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入膏肓

 冬窗事发 2024-05-13 发布于天津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亡于崇祯十七年(1644),这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思宗自缢殉国。起义源于天灾与加饷,其导火索则在“裁驿”。为节约开支,明朝裁撤了一批驿站,李自成本是银川驿驿足,失业后,他跟随高迎祥揭竿而起。

明的溃败,既有多线作战因素,更在于内部的贪污、自利、不作为,《明史·流贼》载:“病入膏肓,而无可救,不亡何待哉?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贼,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流贼也。”膏肓,指接近心脏的部位,病入膏肓,说明内部烂透,无药可救。

起初,思宗采用杨鹤提出的“以抚为主”政策,可谁知,赈灾的钱粮遭地方层层剥削,饥民能拿到的几乎为零。到头来,中央没少花钱,反而激化了敌我矛盾,也错过了剿匪的最佳时机。

战场上,由于各省只负责辖区防务,并无协防意识,进而使流寇总能获得喘息之机。流寇专挑省界作战,陕西不行去湖北,湖北不行去河南,河南不行去山西,只要出了省界,官军便不再追击。后来,明廷设“三边总督”或“七省总理”来治军,却为时已晚。崇祯九年(1636),孙传庭击毙高迎祥,李自成成为新的“闯王”。

当流寇逼近北京时,思宗急令百官捐款凑饷,但在这个节骨眼,百官竟支支吾吾,多则捐个百两,少则十几两,试问没有报酬,谁还会为皇帝卖命呢?然而破城后,李自成却在同一拨人中筹得白银七千万两,另有黄金珠宝无数,总额难以估算。

相较世宗和神宗,思宗是个勤奋的皇帝,但他刚愎多疑,在根本问题上始终未能与大臣达成共识,终致亡国局面。

             匕

精選文章推薦

真相 | 無為

 阝                

                              廴              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