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吾心即神,神即祸福”

 弘德新国学 2024-05-13 发布于河北
李向东老师讲于2024年5月12日

今人有为不善之事,幸其人之不见不闻,安然自得,无所畏忌。殊不知人之耳目可掩,神之聪明不可掩。凡吾之处事,心以为可,心以为是,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之处事,心以为不可,心以为非,人虽不知,神已知之矣。吾心即神,神即祸福,心不可欺,神亦不可欺。《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释者以谓“吾心以为神之至也”,尚不可得而窥测,况不信其神之在左右,而以厌射之心处之,则亦何所不至哉?

附:

文为世范  行为士则(代序)

我们今天开始讲《袁氏世范》。

孟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叫“读书,要知人论世”——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不可以,而且还要论世。

所以在讲《袁氏世范》之前,我们要知道这个书是谁写的?他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背景下写的?也就是知人论世。

《袁氏世范》的作者叫袁采。

实际上,袁采这个人在历史上名气不是太大。如果没有《袁氏世范》,袁采在历史上可能就给湮没了。

袁采是南宋人,进士出身。

一听到“进士出身”,我们脑子里要有一个观念,这个人是个文化人。古代考进士,是没有多少人能考得上的,比现在考大学比例低多了,都是“人尖儿”才能考上。

袁采后来做过监登闻鼓院。这个官听着不知道啥意思,什么叫“监登闻院”?古代老百姓去告状,要击鼓鸣冤。那个鼓叫什么鼓?就叫登闻鼓。所以,袁采是管登闻鼓院的。用现在的话说,是那个年代信访局的局长。

大家想一想,如果当信访局的局长,会见过多少人?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告状的人,形形色色的事儿,都见过。也正因为这一点,他才能写出这样的书。

当然,他不只是当这个官,还做过三任县令。一任是乐清县,在温州那一片;再一个是政和县,在福建北边;还有一个是婺源。婺源现在属江西,在古代一直属于古徽州。这几个地方其实离得都不太远。所以袁采当县令的那一带,都是宋朝,特别是南宋,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

袁彩给我们留下的个人经历就是这些,再多的我们就不知道了,再有就是《袁氏世范》这本书。袁采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书?跟他生活的社会背景有非常大的关系。

日本人(学者)提出了一种理论:中国古代跟近现代有一个分界,也就是唐宋之间有一个转折,唐朝以前属于古代社会(贵族社会),从宋朝开始越来越接近于我们现在的社会。

这个理论,虽然有人批评,但是大体上不错。中国社会最根本的转变就是在唐宋之间。也就是,从宋朝开始,中国开始变成了一个平民社会。

这以后,我们这个社会基本上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只不过我们现在用的东西先进了!有电灯了,有手机了,有飞机了,有火车了,我讲课有录音笔了,但是总体上的生活模式还是能找出原来的模样。

所以,《袁氏世范》在讲什么内容?平民社会大家庭的生活。

它分三卷:第一卷是睦亲,第二卷是处己,第三卷叫治家。里面主要讲什么?就是家庭生活里父子、兄弟、夫妻、妯娌等等之间关系怎么处,怎么跟外面的人打交道,整个家族怎么能发扬光大。

我为什么选择把《袁氏世范》推荐给大家,而不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氏家训》可是这一类书里排第一的!因为它讲的是贵族社会的生活,跟我们的生活离得太远。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最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袁氏世范》。

当然,我还要解释一下,我们编的这本书(《朱子家训、袁氏世范》)是经过筛选的。具体说,第三卷我们没有选,给砍掉了。为什么?因为它讲的那些东西跟我们现在的社会离得太远了,比如:它说一个家族怎么兴旺发达,怎么发家致富,要公平交易,不能假冒伪劣,怎么不受骗上当等等,宋朝这种事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另外,现在大家庭没有了,里面很多讲妯娌之间关系怎么处的,也就没多大意义了;那时候有婢女、老妈子、家丁,外面有三姑六婆,这些现在都没有了,这方面的内容也就给去掉了。

总起来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就感觉太好了,是对治我们现在社会里一些问题的一剂良药,所以特别想把它介绍给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