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辑·国医大师】徐景藩:1味药的9种配伍,老中医治脾胃病的“锦囊”

 花无缺3myj1j3d 2024-05-13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徐景藩

徐景藩(1927—2015),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2009年被授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徐景藩擅长脾胃病的诊疗,对食管病主张调升降、宣通、润养,创藕粉糊剂卧位服药法,治胃病主张从三型论治,参用护膜法。治疗以便泻为主症的慢性结肠炎,创连脂清肠汤内服和菖榆煎保留灌肠法,创残胃饮治疗残胃炎症。脾胃病重视参用疏肝理气,用药注意刚柔相配、升降相须等法。

01
黄连配伍苏叶(或苏梗)

苦寒与辛温相配,善于通降,宣通胸膈及肝胃之气郁、寒郁、热郁。胸脘痞闷,心下如堵塞感,不思饮食,噫气不绝,或兼泛恶,舌白,畏寒者,黄连配苏叶,口苦舌黄或白者,黄连配苏梗,“梗主中”,凡食管病、胃病或胃食管反流性疾患,肝胆病兼具上述症状者,均可酌用二药。因啖虾、蟹、海鲜鱼腥而病发或加重者,黄连配苏叶,并加生姜。苏叶常用量5~10g,胃、食管病兼风寒表邪者,邪去即减量、停用。无表邪者常用苏梗,常用量10g,症状重者15g。

02
黄连配娑罗子

黄连配娑罗子,一寒一温,适用于寒热兼夹,心胸隐痛,尤其是胸骨后隐隐作痛,胸脘痞闷不畅,食管有炎症,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或中老年人疑似兼有心绞痛者,可酌用黄连、娑罗子。娑罗子常用量为6~10g。娑罗子呈圆珠形,直径3~5cm,必须在用时捣碎。早捣碎而久置者常少效。

03
黄连配石菖蒲

黄连、菖蒲苦辛相合,醒脾胃,开“胃窍”。据症配用二药,常有意外之效,良由胃中湿浊郁热所阻,消化分泌功能失常所致,石菖蒲用量一般一日3~5g。下利虽久,似痢似泄,不时发作,肠鸣或伴腹痛,查见结肠炎症或溃疡,徐景藩曾用黄连与他药相配而效欠著,可配用石菖蒲。煎剂内服,亦可同时用煎浓液保留灌肠。内服每日量5~10g,灌肠可用20g。

04
黄连配草豆蔻

下利属湿甚于热者不少,腹中畏寒,肠鸣便泄带黏液,舌苔厚腻,白多黄少,不论是慢性炎性肠病或肠易激综合征,均可酌用黄连与草豆蔻,用量如前,5~10剂,常可使苔腻渐化,症状改善。关于药量,应视苔色及腻的程度而灵活掌握,舌苔白厚腻者,黄连1.5g配草豆蔻10g,苔腻黄白相兼,黄连3g,草豆蔻6g。草豆蔻去壳取仁,用时捣碎,捣如粉状末,煎服其效尤佳。

05
黄连配香附

黄连配用香附,理气清热而解郁,宣畅气机。妇女胃病,症状如前而兼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经期提前或愆期,均可配用。食管炎症或功能障碍,胸闷不畅,胸骨后不适,微有灼痛、烧心,舌象脉象如前者,每可用黄连、香附。一般均用制香附。肝气肆虐者单用醋制。

06
黄连配乌药

消化系统疾病中,如脘腹俱痛,气结不解,寒热兼杂之证,可用黄连配乌药。腹痛且胀,时有瘕聚,大便或干或溏或泻,气聚则胀痛甚著,如肠易激综合征、腹腔术后肠粘连、结肠炎症等属于气滞郁热、寒热兼杂证,用黄连配乌药,散气泄热祛寒,颇有良效。

07
黄连配升麻

黄连苦寒,配以升麻之宣散升发,使脾胃之郁火得以宣散。临床如复发性口腔溃疡或其他口唇糜烂疼痛等疾患,属于脾胃郁热证者,症见口干,舌痛或肿,舌苔黄,脉数者,黄连配升麻,可口服,可含漱,可涂抹黏膜。牙龈肿痛等口齿之疾,亦可用之。下利赤白,腹痛,里急后重,经治疗虽见好转,然不思饮食,稍食即下利发作,肠胃热毒浊未净,胃升降失常,可用黄连配升麻,清肠胃之热,解脾胃之浊邪,升发胃中清阳,煎成浓液少量呷服,可获意外之功。

08
黄连配补骨脂

脾肾阳虚之间,肠腑尚可兼湿热气滞,故宜用黄连与补骨脂寒以清热,苦以燥湿,辛以助火,温其肾阳,使泻止而不致恋邪,坚阴而不致过温。黄连与补骨脂用量之比约为1∶5,亦寓有反佐之意。

09
黄连配藿香

藿香气味芳香,辛散而不燥烈,微温而不燥热。功善化湿解暑,和中止呕。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两药相配,一寒一温,共奏清热化湿,和中止呕止利之功。临床常用于湿热中阻之胃痛、痞胀、恶心、泄泻等症,尤其是夏季,暑湿当令,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黄连、藿香以祛时邪。两药合用尚有鼓舞脾胃,增进食欲的功能,对纳谷不香者也常加用。少量黄连确有健胃开胃之效,黄连一般用量为1~3g,藿香10~15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