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优秀家长100个行为清单》征求意见的函

 中原家风zzb 2024-05-13 发布于河南

各家庭家教家风研究单位、学校、民办教育机构,各位研究人员和家长:

根据《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条 对家长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和行为习惯“五个方面”的要求,濮阳市家风文化研究会会同市倡树优良家风宣讲团秘书处组成了由张志彪牵头,袁铎畅、郭锋超、尚建玲、张翠萍参加的课题组,经过充分酝酿、多次修改,形成了《优秀家长100个行为清单(讨论稿 )》,该清单从“五个方面”分正负两极列出了100个行为,用于家长对照自省,激发做优秀家长的信心和动力。
现把《优秀家长100个行为清单(讨论稿 )》发送给大家,请提出修改意见。
附:《优秀家长100个行为清单(讨论稿 )
                    
                     濮阳市家风文化研究会秘书处
                         二零二四年五月十三日

附件:

优秀家长100个行为清单

                 (讨论稿第二稿)

一、道德品质

●正面清单:

1.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家长在生活中做孩子的榜样,要做到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并且要向孩子展示量力而行。

2.尊重他人,童叟无欺: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保持正直的品格和善良的心地,对待他人要宽容、善良、乐于助人。

3.关心社会,乐于助人:孩子可以为孩子做榜样,告诉孩子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开心很有价值感的事。

4.勇敢担当,敢于承担责任:生活中犯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要让孩子懂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5.坚守原则,不轻易妥协: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不能跨越底线取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

6.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的品质:对待朋友和家人,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让孩子知道,宽容别人是一种大格局。

7.尊重生命,爱护动植物:可以培养孩子爱护花草动物,并且在家种植绿植,让孩子自己管理。

8.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如果孩子在学校是班级干部,可以告诉孩子,对待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公平。

9.孝敬长辈,尊重师长:在家在外,遇到长辈,都要问好,有礼貌,给孩子灌输各种场合的礼仪,在学校要学会尊重每一位老师。

10.懂得感恩,珍惜拥有:让孩子知道,学会感恩做一个有爱的人,并且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比如玩具,学习用具等等

●负面清单:

1.言而无信:家长经常对孩子许下承诺却不兑现,导致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影响亲子关系。

2.侮辱他人,恶意攻击:父母说话不计较,出口伤人不在意

3.违法乱纪:家长自身存在违法乱纪行为,给孩子树立不良榜样,影响孩子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4.推卸责任,逃避问题:父母在孩子面前推脱责任。

5.违背原则: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违反社会公德或法律法规的行为。

6.自私自利心胸狭隘:家长过于关注个人利益,忽视他人和集体利益,给孩子树立自私自利的负面榜样。

7.虐待动物,漠视生命:家长没有爱心,对人对事比较冷漠,潜移默化引导孩子漠视生命。

8.懒惰浪费: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懒惰、浪费,不珍惜劳动成果和资源,影响孩子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

9.缺乏学习意识:家长自身缺乏学习意识,不愿意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难以为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10.逃避责任不能承担:家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选择逃避、推诿责任,影响孩子形成勇于担当的精神。

二、身体素质

●正面清单:

1.规律作息: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2.均衡饮食:为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并教育他们关于健康饮食的知识。

3.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家长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孩子进行户外徒步、骑行等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

4.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每天养成刷牙,洗漱,每周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5.定期体检:带孩子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和跟进孩子的身体状况预防疾病。

6.充足睡眠,精力充沛:家长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确保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以充沛的精力面对日常生活和工作。

7.学习正确的呼吸和放松技巧:避免情绪积压,家长要做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8.正面激励给予:当孩子在体育锻炼等方面取得进步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9.安全意识强,预防伤害:家长在进行体育锻炼或户外活动时,注重安全防护措施,遵守相关规则,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10.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家长通过自身行为向孩子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如戒烟限酒、远离毒品等,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负面清单:

1.熬夜晚睡,睡眠不足:家长经常熬夜工作或娱乐,导致睡眠不足,影响身体健康和日常工作,给孩子传递不良作息习惯。

2.饮食不规律,营养失衡:家长经常暴饮暴食或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容易引发健康问题,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

3.缺乏户外活动,身体素质差:家长和孩子都很少参与户外活动,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缺乏阳光和新鲜空气,影响健康。

4.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健康:家长存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还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5.忽视健康知识学习:家长对健康知识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也无法为孩子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

6.缺乏户外活动,身体素质差:家长和孩子都很少参与户外活动,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缺乏阳光和新鲜空气,影响健康。

7.忽视情绪管理:忽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只注重学习,导致孩子长期焦虑压抑

8.负面批评过多:在孩子体育锻炼等方面表现不佳时,给予负面批评而非建设性的指导。

9.过度劳累,透支身体:家长为了工作或其他原因过度劳累,导致身体透支,容易引发健康问题。

10.家长自己生活习惯不健康,比如抽烟、饮酒、缺乏运动,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榜样。

三、生活技能

●正面清单

1.熟练掌握基本家务技能家长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家务活动,如烹饪、洗衣、整理房间收拾玩具

