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本科到研三,我一次次从抑郁中打捞自己。抑郁的到来,让我看到更多的人生风景。

 郁金香抗抑郁 2024-05-13 发布于浙江
今日导读  
   许多朋友会觉得,得了抑郁之后,自己的生活就成了一地鸡毛,只有不见天日的阴霾。可我想告诉你,有抑郁一路相随的时日,未必都是灰暗,它也有别样的姿态,就像花儿未必只有看见阳光才能盛开,在那长年笼罩着灰云的山坡上,适应了气候的草地,也能开出独一无二的野花。
   如同今天和我们讲述自己抗郁故事的这位姑娘,从本科到研究生毕业,一路走来,抑郁都如影随形,虽然她从没完全战胜过抑郁,但抑郁亦从未压垮过她,相反,在学习和抑郁相处的过程中,她的生活与爱好变得更丰富了,她的内心变得更为有韧性和稳定了,她的身体也更加强健,因为抑郁的到来,她反而看到了更多的人生风景。 
   情绪宜疏不宜堵,既然抑郁的到来已经无可避免,那么与其怨天尤人、哀其不幸,我们不如尝试接纳它、正视它,甚至欣赏它,学习与它和睦相处,多一些耐心和接纳,相信总有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当你面对抑郁时保持着敞开心、完全接纳的态度,那意外的惊喜反而会降临。

这是《郁金香》的第362个郁友故事

抑郁的来袭总让人感觉不适,提起抑郁,我们都会觉得它如猛兽般需要提防、需要抑制。
但情绪宜疏不宜堵,何不把它看成是一种温柔的警醒?它的来袭,预示着我们可能并不那么接纳自己,我们也许偏离了生命的本质、背离了本我,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内在心理结构进行一次调整或重塑。
抑郁的到来,恰恰给予我们一次自我重塑、改造的机会。

确诊抑郁后,我学会了和自己和解


丘吉尔曾说过,心中的抑郁彷佛是一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难以挣脱。
当我被确诊抑郁症的那段时间,我一直被一种病耻感裹挟着,我无法接纳自己,我觉得抑郁症的身份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怪胎,抑郁让我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别人的欢声笑语、嬉笑打闹、勾肩搭背、合作学习,在我看来彷佛是另外一个星系的事情,与我相隔甚远,我永远都不能像他们一样轻松、自在、愉快地生活。
直到后来,我阅读了一本书——《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里面的一个观点启发了自己,我知道了ABC法则,A即事件本身,B即我们看待A的角度、观念和想法,C即情绪,我们的情绪C是由B产生的,A不会直接作用于C。
从这时起,我开始慢慢觉察自己对抑郁的观念和想法,并去调整和改变,我慢慢学会和自己和解。
我不再认为“抑郁”是一种病症,它只是一种我的理想化框架和自我定位出现矛盾时的状态,是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自己累积的负面情绪时,产生的一种对抗。
也许我现在就是需要在抑郁状态下待一段时间,也许我就是需要在人生的低谷期自我沉淀一下,以更饱满、富有活力的状态去应对的人生下一个阶段。
在《丈夫得了抑郁症》这部电影中也提到,抑郁带来工作期间的停滞,恰恰是人生的暑假。
而当我从每段抑郁中回首时才发现,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遭遇抑郁爆发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份未知的礼物。

