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了一下《散氏盘》

 自在3333 2024-05-13 发布于四川

      有朋友建议我练一练大篆,说如果能够保证完全用中锋把大篆写好,那么对整个书法的路子都有好处。

      那就写一写啰,听人劝得一半哈。

      这次我写的是《散氏盘》。

      我理解中的大篆比较广义,指的是甲骨文之后到小篆之前的所有文字,包括金文和石鼓文,《散氏盘》是铸在铜盘上的文字,属于金文,自然就在我所说的大篆范围内了。

      很不熟练哈,虽然以前写过。

      一开始写大了,手里的笔不够大,写起来吃力,不知不觉就写小了,然后就一会儿写大一会儿写小的,没个准。

      散氏盘虽然也是金文,但和毛公鼎、大盂鼎、史墙盘等其他金文相比有点另类,圆乎乎笨拙拙的挺可爱,少了一种刚劲锐利的感觉。

      大部分线条都还是用中锋写出来的,但也有不小心写成侧锋的地方,但凡出现线条粗细不匀,边缘有分叉或者不清晰的地方,多半就是写成侧锋了,主要是转折的地方没有及时把笔锋顺过来。

      小篆中的字有说文解字的帮助,应该基本上都破译出来了吧,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就没有完全破译了,而散氏盘中的文字没有破译出来的比例还要比其他一些金文高一点,所以,我就懒得给出释文了。

      大概意思知道一点,一个叫做夨人的族群不知道为什么付给了散人族群一些田地,文字记载的就是这些田地的划分范围,感觉有点像一份公证书。

      里边我认识的字能够有三五十个吧,呵呵。

      篆书的特点是它完全由线条组成,不像其他书体由笔划组成,所以篆书有可能百分百地用中锋,而其他书体实际上都做不到,很多笔划起笔之后刚开始行笔时都是侧锋,然后转为中锋的,不小心整个笔划就写成侧锋了。

      所以写篆书是训练中锋行笔习惯的一个好办法,练一练应该的确会有一些帮助的。

      后面我打算每次通临完一种隶书之后,都写一篇大篆作为练习,不过不会老是写散氏盘,换着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