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减金刚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沧海一滴水8uba 2024-05-13 发布于河北

迄今,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已知与HLA-B27相关,其基本病理改变为附着点炎症,还常合并骶髂关节炎和外周关节的滑膜炎,主要表现为中轴关节受累,腰背痛、晨僵、脊柱活动度降低等,外周关节受累、眼葡萄膜炎也经常出现,还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疾病后期的高致残率是本病备受关注的重点。笔者运用加减金刚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男,26岁,2014年10月14日初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腰部及双侧臀区交替性疼痛,晨起活动后缓解,未予重视,1年前症状明显加重,夜间腰痛难忍,晨僵、活动受限,并出现足跟部疼痛。于外院检查:C反应蛋白8.0×104 μg/L,红细胞沉降率35 mm/h,HLA-B27阳性。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髂骨面密度增高,可见锯齿样骨破坏,关节面毛糙,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间断使用过洛索洛芬钠片及柳氮磺胺吡啶,疗效不明显。刻下:腰部冷痛,腰背活动受限,晨起脊背僵硬,足跟痛,腰膝酸软,畏寒喜暖,精神不振,偶有遗精,舌淡,苔白,脉沉细。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证属肾阳亏虚。治以补肾助阳之法,方用加减金刚丸:鹿角霜15 g,狗脊30 g,杜仲30 g,菟丝子15 g,鸡血藤30 g,萆薢15 g,肉苁蓉15 g,土鳖虫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4年10月21日二诊:腰冷痛明显缓解,夜间能安眠,晨僵无明显改善,腰膝乏力,脚凉。守方加川牛膝20 g、蚕砂20 g、苍术20 g、肉桂5 g,鹿角霜加量为20 g,续用14剂。

2014年11月4日三诊:晨僵明显缓解,腰膝乏力感及脚凉减轻,腰部活动范围亦显著改善,守方继服14剂。

2014年11月18日四诊:症状基本消失,精神饱满,服药期间无遗精。予加减金刚丸方制成水丸调理1年后未复发,腰部活动自如。

按:本案患者腰部冷痛,畏寒喜暖,精神不振,舌淡苔白,皆为阳气虚衰之证;腰背活动受限,晨起脊背僵硬,足跟痛,腰膝酸软,脉沉细,说明阳气不足主要表现在肾。肾阳为元阳,肾阳不足则五脏六腑经络之阳气都随之不足。遗精乃肾阳亏虚而致肾的封藏失职,为大补肾阳,予加减金刚丸后,晨僵、肢冷等仍著,提示阳气不足,寒邪趁虚而入,须加用温经散寒之品引阳气入经。晨僵,乏力,则提示湿邪亦因阳气不足而流注肢体经络,加用散寒祛湿之品亦属必须,故佐以苍术、蚕砂、肉桂等。

案例2:患者,男,23岁,2015年6月16日初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腰部僵硬疼痛、夜间明显、晨起时僵硬感尤重,病程初期不影响睡眠,随着疼痛逐渐加重而开始影响睡眠。本院检查:C反应蛋白7.0×104 μg/L,红细胞沉降率30 mm/h,HLA-B27阳性。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面骨质硬化伴骨质破坏,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间断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病情无缓解。刻下:腰部酸痛,腰背部晨僵,昼轻夜重,膝软无力,双下肢冷凉感,精神不振,易疲劳,晨起即腹泻,大便稀溏无臭、日行3次,舌淡,苔白,脉沉细。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辨为肾阳亏虚证。治以补肾助阳,方选加减金刚丸:鹿角霜15 g,狗脊30 g,杜仲30 g,菟丝子15 g,鸡血藤30 g,萆薢15 g,补骨脂15 g,土鳖虫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5年6月23日二诊:症状稍有缓解,下肢畏寒及足根部疼痛无缓解,守方加川牛膝20 g、骨碎补30 g、千年健30 g、吴茱萸5 g,续服14剂。

2014年7月7日三诊:畏寒及足跟痛明显缓解,但眠差,身体乏力,偶有手指发麻,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守方加白芍15 g、熟地黄15 g、炒酸枣仁10 g,继服14剂。

