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铁血老枪 2024-05-13 发布于上海

龙云三夫人李培莲在“六一四”政变中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喜谈诗论字的龙云三夫人:李培莲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李培莲(1900—1933年),原宾川名医李灿亭(字光炳)之女,龙云三夫人。

李培莲(1900—1933年),字质君,原宾川名医李灿亭(字光炳)之女, 1921年11月毕业于云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短暂任小学教员,1922年与云南省主席龙云结婚, 1933年不幸染疾病逝,有《红藕轩》诗词稿成书。

牡丹图缎面刺绣成就与龙云姻缘

李培莲家是大理有名的书香门庭,她从小随哥哥们在家中私塾读书,她长于女红,被深厚家学浸透,她能写诗画画,并写得一手好行书。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李培莲行书

李培莲书法作品辛亥革命后,李培莲随长兄李培天来到昆明,考进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李培莲读书刻苦,成绩优秀。

她在《勉学》中自励:

光阴捷如箭,转瞬百年期。少壮前程远,桑榆后悔迟。三余功不懈,万卷手频披。有命知穷达,读书恨莫迟。

1921年云南实业厅要准备举办第二次全省物产品评会,校长让女生们利用假期,发挥所长,创作出优秀的美术工艺品,开学后,先在学校展出,再选出精品参加全省物产品评会,为学校增光。

李培莲知道后,就和女友顾映秋等人商量,决定大家一齐合作,绣一幅作品去参加展览。大家讨论后,认为牡丹那国色天香的品质非常适合用五彩刺绣来表达,大家都同意合绣一幅缎面《牡丹图》。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顾映秋家中的收藏的一幅牡丹图

于是李培莲就将顾映秋家中的收藏的一幅牡丹图临摹在白色的缎面上,随后李培莲、顾映秋、高向贞、郝秀英和马崇范五位擅长刺绣的女生就开始了工作。

她们集体创作的牡丹图绣好后,花大叶茂,红绿相间,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得到了师生好评,于1921年10月选送在南城外公园参加了物产品评会,五位姑娘绣出的活牡丹,赢得了来宾好评,在品评会结束时,被评为一等奖。牡丹图被装在镜框里面,长期在南城外公园展出。

1922年4月,时任第三军军长兼全省警务长的龙云,在部下的陪同下,到南城外公园游览,看到了《牡丹图》,部下介绍说是五位女学生绣的,龙云赞扬这些女生有才华。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6 14政变前龙云眼睛未伤之前的照片

龙云曾经在1903年大婚,娶舅父之女阿夙(也翻译为阿书牟)为元配夫人, 阿书牟婚后在炎山管理祖产,阿书牟1906年生龙绳武、1915年生龙绳曾。

龙云大约在1905年娶了四川金阳惹扭土司之女惹扭阿母(也翻译为阿业菊),阿业菊婚后的外室设在鲁甸,阿业菊1909 生龙绳祖(达史维史),1912生女儿达史阿力(也翻译为纳吉莫阿丽)

此时龙云的儿女都也已长大,但他身边无人照料。他的同僚中就有人想替龙云担当月老,但是,他们向他提及的一些美貌女子都被龙云拒绝了。

龙云在看过《牡丹图》刺绣作品后,龙云在言语中说到:希望能找到个类似绣制《牡丹图》的女学生,懂得“文墨”,能识大体,相貌和其他条件都不苛刻。

听了龙云此言语的杨宝昌,就开始真的去按图索骥了,他去查访问询《牡丹图》作者们的情况,结果是五位作者中除了李培莲和顾映秋(当时用名顾桂芳)外,高向贞、郝秀英和马崇范三位女生都已经名花有主。

顾映秋当时是云南出名的美女,而且是顾品珍的侄女,顾品珍任过云南讲武堂教官,和龙云有师生之谊,龙云愿意攀这门亲。但是月老上门,顾映秋坚持说自己要到北平考大学,不愿意过早结婚。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顾映秋家族合影,后排右边第二位顾映秋,这是我能找到的顾映秋苗条的照片

杨宝昌把情况回来和龙云说了,龙云感到在那个年代的女子,顾映秋愿意多读书,非常的可贵可敬。还有一个未婚的绣花女就是李培莲,李培莲是杨宝昌的同学李培天的妹妹,于是他就为龙云和李培莲牵线,龙云得知《牡丹图》的组织者和主要作者是李培莲,李培莲不仅有诗书画绣的才华,而且性情温和,也就非常高兴地让月老去询问一下李培莲的想法。

