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迁校前后的一些回忆(杨振恒、周顺泉)

 果冻715 2024-05-13 发布于上海

编者按:本文选自《周顺泉、杨振恒个人历史口述》(顾闻钟访谈、记录、整理)。周顺泉、杨振恒老师之女周晓燕,赵霖前辈之女赵静之、钟之澄前辈之女钟建华、方皓前辈之女方洵晔、江文浩之子江承浩老师等提供了照片和资料,一并感谢。

      我是1954年卫校毕业就到学校附属医院(南通办学时期)工作了,周顺泉是1951年到本校读书的,当时还是医科,1956毕业的,当时这个校名变了两变,先叫苏北医学院,后叫南通医学院。医院把我分在了手术室工作,主要是从事手术麻醉。当然那时还没有分得那么细,也没有独立的麻醉科,护士长分配我们什么工作我们就做什么。

     工作没过多久,我就听说要迁校的事情,记得是李颢主任讲的。那时他也刚来医院不久,李颢主任和内科张秀彬主任是我们医院副院长郑白老师奉了医学院顾尔钥院长之命去了上海请来的。记得李主任提起过,当初苏北医学院想就地发展,和南通当地政府协商过,想把附属医院规模扩大一些,再把南通市人民医院作为教学医院,南通市人民医院唐闸分院改为工人医院,作为合作医院,可没有办法,协调来协调去,没办法办到。正好那时全国高等院校院系在调整,在本地得不到发展的情况下,迁到异地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不得不选择的“通道”。李主任说,他们几个上海来的专家建议把医学院迁往南京,后来没有成功,还有搬迁徐州、无锡、苏州等地的方案,最后国家定的是迁到苏州办学,因为苏州人口多,政府也支持。

图片

附属医院(南通办学时期)外景,摄于1950年代初

      到了1957年上半年,搬迁到苏州已成定局,当初不明真相的一部分人表示反对,不过他们对这所医学院校是有感情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从私立南通学院的医科到独立的苏北医学院,这个发展起来全靠共产党。我听老辈人讲,当初南通学院董事会还主动上书要求政府接办来医科。后来政府派来了顾尔钥,先当副院长,后当了院长。他是南通学院1937年本校农科毕业,学生时代就很进步的,毕业后到江西区参加培训班,听说那里有红军,就要去找红军。那个时候参加革命工作,不是闹着玩的,是要杀头的。你问问周顺泉,他当时读书还是医科,有几个老师?解剖课就徐承德和李学禹两位老先生,到了1952年扩建为苏北医学院后才来了张钦、郁秉辉等年轻人。条件差得很,解剖没有尸体的,他们只好自己挖坟取骨头。党和政府接办了,才可能去争取那么多人来。我们南通自己说说这里是小上海,只能吹吹牛,大专家实际是不大肯来的。

      最后的搬迁方案是苏北医学院全部搬到苏州,那么留在南通的小部分和迁来南通的医士学校组建了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部。我记得那时黄竺如老师是苏州医学院副院长兼南通分部主任的。南通的附属医院叫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部附属医院,我们俗称南通分院,称呼苏州附属医院为苏州总院。当时前期的90%的人去了苏州,后期不可能全部去,毕竟要照顾当地老百姓的看病问题,就外科而言,也是一大半到了苏州的。

     我们外科,当时黄竺如、秦增寿、陈毓泉、程达人、吴道久、刘道坤、陈荫椿、杭世祝、赵南山,陈昌谷、张仁福最终是留在了南通医院。到苏州的有李颢、鲍耀东、张慎行、赵霖、黄炳然,这几位是老主任,还有陈易人、张立中、钟之澄、邵达华、唐养泉、朱锦祥、唐天驷、周顺泉、方皓。徐五音留校应该不是在外科,记得是在前期搞人体医疗体育,后来才到后期的。这些人员也不是一整齐一起来的,因为工作原因,有个先后,总不能一走了之,像鲍耀东主任讲好半年后再到苏州,我也是1958年调到已经成为苏医附属医院的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

