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蒋介石在上海的最后10天……

 黄之中 2024-05-13 发布于上海
Image

陆茂清

01

悄然来沪布置战守,

严令固守3至6个月,

并指示大逮捕及抢运战略物资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南京解放。消息传到奉化溪口,退而未休的下野总统蒋介石忧心如焚。形势紧张,家园虽好未可久居了。24日那天,他叮嘱蒋经国:“把船只准备好,明天我们要走了。”

Image

蒋介石与蒋经国到蒋家宗祠拜祭

25日下午,蒋介石凄凄惨惨永别老家,至象山港口外登上“泰康”号兵舰。

舰长黎玉玺请示:“请总裁指示航行目的地。”

蒋介石被逼下野不当总统后,还保留着国民党总裁之职,故下属都以“总裁”称呼他。

“到上海去。”蒋介石告诉黎舰长。他要赶去沪上布置上海战守。

蒋介石之所以如此重视上海这一仗,一则上海是他的发迹之地,系蒋家王朝赖以维持的经济支柱,不可轻易弃守;二则须争取时间,将上海的战略物资抢运至台湾;三则妄图把美英拖下水,因美英在沪上有巨大投资,战事拖长,有望得到他们的援助乃至直接军事介入。

4月26日午后1时,“泰康”号驶抵复兴岛。为安全起见,蒋介石在途中就已决定住在岛上。接到通知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等高级将领上舰问候后,恭请蒋上岸。

蒋介石一上岛就成了大忙人,接连召见奉命来岛的参谋总长顾祝同、海军司令桂永清、空军司令周至柔以及汤恩伯、上海警备司令陈大庆、上海防守司令石觉、市警察局长毛森等,听取汇报。他最关心的当然是军事,要汤恩伯详细报告,边听边不时插话,末了问:“能守多少时间?”

Image

1949年的蒋介石和汤恩伯及其他高级将领


汤恩伯夸下海口:“外围阵地、主阵地、核心阵地建造了永久性主堡近4000个,半永久性工事1万多个,配备有40万大军,少则6个月,多则1年绝无问题。”

“能守半年就可以了。”蒋介石清癯的脸上泛起一丝笑容,“起码守3个月,我的良苦用心你是知道的。”

“卑职明白,决不辜负总裁重托。”汤恩伯说得斩钉截铁,“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小蒋点点头:“汤司令有把握就好,要把上海变成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Image

位于上海七宝的国民党军残留碉堡

当毛森讲到沪上反蒋势力频频“捣乱”时,蒋介石恶狠狠地说:“凡是有嫌疑的人都抓起来,非常时期不可手软,以免他们造谣滋事,破坏战守大计。”

他特别提到了两个人:“对张澜、罗隆基要严密监视,不能让他们跑到共党那边去,必要时加以制裁!”

蒋介石在下野前,就已将台湾定为“复兴基地”,并作了人事上、军事上、经济上的安排。为增强“复兴基地”的资本,他指示汤恩伯及市党政头目,把尚未运完的金银外汇及战略物资,包括重要机器、车辆,甚至棉纱、布匹、纸张、暖气设备迅速运往台湾。为此下令市政府征用所有能驶往台湾的轮船、帆船,并监视上海的资本家,勿使他们向香港等地转移物资。

02

冒险移住市区,

声言“与上海共存亡”,

两个儿子都押上了

当时的上海已是风声鹤唳,士气涣散,社会秩序混乱,达官贵人纷纷逃离。为安定人心,蒋介石踌躇再三,决意作公开亮相,在27日提出说:“住在岛上离市区太远,要见的人又太多,诸多不便,迁去市区住。”

蒋经国急忙劝阻:“时局严重,共党地下分子随处出没,市区内万分危险,父亲万万不可搬去。”

蒋介石故作一副无畏气概,厉声训斥:“你知道危险,我难道不晓得?此时,我若避居岛上,谁还肯舍命向前?”