正好假期李培莲回家,她知道前来提亲的就是许多年前讲武堂和法国大力士比武的龙云后,也就羞答答地应许了月老。1922年11月,龙云与李培莲在昆明举办了盛大的结婚典礼,婚礼请联军元帅唐继尧证婚,新郎37岁,新娘22岁。顾映秋则进京赶考去了,考取了北平女子师范大学。


李培莲在“六一四”政变中的胆识过人

龙云后改任滇中镇守使,龙云和李培莲就经常住在城内翠湖东海子边的一幢平房内,二人有更多的时间朝夕相处,越发浓情蜜意,无话不谈,龙云议论国事省事,李培莲还能在军务和政务上帮龙云出主意。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李培莲、龙绳文和龙志桢

龙云在外忙军务时,李培莲在家中独处时也不虚度时光,她特意为布置了一间书房,取名红藕轩,在此读书写诗临帖画画。

她的情调我们可以从她的《题画》诗中窥见:

不知沽酒处,遥看杏花红。

时未逢樵子,村还指牧童。

路从南陌去,旗挂午桥中。

牛背声吹笛,虹腰跨转蓬。

朱陈寻旧迹,童稚语方通。

胜似桃园境,何须问钓翁。

龙云归家后,也在红藕轩和李培莲一起读古书,龙云还将当时云南的文化名人袁嘉谷、周宗岳等人请到过红藕轩,为二人答疑。

李培莲思想较解放,受新文化思想的影响很深,生活方式西化,还和当时云南的民主人士刘淑清、闻一多等人都有较密切的联络,甚至和云南早期共产党组织的人员王德三、吴澄也多有接触,她的民主思想对龙云有着一定的影响,这就影响了龙云对民主人士始终采取了宽松的政策。

李培莲和子女1927年,因唐继尧反对北伐,龙云、胡若愚等四位镇守使联合倒戈,结束了穷兵黩武的唐继尧对云南长达四十年的统治。

1927年6月14日,胡若愚为独霸兵权,又发动了史称“六一四”政变,胡派兵包围龙云翠湖边住宅,弹片打在玻璃窗上,反弹回来让龙云左眼受伤失明、无法逃走,龙云带伤被胡若愚捕去,生命岌岌可危。

龙云被捕后,在这惊涛骇浪巨变中,平常温文尔雅的李培莲却十分镇定,她不顾个人安危,冒险冲破阻力,前去探视龙云。

据当事者回忆:

龙云被带走的当天下午,李培莲就独个儿到五华山总部,求见胡若愚和张汝骥。卫兵长没有让李培莲上山,在传达室用电话报告了胡若愚。

李培莲的到来,使这位政变中的胜利者大感意外,拒绝会见。李培莲奔忙了整整一天,还是从胡若愚军中原属龙云部的一个营长那儿,获知丈夫就关在五华山后的军械局内。

于是,李培莲通过过去龙云的下属,马上到军械局去“探监”,李培莲看到龙云的眼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十分心疼,她到处呼吁,逼得胡若愚许可医生给龙云治疗,但龙云的这只眼睛还是失明了。

李培莲还将龙云受伤被俘但健在人间的消息,设法通知了卢汉等人,让旧部前来“营救龙军长”。


胡若愚发觉了李培莲和龙云内外沟通,为防止意外发生,他听从了一个下属的建议,把龙云押到五华山上,用一只特制的“铁站笼”关了起来。

此时,四处都谣传龙云已被胡张杀害。李培莲请女朋友“妇道人家”刘淑清冒险到五华山前去探访个究竟。

刘淑清去到了五华山,收买了看守,秘密见到被关在“铁站笼”里的龙云,安慰龙云保重身体,并将外面卢汉、高蕴华等人正在调动部队的消息告知龙云,和龙云交流了应对办法,告知龙云不要和胡若愚硬斗,请龙云答应胡若愚离滇。

在这险象环生的半个多月中,李培莲昼不思食,夜不成寐,不惜倾尽全家财力联络龙云旧部,想方设法传递消息,四处奔走策划,协调调集卢汉等人的部队,为营救龙云脱离险境而努力。

7月,卢汉等人率部由滇西东下,一路获胜逼近昆明时,胡若愚和张汝骥被迫东撤。胡若愚在昆明城东远郊大板桥释放了龙云,声明“听候调解”,要他回省收拾残局。龙云被关了一个多月,在途中跑脱后,不敢冒险进城,步行到滇池之滨庾恩锡的花园别墅中暂住下来,组织卢汉、高蕴华反击成功。
龙云部下于7月底进驻昆明,8月1日全城秩序恢复,3日省务委员周钟岳等到西郊迎接龙云进城,以省主席身份重登五华山,5日龙云宣誓就任北伐军总司令蒋中正特任他担任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的职务。

