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体有12条经络,手部有6条经脉循行。在中医理论中,手上6条经脉与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调节经脉的气血运行,定向的穴位按摩可以通达脏腑,调理相应疾病。 
手上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这六条经络涉及头面五官、腹痛肠鸣、小便不利、胸胁肩痛、气喘咳嗽、肺病、心痛心悸、胸、胃等多个器官疾病。 《灵枢·动输》载:“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手部是阴阳会合的地方,也是营卫之气通行的大阿道。所以说:常按手,疾病全带走。 缓解头晕及止呕—内关穴  方法:先轻后重按压10秒钟。在按压的同时,闭口深呼吸,然后张口缓缓呼气。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主治呕吐、呃逆、眩晕、偏头痛等症。临床上常用内关配合攒竹、中脘、足三里等穴治疗膈肌痉挛打呃不止,可针刺或手指按压。止疼—合谷穴  位置:大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处。方法:拇指固定不移在合谷穴上,做轻柔而和缓的旋转运动,揉动频率在80-120次/分之间,保持1-3分钟。合谷穴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镇痛。通常头痛、上火引起的牙痛、痛经等症状,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按摩合谷穴,可以减轻疼痛的症状。缓解眼疲劳—明眼穴  位置:手平放在桌上拇指第一指关节横纹冲上的点就是明眼穴。方法:指腹在明眼穴上方适度按压,先顺时针旋转,再逆时针旋转。每次按压时间为15-20秒,重复10-15次。明眼穴作为一种穴位疗法,具有缓解眼疲劳、改善眼部循环、缓解眼干涩、改善近视和缓解眼部疼痛等功效与作用。止咳—鱼际穴  方法:右手大拇指按揉左手大鱼际部位,按揉至手掌发热,然后换手按揉,每天按摩2~3次,每次1~2分钟。按摩鱼际穴有清宣肺气,清热利咽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喑哑、失音等。按摩、刮痧、针刺都可。消积食—四缝穴  位置:位于第2-第5指掌面,掌面的近侧第1、2节横纹中央。方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缝穴,每穴掐揉2~3分钟,长期掐揉,可以缓解治疗疳积、呃逆、胃脘痛、哮喘、中暑等症状。四缝穴是经外奇穴,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的功效,可以缓解治疗疳积、胃脘痛、哮喘等症。治疗耳鸣—阳谷穴  位置:人体的手腕尺侧,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阳谷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阳谷穴有一定的疏风清热、通经活络的功效,对于风热上扰,或者是瘀血阻滞引起的耳鸣、耳聋有治疗作用。缓解手掌麻痹—外劳宫穴  位置:手背部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处。方法:大拇指指尖顺时针按揉外劳宫穴3-5分钟,每天按摩1-2次。外劳宫具有舒筋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手指麻木、屈伸不利、腕臂疼痛等症。 参考文献:
[1]周景茂. "点压按摩手部反射区(穴位)治病显奇效." 2004反射学全国研讨会会议交流文集 2004. [2]梁基英. "揉按穴位可治病痛." 新农村 12(2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