2014年7月21日四诊:症状基本控制,遂予加减金刚丸为底方制水丸调理1年,至今患者几乎已无腰痛,腰部活动自如,无晨僵。

按:本案患者主症腰部酸痛,腰背部晨僵,昼轻夜重,膝软无力,双下肢冷凉感,精神不振,容易疲劳,晨起即腹泻、大便稀溏无臭,舌淡,苔白,脉沉细,与案例1均为肾阳不足,其不同是出现腹泻,肾司二便,肾阳不足,不能暖脾,温煦功能失偿,遂腹泻,且清晨阳气始生,阳气最弱,此时泄泻又称五更泻,遂在加减金刚丸基础上佐以温肾暖脾之法。二诊时,畏寒及足跟部疼痛无缓解,表明经络气血依旧循行不利,遂用牛膝引经,骨碎补强跟骨,吴茱萸散寒助阳。三诊时出现眠差、肢体麻木、乏力、脉细,此为血虚,考虑为肾阳不足,肾精受损,不能化血,肾阳不足无以温煦脾阳,脾胃运化水谷能力下降,气血生化无源,阳虚伴随气虚,气虚亦不能生血,且温阳祛湿之药性温燥易伤阴血,遂加补血柔筋之品,病情即获缓解。

2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学“痹证”“痿证”“腰痛”等范畴,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作了相关论述,近代国医大师焦树德提出用“大偻”病名专指强直性脊柱炎,并针对其病因病机和辨证用药作了详细总结。肾阳亏虚为强直性脊柱炎常见证型。肾为先天之本,藏人体之精,肾精又化为肾阴和肾阳,肾阳为真阳、元阳,可促进人体温煦、气化等功能,加强一身阳气的作用。到达经络则演变为经络之阳气,起到温煦肢体、通行经络的作用;行于官窍,则化为官窍之阳气,起到固涩、推动的作用;行于肢体,则能温煦肢体;到达脏腑,则又可推动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肾主骨生髓,肾虚骨痿,不能濡养筋骨,出现脊背僵硬、腰膝酸软、足跟痛;腰为肾之府,肾虚则易出现腰痛,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虚衰,精神不振,肢体筋脉失于温煦,则畏寒肢冷;肾失封藏,则易出现遗精、滑泄等,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地域和气候的原因又加重肾虚,寒邪伤肾,饮食偏咸,咸则伤肾伤骨。故治宜补肾壮阳为基本,若关节冷痛、寒凝重者,须配合温经散寒;晨僵活动受限,可佐以祛湿行气活血,然强筋壮骨应贯穿始终。

金刚丸为补肾起痿古方,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虚损论》载:“金刚丸:治肾损,骨痿不能起于床,宜益精。以萆薢、杜仲(炒去丝)、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等分。上为细末,酒煮猪腰子为丸,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酒下。”原方用治肾虚骨痿,后代医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用于治疗各种肾阳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现代名医原明忠在金刚丸基础上加味,用于治疗各种腰骶部及下肢痹阻性疾病,效果良好;张清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金刚丸,用于治疗肾阳虚寒凝型腰间盘突出,疗效突出。加减金刚丸方是在金刚丸原方基础上改丸剂为汤剂,并针对肾阳亏虚证强直性脊柱炎而辨证加减,以鹿角霜、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狗脊、骨碎补、土鳖虫、鸡血藤为基础方,主要功效即为温补肾阳。方中鹿角霜功能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名医别录》谓其疗虚劳、四肢酸痛、腰脊痛;鹿茸禀纯阳之性,为督脉之专药,用之最宜。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补命门之火、益髓筋,治腰膝冷痛、崩带遗精。药理研究表明,其提取成分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对成骨代谢有明显作用。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专治腰脊痛。狗脊,《神农本草经》言其“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药理研究表明,狗脊有明显的抗骨质疏松、抗风湿、抗炎作用,其抗血小板作用,更适合强直性脊柱炎这类关节炎性疾病。骨碎补、菟丝子添精益髓、补肾阳、坚筋骨。药理研究表明,骨碎补有明显的强骨作用,能提高骨对钙磷吸收,改善软骨细胞,推迟骨细胞退变。土鳖虫性走窜,功擅破血逐瘀,又有续筋接骨、疗伤止痛之效,为足厥阴肝经药;鸡血藤善舒筋活络,还能行血利经脉,两者可引诸补阳药行走督脉全身,并可补血濡养筋骨。研究表明,藤类药物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偏于阳虚的病情,用鸡血藤更适宜。萆薢,其去浊分清之功为他药所不及,可祛肾中之浊,留肾中之精。药理研究发现,其有明显抗炎作用,并能降低骨转换率。诸药配伍,具有补肾阳、强腰膝、健筋骨、行血脉功效。

强直性脊柱炎为慢性迁延性疾病,肾虚不能峻补,故在临床症状逐渐缓解后宜汤剂改水丸调理,以固根本。上述2例患者有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症状,但关节破坏不明显,未到晚期。因此,加减金刚丸对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是否也有相同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且2例患者在病情缓解之后亦未再复查炎性指标及骶髂关节CT,有待今后临床随访及回顾性研究,以便得出化验指标及影像学的客观疗效。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