Image

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

就在当天下午,蒋介石在重兵保护下离岛进入市区,下榻在金神父路励志社。

于是,蒋介石更忙了。且看蒋经国的日记:父亲整天处理有关保卫上海的许多问题,时或召集地方人士会商,时或召集黄埔军校同学训话,几无一刻休息。每谈话时,总少不了这几句:“成败在此一举,我们必须用全力来应付危难。”

国共和谈是蒋介石一手破坏的,是他宣称中共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真是无条件的投降处分之条件”;随即操纵国民党中常委作出决议,逼李宗仁不能在和平协议上签字。他始料不及的是,苦心经营的“江防”被一举摧毁,江南溃败已成不可收拾之势,由此引来各方责难。为推卸责任,到上海后的第三天,他在《申报》上发布了《告全国同胞》文告。

文告开头,蒋介石先作慷慨表示:“中正虽然引退在野,为国民一分子,而对于国家的危难、同胞的灾祸,仍自觉负有重大的责任。际此忧危震撼之时,中正重申,誓与全国同胞共患难,同生死。”接着,他回顾了“严重局势演成”的经过,自我标榜“以最大的诚意,不惜忍让一切,以促进和平解决的成功”,大肆诬蔑中共“毫无谋和的诚意”。末了,作自欺欺人的号召:“渡江是共匪发展的最高峰,同时就是共匪失败的开始。我在抗战胜利后曾对上海大众说,用过去八年抗战一样的精神,方能获得真正的胜利和成功。这句话就是为今日而说的。”“一不出三年,最后胜利必然是我们的。”

Image

解放军渡江

4月30日,蒋介石在龙华机场召开军事会议,与会者有汤恩伯、陈大庆、石觉及上海战区空军司令毛瀛初等。他对淞沪防务作了周密部署,并训示:“坚守上海,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届时将可得到美国全力支持保护,我们亦会重新光复党国。淞沪之战,事关党国存亡的决战,务须打好。”

为诱使官兵卖命到底,蒋介石于5月1日召集在沪的中央军校毕业生谈话,以老校长的身份大谈“黄埔精神”:“黄埔精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早已证明了的,现在更需要恢复与发扬黄埔精神,接受教训,坚定救国救民的信念,保卫大上海。”根据他的授意,成立了“中央军校同学会非常委员会”,发布行动纲领。

Image

上海战役前,位于市郊的一处国民党军阵地

令蒋介石扫兴的是,不少黄埔系军官接到了通知却借故未到。

也是在5月1日,蒋介石在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召见团以上军官,训话打气后,信誓旦旦地保证说:“我这次来了上海,就留下不走了,亲自指挥战事,与官兵共艰苦,与上海共存亡。”为表明他“与上海共存亡”的决心,他把两个儿子都押上了,当众宣布:“保卫上海政工方面的事,交由经国负责;并命令装甲兵副司令蒋纬国带领装甲兵部队来上海,以增强上海的防务。”

03

绝李宗仁劝他出国的请求,

假惺惺保证

遁世远引,不再过问政治

蒋介石到上海的消息本是保密的,他的《告全国同胞》也注明“中央社溪口电”。为了显示“亲自指挥战事”以及“与上海共存亡”的决心,他索性再来个招摇过市。请看小蒋的日记:

Image

父亲又亲巡上海街市,

一般市民暨陆海空军将士精神为之振奋,

上海之混乱局势亦稍趋安定。

然而,令蒋介石烦恼的事接踵而来。5月3日,阎锡山衔李宗仁之命,自桂林飞来上海见蒋介石,呈交了一份《谈话记录》,并转达李宗仁的话:“总裁如不答应谈话记录中的意见,我就不去广州主持政府。”

Image

上海外围战斗中的解放军炮兵阵地

李宗仁逃出南京后,因恨蒋介石幕后掣肘,使自己成了徒有空名的假总统,所以不去临时“首都”广州而去了桂林。等在广州的何应钦、阎锡山等又是电报又是派人催请,蒋介石也电示海南军政长官陈济棠等去桂林劝驾。李宗仁表示:总裁若不彻底放手,我辞职,让他复职。

经由行政院副院长朱家骅等说合,最后根据李宗仁的意见,拟就了六条意见,以《谈话记录》的形式,推阎锡山飞沪。大意谓:蒋介石不得在幕后指挥军事、干预人事、控制政府;运往台湾的金银外汇运回大陆,供军政费用;蒋应暂时出国,赴欧美访问,争取外援,免碍军政改革。

看完《谈话记录》,蒋介石大发脾气:“德邻太过分了,对我竟隔膜至此,诚非料之所及!”

