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材料)关于“中国传统色彩观·道家·儒家”(李薇·程墨·黄国松)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5-13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黑白水墨画源于阴阳哲学,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那什么是白,什么是黑?白者,为阳、为喜、为是,白代表的是光明、兴旺、快乐、正确、清醒;黑者,则与白相反,为阴、为苦、为错,黑代表的是黑暗、苦难、衰败、错误、糊涂。

中国水墨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气韵生动”,不讲究物体本身的肖似,而在于强调创作者的情趣。水墨书画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展现了中国独有的哲学思想,即阴阳太极的理论、时间空间的认知,黑与白、虚与实、无与有、浓与淡等。阴阳的碰撞与时空的旋转让中国水墨画拥有着无限的生机,源源不断的力量,势不可挡的气韵。

中国文化以“五色”为正的色彩观由来已久。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五色纷呈,“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如北京冬奥会奥组委设计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核心图形(该图有红色调、蓝色调、绿色调三个色调的版本),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北宋画家王希孟所创作《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中,每个段落局部都足以成为一幅画,无比细致又雄浑壮阔,首尾相连又相化,浑然天成。虽咫尺,千里江山尽收眼底。

(摘编自李薇《从黑白到“五色”——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与时尚之道》)

材料二:

五色之源是五行,具体表现就是“木为青、火为赤、土为黄、金为白、水为黑”。而在《墨子·旗帜》篇中,也把守城旗帜的颜色同“五行”相对应:“木为苍旗,火为赤旗,薪樵为黄旗,石为白旗,水为黑旗。”

在五行与五色的结合中,木与“青”色的对接,让青色拥有了树木、植物的含义,也可引申为生机与希望的含义。在传统五方中,根据《周礼·冬官·画绩》里对五方与五色的记载:“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译为'青色与赤色相配叫做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具体表现就是“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央黄”。东方与“青”色的对接,让青色拥有了“东方”的含义,同时东方又具有太阳升起的“开始”含义。因此,综合来看,青色是象征着希望生机与开始的色彩。

其次,儒道两教崇尚青色。

儒学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流派,在“正名”思想中体现了崇尚“青色”的色彩观念。《论语》中有记载:“名若不正,则言不顺;言若不顺,则事不成。”这意味着孔子认为名义或名分上的正当尤为重要。同样,在色彩方面,它也非常重视其“正”色的性质。《论语》阳货篇记载孔子“恶紫夺朱,恶筝响乱雅乐也”,即孔子不喜欢紫色这一属于杂色的性质,杂色要占正色的地位,这意味着异端压倒了正统。而青色作为传统“五色”之一、其性质正统,其名分正当,理所当然会受到儒家的尊崇。

道家讲求“道法自然”。在五行方面,由于青色代表着东方,而东方又是道教信仰中“十洲三岛”之所,是修真之士最为向往的理想境地,所以道家偏爱青色并常服青色。同时其“主虚静”的思想体现了“尚青”的色彩观,《庄子·天道》中有记载:“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可见道家的“虚静”思想理解是以虚静的态度去对待万物,来感悟万物之美进而体会大道之真。而青色本身属于人类生存环境中自然景观、天、地、河、海的色彩;同时,作为五色中唯一的冷色调的颜色,能产生平静、和谐、沉思的情绪。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有助于道家达到一种心境合一的“虚静恬淡”境界,所以青色自然受到了道家的尊崇。

(摘编自程墨《探究中国传统色彩——神秘的“青”色》)

材料三: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质彬彬”,“文”即文采,外部的形式美,“质”即实质,内部的精神内容美,“彬彬”即配合适宜。孔子认为文胜质不美,质胜文也不美,过分的装饰则哗众取宠,名不符实,缺少装饰则平淡乏味无兴趣。孔子的“文质彬彬”的理论虽然没有具体地讲色彩的装饰规律,但色彩作为外部装饰的形式要与内容相结合,必须符合“配合适宜”的审美评价标准是明确的。

(摘编自黄国松《儒家和道家的色彩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阴阳哲学为中国独有,阴阳的碰撞与时空的旋转让中国水墨画拥有着无限的生机与力量。