2.合理安排家庭预算:家长制定合理的家庭预算,并引导孩子了解家庭财务状况,培养孩子理财意识和节约习惯。

3.健康饮食与营养搭配:家长注重饮食健康,合理搭配食物,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应急处理能力:家长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技能,如火灾逃生、急救知识等,并教育孩子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

5.时间管理与规划:家长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并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和规划,提高学习效率。

6.学会理财,合理规划收支:生活中向孩子灌输金钱观念,日常简单之处可让孩子参与,学会金钱管理,合理花销。

7.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家长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和知识水平,为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8.环保与节约意识:家长注重环保,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引导孩子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9.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家长引导孩子在简单家务,日常行为,作业方面独立完成,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如何解决。

10.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家长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和知识水平,为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负面清单:

1.忽视家务技能培养:家长将家务完全交给保姆或其他人,自己很少参与,导致孩子缺乏家务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2.浪费资源与环境破坏:家长不注重环保和节约,浪费水电等资源,甚至破坏环境,给孩子传递错误的价值观。

3.不良饮食习惯:家长经常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或者偏食、暴饮暴食,影响自己和孩子的身体健康。

4.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家长对应急处理知识一无所知,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有效应对,甚至可能危及自己和孩子的安全。

5.时间管理混乱:家长自己的时间管理混乱,无法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6.财务管理混乱:家长不制定家庭预算,随意消费,导致家庭经济状况紧张,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7.拖延症严重,缺乏行动力:没有帮助孩子建立时间管理的概念,使他们养成拖延的习惯。

8.安全意识淡薄:家长在使用家用电器和工具时不注意安全,甚至让孩子接触危险物品,增加家庭安全隐患。

9.缺乏学习意识:家长满足于现状,不愿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无法为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引导。

10.过度保护:过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面对挑战和困难,阻碍孩子独立性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四、文化修养

●正面清单:

1.定期阅读经典书籍:家长定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书籍等,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为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

2.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观点:教育孩子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培养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3.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家长积极参加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的展览和活动,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引导孩子接触和欣赏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

4.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文明用语,引导孩子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为孩子树立文明礼貌的榜样。

5.积极参与家庭文化活动:家长组织家庭读书会、诗词朗诵等活动,增进家庭文化氛围,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和共同学习。

6.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家长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孩子学习传统节日习俗、传统手工艺等,让孩子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根源。

7.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家长以身作则,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教会孩子基本的礼仪和社交技巧,培养孩子的文明素养和社交能力。

9.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支持孩子参加文化活动和艺术培训。

10.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家长以身作则,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负面清单:

1.忽视阅读,知识面狭窄:不鼓励或限制孩子的阅读时间和内容,忽略阅读对文化修养的作用

2.固执己见:生活中偏执的表达误导孩子思想固执。

3.语言表达不清,沟通困难: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外语学习能力,影响他们未来的沟通能力。

4.终身学习缺失:家长自己不展示终身学习的态度,无法激励孩子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5.艺术鉴赏能力差:不提供机会让孩子接触和参与艺术活动,使孩子失去艺术修养的机会

6.对社会动态漠不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感。

7.忽视历史传统,忘记文化根基:不向孩子传授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导致他们对本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

8.缺乏批判性思维,盲目跟风。

9.很少参与文化活动,精神生活贫乏。

10.科学知识轻视:不重视孩子科学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在科学素养方面落后。

五、行为习惯

●正面清单:

1.关注情感需求注意观察孩子学习和生活动态,多关注孩子心理需求,多沟通,多交流。

2.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家长制定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包括早睡早起、按时吃饭等,为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

3.健康的生活习惯:家长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家庭环境整洁,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4.文明礼貌待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和尊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家长以身作则,合理使用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控制使用时间,防止沉迷,同时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学习。

6.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定期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户外运动等活动,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7.情绪管理: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用理智和耐心引导孩子,避免情绪化处理问题。

8.诚信守约:家长对孩子许下的承诺要尽力兑现,不轻易食言,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

9.遵纪守法:家长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引导孩子树立法治观念,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10.终身学习:家长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

●负面清单:

1.情绪化处理问题: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容易情绪失控,用打骂等不当方式处理问题,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破坏亲子关系。

2.言而无信:家长经常对孩子许下承诺却不兑现,损害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3.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家长长时间沉迷于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忽视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学习发展。

4.缺乏亲子活动:家长忙于工作或其他事务,很少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孩子缺乏情感支持和陪伴。

5.待人冷漠或粗鲁:家长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礼貌和尊重,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社交能力。

6.忽视孩子情感需求:家长对孩子的情感需求漠不关心,缺乏沟通和理解,导致孩子情感压抑,影响心理健康。

7.作息不规律:家长经常熬夜、赖床,作息混乱,给孩子传递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8.不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整洁:家长个人卫生习惯差,家庭环境脏乱差,忽视家务劳动,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9.违法乱纪:家长自身存在违法乱纪行为,给孩子树立负面榜样,影响孩子的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10.缺乏学习意识:家长自身缺乏学习意识,不愿意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难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限制孩子未来的发展。

                         濮阳市家风文化研究会

                              二〇二四年五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