龙云脱险归来,但李培莲还是不能放心,云南的局势依然波诡云谲,战云依然笼罩着云南。李培莲当时写有五律《春光》一诗,表达了厌恶的战乱、渴望太平的心情:迭遭烽火后,无复锦官城。草木千丛绕,春光百战经。村烟皆断绝,华屋长榛荆。一片荒凉景,何时见太平。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李培莲和子女

1930年夏,龙云击溃了胡和张,因祸得福,后持续主持云南政务达18年。


临终留言嘱龙云续娶顾映秋


李培莲作为云南第一夫人,主持家政井井有条,替龙云写备忘录、整理文书、处理信件等。 她为人低调,不喜穿金戴银,爱的是谈诗论画。

她热心公益事业,她陪同龙云参与外交时也是落落大方,待人接物真诚平易,谈吐雅致,举止端庄,对上上下下都能以诚相待,当时云南的上层军政大员和他们的夫人,到龙公馆里的副官、仆役,对她都怀有好感。

李培莲为龙云生有四子一女,即老四龙绳文、老五龙绳勋、老六(绳元,幼殇)、一女龙国璧、老七龙绳德。由于生育频繁,加上随龙云军中颠簸辗转,过度的劳累,分担龙云宦海沉浮的危险波折,多受惊吓之苦,李培莲身体较差。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1933年仅33岁的李培莲在生育龙绳德后,出现了产后大出血和产褥热,高烧不退。弥留之际,李培莲顾念自己年幼的子女,特地将自己的好友《牡丹图》刺绣的另外一位作者顾映秋叫到病床前,向顾映秋交代了家中的事情,拜托顾映秋帮忙照看她年幼的孩子。

她又私下嘱咐龙云,她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请龙云看在孩子的面上,马上娶顾映秋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龙云为李夫人逝世发的“讣告”

龙云看到李培莲的病状,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李培莲去世后,龙云伤心欲绝,他认为:夫人的死与云南医药事业落后有很大的关系。他一次次对身边人说:“如果省内有京、沪等地那样设备齐全的大医院和医术高明的大夫,她绝不会走得那么早……”

龙云整理了李培莲的首饰,仅仅留了一枚龙云自己送给李培莲的结婚戒指,这枚镶嵌着绿翡翠的金戒指,因龙云的其他手指无法佩戴,龙云就终生都佩戴在自己的小手指上。

然后龙云将李培莲的其他首饰全部变卖后凑出5万元,另由省库拨给10万元,在昆明圆通寺附近建立了“省立医院”,就是今天的昆华医院。1934年,这座云南省第一座西式医院正式竣工,悬挂“遗惠长存”之匾,院中修有“红藕轩亭”,以示对李培莲的纪念。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民国时期李培莲墓地原貌(位于今昆明西山区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

龙云在滇池畔观音山凤凰山下选了一块山清水秀之地安葬。墓园初建时墓前有石牌坊三座,园内标杆、石人石马、石狮子俱全,并有大量名人题刻。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李培莲墓庐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白族村

龙云还命人在墓畔建起一座两层法式风格的小楼作为墓庐,自己常常来这里静住。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李培莲牌坊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李培莲墓石牌坊后面石雕墙生动再现了龙云与李培莲的故事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大理剑川名士周钟岳为《红藕轩遗稿》、《红藕轩剩墨》合集题词

李培莲“六一四”政变智救龙云,临终遗言龙云续娶闺蜜顾映秋

龙云诔文《质君李夫人遗像》

龙云诔文《质君李夫人遗像》

紱佩相于吾左尔右

枹鼓相助吾前尔后

以分而言是曰嘉耦

以情而言亦曰良友

幸朱颜之未颓

庶白头之相守

胡天不弔而不延寿

恸感埋香悲深鼓缶

命也奈何

抚衿谁咎

志周龙云题

龙云自己还为李培莲的这两卷书写了《弁言》(前言),文字如下:

质君既殁,阅一月余矣。

余检其箧笥,得旧作五言诗二十余首,临帖行书二册,观楮墨之犹新,怅其人于既杳,不禁暗伤者久之。

因念质君幼承家学,性好读书,自入学校,乃专致力于各科学,于诗于书犹其余事。

及来归余后,举一应家政,概以畀之,而矢勤矢俭,日事操作,以此未暇深造。迨余既主滇政,军书旁午,日不暇给,时或从侧,以相参助;内佐之资,其力居多。

今其人已往,而所遗子女,又皆幼小,尚不足以知其母之苦辛。

余以十年伉俪之情,有不忍任其诗字散佚,致淹没无闻者,因付石印,以存其真。他日子女长大,借得以识母氏之手泽,是即余印是编之意也。

夫至于工拙,有不计云。 龙云志舟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