B.五色体系对民族文化影响深远,如北京冬奥会核心图形颜色的选择即为一例。

C.青色象征希望生机与开始,故五色与五行、五方结合为“木为青”“东青”。

D.道家尊崇青色的原因与儒家“正名”思想不同,而且他们有着自己的生理上、心理上的考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墨子》中把守城时用旗帜联络的方法同“五行”对应,五色之源是五行,需要木材时就用青色旗,需要烟火时就用赤色旗。

B.孔子反对“以紫夺朱”,认为杂色“紫”夺走了正色“赤”的地位,夺正为异端压倒了正统,可见,色彩带有政治意味。

C.中国传统色彩观由儒家和道家两种色彩观形成,儒道两教都具崇尚青色的特点,在传统典籍中或日常生活中能找到印证。

D.材料一、二均使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传统色彩的丰富历史内涵,材料二侧重于介绍“五色”中的青色。

3.中国传统“五色观”以其独特而浓郁的中国特色,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请根据材料内容推断,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五色体系”理论的一项是(3分)( )

A.《布经》:“业染者云,青、黄、赤诸色随人而变,亦随天气燥湿、技手巧拙而变。”

B.《礼记》:“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黈(黄色)。”

C.《淮南子》:“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

D.《宋史》:“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九品以上服青,流外官及庶人并衣黄。”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与下面的“历代皇家尚色表”,下列选项对图表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历代皇家尚色表

朝代

五德

尚色

西汉

黄/黑

东汉

A.历代所尚之色及五行有所不同,五色体系赋予了色彩象征性的社会阶级意义,始自商周,五色被作为正色来象征身份。

B.黑色在秦汉时期被定为尊贵的颜色,皇帝宣扬自己有水德,五行中水的代表色是黑,黑色常用于朝服和祭祀大典中。

C.唐朝统治阶级认为皇帝居中原之中,按五行说属土,掌管大地,对应色是黄,所以黄色成了帝王专用色,代表皇权,民间禁用。

D.五色被用在各朝贵族统治阶层礼服色彩上;而此外的间色,用在普通服饰色彩中,以示君臣有别、尊卑有分。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分别运用道家和儒家的色彩理念,简要分析黄蓉和郭靖的色彩观。(6分)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中写道:

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

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淼,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一般。”郭靖问道:“什么叫水墨山水?”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

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摇了摇头不解其所指。




1.C(本题难度小,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属于基础性考查。C选项,因果倒置,五色与五行、五方的结合是青色象征希望生机与开始的原因。)

2.C(本题难度小,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论证手法,属于基础性考查。C选项,无中生有,以偏概全。“中国传统色彩观由儒家和道家两种色彩观形成”错误,应该是“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文中举例证明它的五色理念也得到了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的推崇。”)

3.A(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推断能力,属于综合性考查。A选项,它侧重于谈染布行业中影响染色的若干因素,与“五色体系”无关。B选项,“对于涂漆柱子的颜色,天子宫殿要用朱色,诸侯官邸要用黑色,大夫官邸要用青色,士之类的人其门第要用黄色。”以房屋楹柱的颜色来表示所有者的身份,符合“五色体系”中的等级观念。C选项,“在众多的色彩中,只要白色确立,五色就会很容易确立并凸显出来。”说明白色与其他色彩的关系,且符合道家的“有无观”。D选项,服饰颜色等级森严恰恰是“五色体系”的表现。)

4.D(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图表解读能力,属于基础性考查。D选项,“贵族统治阶层”错误。五色中的有些颜色在不同的朝代是皇家所崇尚的,贵族阶层也不能亵渎僭越。)

5.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对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属于综合性考查。

①黄蓉的色彩观符合道家的色彩观,(1分)道家讲求“道法自然”“主虚静”,中国水墨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2分)②郭靖的色彩观符合儒家的色彩观,(1分)“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色彩丰富,形式美与内容美相适宜,符合儒家提倡的“文质彬彬”“配合适宜”的观点。(2分)(以上两点,意思对即可给满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