图片

苏医附一院(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职工合影,摄于1959年

       前排左起秦璟茂、李立华、刘果卿、杨英华、陆桂珠、高素琴;后排左起杨振恒、周梅、汪英幸、路健芝、王铸若、支耀媚。

      当时是按照各个教研组来的,当初设想苏州市一院、二院都成为附属医院,三院、工人医院设为教学或者合作医院。那么系统外科教研组就安排在第一人民医院,主任是张慎行,其他有黄炳然、钟之澄、周顺泉、方皓等。那么外科总论教研组按照规划搬到工人医院(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前身),主任是鲍耀东,其他有赵霖、陈易人、朱锦祥、唐养泉。因为鲍主任还在南通,那么张慎行老师就由系统外科教研组主任改为担任了外总教研组主任,也去了工人医院。1959年9月,老附二院成立,外总教研组就搬去老附二院了,他们就去了老附二院。还有临床外科教研组,主任是李颢,其他有张立中、唐天驷、邵达华,他们先在第二人民医院,1958年搬到了附一院。

图片

外总教研组部分人员合影,摄1963年

      前排左起王惠玉(技术员)、吕光成、赵霖、陈明斋、张慎行、钱有芬;中排左起陈赐龄、陈易人、江文浩(江鑫根)、黄忠;后排左起吴龙(技术员)、唐养泉、杨学照、徐庆丰王福磐、郭震华、陈福谦、何声钦。

      医院工作,光有医生不行,除了医生,还要有经验的护理士、助产士等,记得来苏州的陆桂珠、鞠競华、余小铁、施雪君、姚莲芳、陆颖珍、杨振恒、季国馨、于燕、张佩、陈蓉江、庞曼渠、周如玉、梅秀英、黄德珍、徐政、冯军、吴慰情、苏逸清、沈绿漪、方淑珍、傅健珖、柯润华、徐薇英等,可能有遗漏。当然有的后来转了医生,像于燕、方淑珍等,也有改了行政后勤的,这都是后话了。

      老周时常说起张慎行老师,现在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位老主任了。我在这里据我们所知的解啰嗦几句。张慎行老师出生于1912年,是河北赵县人。听他说过,因为家里的原因,求学时续时断,不是太顺利。但一旦有书读,他又非常认真,1932年就读于河北省立医学院,1937年至1938年在江西省立医院实习了一年后取得了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江西省立医院、江苏省立扬州医院、徐州医院行医,来校之前在苏北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和外科主任,期间曾在国民党第一陆军医院、空军医院当过短时间的外科医师,也曾在湖南大学当过校医。1952年下半年来到本校附属医院(南通办学时期),担任外科副教授,1957年随校迁至苏州,先后担任系统外科教研组、外科总论教研组主任,投身于医学人才的培养。1965年,按照国家政策,一部分医疗资源要面向基层、农村,他就被派到了昆山人民医院外科工作,为昆山外科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80年回到学校,担任过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和顾问等职,于2016年仙逝。

图片

周顺泉老师(后排左1)与张慎行老师(前排左1)、李颢老师(前排左2)、唐天驷老师(前排左3)、鲍耀东老师(前排左4)、赵霖老师(后排右1)等合影,摄于1993年

      还有赵霖老师,出生于1917年,河北人,因其父留学归国后在上海开业行医,十多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上海生活。194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后进入上海公济医院(1953改名为上海市立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后到位于苏州的江苏省第一康复医院工作,1956年到苏医(南通办学时期)附属医院外科工作,1957年随校迁至苏州,先后在苏医附属第二医院、第一院工作,曾任附一院医务处长,1965年为支援贵州医疗建设,带了一批人员到贵州六盘水,创建水矿总医院,担任院长,在那里工作直至退休才回到苏州居住,曾任贵州六盘水人大主席,2000年去世。

       还有周顺泉刚工作的一位“师傅”,叫钟之澄,江苏吴县人,出生于1929年。1952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后到本校附属医院(南通办学时期)工作,1957年随校迁至苏州,在附一院外科工作,六十年代初支援盐城医疗建设,到了盐城人民医院工作,八十年代才回到苏州工作,听说已经于2005年去世。

图片

钟之澄老师(1929-2005)毕业留影

     老周同一班一位同学叫方皓,原名方建堂,1931年出生,江苏常州人。1956年本校毕业,留在外科工作,1957年随校迁至苏州,在附一院外科工作。1960年支援盐城医疗建设,先后在盐城医专附属医院、大丰人民医院工作,颇受当地群众尊敬,曾任大丰县、盐城市政协委员,1989年去世。

图片

方皓老师(1931-1989)生前留影

     以上这几位老师、同学顾全大局,都到了艰苦地区工作,服务于基层百姓群众,牺牲了个人发展,值得尊敬和铭记。怀念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