抑郁爆发期,瑜伽帮我找到内在的稳定


回首2015年,是我南下开启本科学习的年份,隔年,在各种压力的冲击下,我在与抑郁这只黑狗的抗争中输了,它成功追赶上了我,我彻底被按在地上摩擦,抑郁爆发了。
在随后看病求医、心理咨询的道路上,我也在不断寻找着缓解抑郁的良药,此时我遇见了瑜伽。
了解瑜伽这项运动后,我发现它不仅仅是摆几个体式、做一些动作,它更是一种哲学和存在方式,它的精髓或者说本质,其实是引领我们走向一条回归内心本我之路。
于是我便想,也许我爆发抑郁的根本原因,是我在自我成长的这条路上迷失了。所以,想要缓解抑郁,我需要先找到我自己。
我于是对瑜伽越来越感兴趣,而学校的瑜伽选修课和瑜伽社团都比较松散且无秩序,我感觉很难体验享受到瑜伽的精髓,于是我开始在外面的瑜伽馆学习、习练瑜伽。
从一个瑜伽小白着手,我第一次开始觉察自己的呼吸,感受自己在一吸一呼之间,肌肉的状态、身体的变化、体式的深入、不同体式的转换。
我就这样爱上了瑜伽,对我来说,瑜伽是一条通往生命本质的道路,它是无形却富有力量的容器,它能承载我的所有状态:考试时焦虑的我、感觉一无是处自卑的我、恐惧未知的我、感觉一切灰暗的我、悲观厌世的我、遭遇很多变化失控的我....
瑜伽帮助我接纳了自己,并教会了我在这些起伏中学会觉察呼吸、觉知自己的身体状态,从而与自己进行深度的联接,在漫长的习练中,我学会了如何让自己趋于宁静。
自然而然的,我的状态也越来越好了,我开始能与人交流、能看得进去专业课了,我的学业和生活虽然艰难,但也逐步步入了正轨。
那时候的我,每天不是在学校上课就是在练瑜伽、或是练瑜伽的路上,我了解到了瑜伽的各种流派,体验了缓慢、舒展、不同体式下冥想的阴瑜伽,流动又富有力量感的流瑜伽等等
后来,我又系统的学习瑜伽,成为一名自我习练者,我也会在瑜伽馆和健身房兼职瑜伽教练,习练瑜伽的习惯延续至今,已有七八个年头。
虽然我依旧很难做到一些对力量和柔韧性要求较高的体式,但我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状态已经因为瑜伽受益匪浅,2018年,我也顺理成章的停了药。

研二压力期,我用攀岩规整自己


2021年,是我读研的第二个年份,那时候我正值学术课题的迷茫期,终日郁郁寡欢、难以排解,虽然还没有到达抑郁症复发的程度,但还是感觉很痛苦。
为了排解这种忧郁,我去了华山游玩,在领略到华山险峻之美的同时,我接触到了攀岩项目,肾上腺素在血液中流淌的感觉非常奇妙,这可能激发了我内啡肽新的传导方式,于是,我开始想尝试室内攀岩,并从此爱上了这项运动。
攀岩是大脑与身体的深度对话与配合,你需要看着攀岩线路的多个岩点的距离、角度、倾角的设置,再仔细思考身体破解岩点的方法,最后身行力践。
我有时也会开玩笑,在我面对自己课题困难重重不知所云的时候,我真的很需要面壁思过(面对攀岩墙)。
攀岩这项运动真的很独特、很迷人,需要思考破解线路的方法,还需要身体实践、去尝试,破解失败、身体不足以通过的时候就会落下,然后,一切重头再来,积累经验再尝试,或者再做出新的判断和尝试。
甚至每当我被抑郁、焦虑情绪浸没许久时,我会去看攀岩抱石世锦赛的视频,看着一个个运动员绞尽脑汁的抓取、钩住岩点,努力抵达top点,再一次次地摔下来,在规定的4min内一次次的尝试,也是无比感动。
当然,攀岩也很像人生的轨迹,面对攀岩墙时,你只需要思考怎么破解线路,就像我们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攀爬时只需要四肢和核心的配合,移动到下一个岩点,就像我们行动时就专注于当下,失败了再尝试就好。
每一条攀岩线路都有不同的解法,不同的人,身体力量、协调性、柔韧性、臂展、平衡能力都不同,也会相应有最优解,攀岩者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最优解,人生面对的选择也一样,选择无好坏,但总有最适合自己的。
每次烦乱之时,攀岩对我来说,除了体育锻炼,都是一次内在规整的过程,每次生活中遇到困难,我都会提醒自己,我要把它当成一个要努力跨越的人生“岩点”,破解的方法可能不止一条,要好好思考、努力尝试。