但他担心李宗仁真的躺倒不干,自己复出的时机又未成熟,所以仍复函,虚假表示对前五条原则上接受:总统职权既由德邻行使,则关于军政、人事各项,德邻可依据宪法有自由调整之权,我当然不能违反。

对于要他出国一项,蒋介石列举理由婉拒:“若复迫我出国亡命,不能忍受此悲惨境遇,今强我出国,并赋予我对外求援之责,如果外援不至,我又将负妨害外交、牵制政府之咎。”他可怜兮兮地说:“国内不许立足,国外亦无法容身,中正为民主国家之自由国民,不意国尚未亡,而置身无所,至于此极!”

蒋介石对阎锡山说:“转告德邻,我一定支持他,决不敢有任何逾越分际干涉政治之行动,惟有遁世远引,对于政治一切不复过问。”

李宗仁再次轻信了蒋介石的谎言,飞赴广州主持政府。

04

眼见情势不妙,

黯然告别大上海,

却制造仍在上海亲自指挥战事的假象

传来消息:5月3日杭州解放。京沪杭三角只剩下上海一角了,且已处于解放大军的三面包围之中。蒋介石早已领教过解放军神出鬼没、进兵神速的战术,据报已有大批便衣进入上海,又沪上屡有国民党部队弃暗投明,如“重庆”号起义、伞兵三团南调福州出长江口后北投解放区。

他想想害怕,担心再在上海待下去,恐会成为瓮中之鳖,便决计开溜了,遂于5月5日向小蒋交代:“去准备好出发的轮船。”他指明要吨位大些的。他有预感,是最终撤离上海的时候了,要将沪上行宫的东西全部搬走。

小蒋冒着滂沱大雨去招商局,选要了4600吨的大型客货轮“江静”号。

6日,蒋介石约见汤恩伯,就上海战守作了谆谆叮嘱:“要尽力坚守,能守多少时间就坚持多少时间。实在守不住时就撤往舟山,相机去台湾,有台湾在,就有希望,所以一定要保存军队。”

有了蒋介石这几句交底的话,汤恩伯算是心中有数了,只战守了半个月就逃之夭夭,当然更谈不上“肝脑涂地”了。

Image

中共上海地下党绘制的国民党政府在上海的军事、经济重要据点分布图

当日午后,蒋介石去中山医院,看望了“民意代表”颜惠庆,实是劝说颜去台湾。颜虚与委蛇,后投奔光明,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傍晚5时许,蒋氏父子悄然上了停泊在复兴岛的“江静”轮,当夜宿在船上。船上原有的电台被封闭,架起专用通讯设备,上下通道都有荷枪实弹的军士巡逻守卫,不许船上任何人随意走动。轮船大小舱房,塞满各式物品,包括蒋介石专用的轻便轿子、大铜床、红木三联橱、银箱。

Image

在海上航行的轮船

为航行安全起见,蒋介石命令船长:“天亮未亮时开船,天黑未黑时到舟山。”

7日早上6点钟,“江静”轮拔锚离岸。蒋介石透过玻璃窗,依恋地望着渐渐远逝的大上海,悲从中来,喟然长叹,两颗泪珠从眼角渗出。他在当天的日记中毫不掩饰内心的痛楚:

Image

今日的仇敌,是坚强恶毒凶险的共产党,我旧的创痕还未愈,新的创痕又深了,我们今天要前进,莫退,莫退,前进!今天黑暗重重,危险艰苦,但我凭着一线光明的希望,一定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

Image

蒋介石

为防动摇军心士气,蒋介石严令对他的离沪秘而不宣,为此导演了一出出绝妙好戏。

5月9日,上海军方在威海卫路新生活俱乐部,举行追悼“永兴”号海军将士大会,场上悬有蒋介石亲书的“气壮山河”挽词。同日,《申报》刊登《蒋总裁的近况》一文,按语中注明,是蒋的侍从秘书周宏涛以“奉化故乡友人函询总裁近况乃复函答之”为由头发表的。文章介绍蒋到沪后如何夜以继日听取汇报、巡视阵地、接待来访、召集会议,并称“蒋先生舍不得离开上海民众”。

“戏”实在唱得好!莫说市民,即使三军官兵,还都以为蒋介石果真留在上海不走了,“亲自指挥战事,与官兵共艰苦,与上海共存亡”。他们哪里知道,蒋介石早已神不知鬼不觉渡海而遁了。

Image

解放之初的上海

“别时容易见时难”,此后直至走到人生尽头,蒋介石再也没有回到上海。1949年5月7日,是他与大上海的生离死别。

今日话题


亲爱的朋友们,

读了蒋介石在上海最后十天的故事

您有什么感想?

欢迎您留言与大家分享!

Image

来源:老友新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