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古建筑“枋”处在什么位置?

 新用户27853117 2024-05-13 发布于北京

枋:是大木作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构件之一。其主要的功能是连接建筑正面各房间,将梁串在一起。起到了联接木构架的作用,并且加强了木构架整体的一个稳定性。

图片

与梁一样是置于柱间或柱顶的横木,和梁所处的高度相差不多。不过,其走向上差别较大:梁是置于前后金柱或是置于金柱与檐柱之间的横木,而枋则是置于檐柱与檐柱,或是金柱与金柱,或是脊柱与脊柱之间的横木。枋是搭在梁头与梁头之下、柱头与柱头之间的横木,走向与梁垂直,与建筑的正立面平行枋因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额枋、金枋、脊枋等。

图片额枋:也叫“坊”,宋代之前称为“阑额”。它是置于檐柱与檐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矩形横木。南北朝以前,这一构件多放置在柱顶,隋唐以后渐移至柱间。唐代时其侧面略呈曲线形,称为“琴面”,转角处不出头。明清时期,其断面已近于方形,转角处出头。

金枋:是清式建筑构架名称之一,也是枋的一种。额枋是位于檐柱与檐柱之间的枋,而金枋则是位于金柱与金柱之间的枋。金有上、中、下之别,即上金枋、中金枋、下金枋。

图片
脊枋:“脊枋”也是清式建筑构架名称之一,脊枋就是脊柱与脊柱之间的,但有些建筑构架中并没有脊柱,所以脊枋也可以说成是脊瓜柱与脊瓜柱之间的枋。其实,通俗地说,脊枋也就是枋中位置最高的枋,处在建筑物的屋脊位置,与脊檩构成建筑的屋脊骨架。
普拍枋:是宋式建筑构架中的枋名,相当于清式建筑中的平板枋,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承托斗拱。普拍枋的位置在阑额和柱头上,而柱头斗拱则置于普拍枋之上,这样一来自然加固了柱子与闲额的连接。
图片
斗拱在不断的发展中,在建筑中的运用逐渐增多特别是补间铺作的增加,让阑额的负荷增大,因为补间铺作不用蜀柱、人字拱之类,而用大斗,相对较窄而薄的阑额不宜承坐大斗,所以便产生了“普拍枋”这一构件。

大额枋:清式建筑构架中的枋名。在较大的建筑物中,往往有上下两层额枋,其中处在上面的较大的额枋,就叫做“大额枋”。大额枋在宋式建筑中称为“阑额”。

图片

小额枋:“小颔枋”也是清式建筑构架中的枋名,在有上下两层额枋的较大的建筑物中,处在大额枋下面的较小的额枋,就叫做“小额枋”。小额枋在宋式建筑中称为“由额”。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