虽和抑郁一路同行,我却看到更多风景


2022年,是我的研三时期,我面临着毕设的收尾工作,课题进行得并不顺利,我还分手了,我们恋爱一年多,最后因为跨越不了的异地问题而分手。
那也是我人生职业道路选择迷茫之时,正值疫情封控时期,我只能在学校里呆着,哪里都去不了。
受村上春树多年坚持跑步习惯的启发,我开始每天晚上在操场上跑步。
我还深刻的记着那个时候的我,从早忙到晚,除了忙课题研究的事情,还要兼顾各种招聘信息,填写个人信息、投递简历,做各种求职的岗前测评,还经常遭受着分手之后的情绪反扑,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是天天哭着过来的。
很多个夜晚,操场的夜灯下,三公里、过渡到五公里、八公里再到十公里的步伐,陪我度过了最难熬的那段时间。Keep APP记录了我在操场上挥洒过的富有青春、不甘气息的汗水。
抑郁还带给我很多很多个礼物,工作后,我因为厌倦工作的繁琐,想要逃离,于是身为旱鸭子的我,开始试着在游泳馆“泡池子”,靠着自己视频学习和别人片段化的指导,我逐渐学会了蛙泳、仰泳和自由泳。
每次疲惫不堪、忧郁沉重感充斥全身的时候,只要去到游泳馆,我都能够充分享受到身体滑动时水体轻柔的按摩触感、扎根水面以下时隔绝喧嚣的宁静,游泳帮我过滤掉了身心的疲惫和芜杂的心绪。
高中时,因为学校和家里压抑的环境,我喜欢上文学,于我而言,文学一直都是带我隔绝现实、带来多元化人生体验的精神避难所,后来自己也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时我也会被夸文字很有灵性、意境。
虽然我从没完全战胜过抑郁,但抑郁亦从未压垮过我,抑郁让我拥有了更为丰富的生活、更多元的爱好、更有韧性的心理素质和更强健的体魄。
既然抑郁如陈年积雪一样难以消除,我们何不先试着欣赏这岁月沉积的雪景,多一些耐心和接纳,守得云开见暖阳,积雪终将融化成涓涓细流的小溪,就像溪水滋养大地生命那般,抑郁也将灌注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蓬荜生辉。
要相信,抑郁是我们生命里一份温柔警醒的礼物,每次抑郁的爆发,都暗含着一份未知的惊喜,只要我们向内求、寻找自己,抑郁都能化作滋生自我成长的肥沃养料,成就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在文末打赏,支持原创。欢迎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有公益稿酬喔。点击投稿

如您需要更多心理上的专业支持,点击链接进入郁金香陪伴战略合作服务平台:小龟健心




猜你还想看——4月精选 

从抑郁小女生,到乐观大女主

44岁独自带娃,我和孩子一起抑郁

3个月,陪伴不上学的儿子走出了房门

当自恋开始松动,抑郁便化解于无形

延续20几年的眼泪,有人和我说这是抑郁症

双相带来的空虚与麻木,我用这个秘密武器

抑郁3年没康复,背后是被创伤卡住的母亲

小学初中的校园霸凌,激发我走出童年束缚

高二女儿突然厌学抑郁,经历半年求助探索

顺利走出重度抑郁,我是父母努力的成功案例

当17岁的我走出重度抑郁的泥潭

郁金香陪伴的“繁花”,大上海沉浮录

孩子高三抑郁休学,我也快抑郁了

14岁确诊双相之后,我却发现父母变好了

6年和抑郁相伴,我才发现它是爱的信使

别让焦虑,一步步拖累你的人生 | 焦虑测评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抑郁测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