虑为茶碱中毒导致的死亡。


原因分析

环丙沙星为细胞色素 P450 酶抑制剂,而氨茶碱主要经细胞色素 P450 酶,两者合用导致氨茶碱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最终导致茶碱中毒而死。

处理措施

不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氨茶碱的影响不同,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影响较大,而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影响相对较小。在使用氨茶碱时,建议使用其他种类抗感染药物,若确需使用氟喹诺酮类时,建议选择对氨茶碱血药浓度影响较小的莫西沙星或加替沙星。


联合用药降低氨茶碱血药浓度 [3]


案例一:与苯巴比妥联用

患者,女,因「失眠 9 个月」就诊。

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9 年,正在服用氨茶碱。

入院诊断:神经症;慢性支气管炎。

用药:氨茶碱 0.1 g/次,口服,每天 3 次;合用苯巴比妥片 0.1 g 口服,每天 1 次。

加用苯巴比妥后,患者喘息症状加重。


用药分析

苯巴比妥可诱导肝药酶,使氨茶碱代谢加速,血清氨茶碱清除率增加 30%,从而使其血药浓度降低,平喘作用减弱。

茶碱衍生物二羟丙茶碱主要以原型经肾脏排泄,与苯巴比妥不发生类似的相互作用。

所以氨茶碱与苯巴比妥同用时应增加氨茶碱的用量,或用二羟丙茶碱代替氨茶碱。


案例二:与卡马西平联用  

患者,男,因「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 1 个月」就诊。

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9 年,正在服用氨茶碱。

入院诊断:癫痫全身性发作;慢性支气管炎。

用药:氨茶碱片 0.1 g/次,口服,每天 3 次;合用卡马西平片 0.1 g/次,口服,每天 3 次。

两药联合使用后,患者支气管炎频繁发作,使用氨茶碱效果不佳。


用药分析

卡马西平可诱导肝药酶,使氨茶碱代谢加速,从而使其血药浓度降低;同时氨茶碱也能降低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而二羟丙茶碱与卡马西平不发生类似的相互作用。

所以应避免氨茶碱与卡马西平合用,可用二羟丙茶碱代替氨茶碱。

其他影响氨茶碱血药浓度的药物

项目
代表药物
联合用药导致氨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的药物
克林霉素、红霉素、甲巯咪唑、林可霉素、四环素、普罗帕酮、妥卡尼、美西律及咖啡因等。
联合用药导致氨茶碱血药浓度减少的药物
泼尼松、苯妥英钠、异丙肾上腺素、利福平、异烟肼及呋塞米等。


不合理配伍 [3]


案例一:与维生素 C 配伍

患者,女,65 岁,因「咳嗽、咳痰、喘息 5 年,加重 1 周」入院。

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用药:予「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 氨茶碱注射液 0.25 g + 维生素 C 注射液 3 g」静脉滴注。


用药评价

氨茶碱注射液 pH 为 9~9.5,pH < 8 时,氨茶碱不稳定,易变色、降效甚至结晶。

维生素 C 注射液 PH 为 5~6,与氨茶碱混合,可析出茶碱,还可促进维生素 C 被氧化而破坏,同时还可使氨茶碱的解离度增大,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导致排泄增加,血药浓度降低。

氨茶碱与维生素 C 在同一容器中混合静脉滴注,将促使两药效价同时下降,所以二者不可置于同一容器中混合静脉滴注。


案例二:与洛贝林、尼可刹米配伍

患者,男,75 岁,因「咳嗽、咳痰、喘息 6 年,嗜睡 1 天」入院。

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

用药:予「5% 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 氨茶碱注射液 0.25 g + 洛贝林注射液 15 mg + 尼可刹米注射液 1.375 g」静脉滴注,每天 1 次。


用药评价

氨茶碱水溶液呈碱性,遇酸时可被中和而析出茶碱;洛贝林溶液呈酸性,pH 为 2.5~4.5,在氨茶碱溶液中可析出沉淀。而尼可刹米为烟酰胺衍生物,在氨茶碱溶液中可水解为烟酸及乙二胺,呈现浑浊。所以应避免洛贝林、尼可刹米与氨茶碱配伍使用。

此外,氨茶碱注射液还与以下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4]:如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钠、去乙酰毛花苷、青霉素钾、氨苄西林、头孢匹罗、头孢呋辛、头孢硫脒、多巴酚丁胺、毒毛花苷 K、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胞磷胆碱、胺碘酮、维拉帕米、酚妥拉明、阿托品、甲氧氯普胺、呋塞米、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 40、酚磺乙胺、甲泼尼龙及重组人胰岛素等。


大剂量使用导致中毒 [5]


案例

患者,女性,76 岁,平时因患有支气管哮喘病自备氨茶碱片。

15:00 许,因哮喘病复发控制不理想,自行连续 3 次口服氨茶碱(0.1 g/片)共计约 60 片。

19:00 许,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心跳加快、呼吸极度急促、呼吸困难、精神紧张流涎、不能平卧。

送医院抢救,查体:体温 36.7℃,血压 85/65 mmHg,脉搏 120 次/分,呼吸 31 次/分。氨茶碱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为 29 μg/m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右心负荷过重。

考虑患者年龄较大,心脏功能不好,未予洗胃。给予血液透析 1 次,半卧位吸氧,心电监护,强心利尿减少心脏负荷,静脉大量补充维生素 C 酸化尿液以促进加速氨茶碱排泄。同时给予保护胃黏膜,营养心肌,保护肝肾功能等对症及支持治疗。

2 天后,上述中毒症状完全消失,氨茶碱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为 10 μg/mL。


用药分析

如前所述,茶碱的有效浓度大致是 10~20 μg/mL,血清浓度大于 20 μg/mL 即可出现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死亡。该患者茶碱血药浓度为 29 μg/mL,是导致患者中毒的原因。

综上所述,氨茶碱治疗窗窄,不良反应多且严重,临床在使用期间应注意一些不必要的联合使用,不得超剂量使用氨茶碱,且必要时做血药浓度检测,以免氨茶碱剂量不足导致治疗失败或剂量过大引起毒性反应。


首发:丁香园用药指南
策划:阿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