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不缺茶喝的省份,到底藏着多少顶级好茶?

 理明易 2024-05-13 发布于浙江

要论中国最不缺茶喝的省份,坐落于山水之间、盛产各种名茶的福建是最有发言权的。

闽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茶圈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究其缘由,与闽茶历史之悠久,闽地盛产名茶脱不了干系!

图片

那么,福建的茶到底有多牛,今天小懂就来为大家详细探索一番,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产茶历史悠久
图片

茶,兴于唐,而繁于宋。在唐朝,福建产茶区以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两地为主。至宋朝,福建茶叶盛极一时。

“茶痴”宋徽宗皇帝兴起“全民斗茶”之风,还亲自督造“北苑龙焙”龙团凤饼,建州北苑御焙成为宋、元时期贡茶产制中心

图片

元朝还在武夷山九曲溪设立了皇家御茶园,以采摘武夷茶焙制龙团贡茶,齐名北苑,而后又慢慢取而代之。

至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不忍劳民伤财,下诏“罢造龙团,惟采芽茶”,武夷山茶兴起,明代福建茶叶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天下贡额止四千二十二斤,而福建二千三百五十斤。” 

——摘自《明史·食货记志》

发展至清朝,武夷山茶声名大噪!据《闽产录异》记载:闽诸郡皆产茶,以武夷山为最。”

图片

现如今,福建省是我国鼎鼎有名的产茶大省,盛产的茶类众多……





茶类能顶半边天
图片

目前大众普遍认可的中国六大茶类分类,福建就占了半壁江山,发源了红茶、乌龙茶、白茶三大茶类,风靡北方的茉莉花茶也起源于福建福州。

一、红 茶

“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就发源于武夷山深处的桐木关并于1610年传入欧洲风靡世界。可以说,没有武夷山发源的“世界第一杯红茶”正山小种,后来风靡世界的“立顿”也不复存在。

图片

后起之秀武夷山金骏眉,也是在正山小种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工而来的,因为只采头春芽茶,嫩芽一年一采,原料贵重如金,被誉为“红茶天花板”

1.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属红茶类,又被称为拉普山小种,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是我国最早的红茶,同样也是世界红茶的鼻祖。

图片

正山小种在制作工艺上分为烟种和无烟种,以是否有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的为区分依据,这两种不同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茶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传统的正山小种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

图片

而新工艺的正山小种因为无烟处理,滋味上要稍微清淡一些,但是会伴有幽幽的竹叶香。

2.金骏眉

金骏眉属于红茶类,为正山小种的分支,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

图片

由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江元勋带领团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融合于2005年研制出的新品种红茶。

金骏眉的制作工艺基本上是在正山小种的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金骏眉发酵更轻以保留花香并更好地体现茶芽的蜜香,同时金骏眉还减少了烟熏的工艺从而避免烟熏的味道。

图片

干茶外形细长,呈金、黄、黑三色相间,且以黑色为主,会带些金色的毫尖,会有果香又有花香,泡出来的汤色是金黄色。

3.闽红工夫茶

闽红三大工夫红茶——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均系福建特产,三种工夫茶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质风格亦不尽相同。

图片

其中,政和工夫带有花香、高山韵,坦洋工夫花果香高扬,白琳工夫嫩甜香浓郁,三种工夫红茶各自拥有自己的消费爱好者。

二、乌 龙 茶(青 茶)

乌龙茶即为六大茶类中的青茶,属半发酵,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为六大茶类中工序最繁琐的一类茶!而福建安溪为乌龙茶的发源地。

图片

据查,乌龙茶约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的福建安溪,《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广东和台湾”。

闽南乌龙

1.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

图片

据《清上明制茶法》记载,福建安溪茶人于清雍正三年至十三年(1725-1735年)创制发明了青茶,并先后传入传入闽北、台湾省。

安溪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

图片

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俗称有“观音韵”。

2.漳平水仙

漳平水仙属于乌龙茶类,福建省漳平九鹏溪地区为漳平水仙的主产区,2009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图片

漳平水仙早先称“纸包茶”,用一定规格的木模压制成方形茶饼,是乌龙茶中唯一的紧压茶。

图片

漳平水仙形似方饼,干色青褐、蜜黄显红点,香气似兰香清雅悠长,汤色金黄,滋味醇爽,味中透香。

3.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是产自福建省永春县的闽南乌龙茶,2006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据专家鉴定,佛手茶是乌龙茶中最古老的茶种,永春佛手茶树属大叶型灌木,因其树势开展,叶形酷似佛手柑,因此得名“佛手”。

图片

永春佛手茶条卷曲肥壮,色泽砂绿乌润,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香气馥郁悠长,绵绵幽香沁人心脾,又称“佛手韵”。

茶界泰斗张天福老先生曾称赞“永春佛手,点滴入口,齿颊留香,色香味俱臻上乘,不愧为茶中名品。”

闽北乌龙

1.武夷大红袍

大红袍是闽北乌龙茶中名气最大的,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素有“茶中状元”的美誉,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武夷岩茶之王。

图片

干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

2.武夷肉桂

武夷肉桂又称玉桂茶,是以肉桂树品种的茶树命名的名茶,被发现距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

图片

清代蒋衡的《茶歌》中,对肉桂茶的独特品质特征有很高的评价“奇种天然真味好,木瓜徽酽桂徽辛,何当更续歌新谱,雨甲冰芽次第论”。

图片

武夷肉桂干茶条索匀整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冲泡后茶汤橙黄清澈,具有桂皮般的香气;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

3.武夷水仙

武夷水仙与肉桂并称武夷岩茶两大花旦,闽北水仙始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据《建瓯县志》记载“瓯宁县六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

图片

武夷水仙干茶条索紧结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沙绿,呈“蜻蜓头,青蛙腿”状;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

图片

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青”。

3、白 茶

茶圈对于白茶最早出现的时间,一直存有争议。不过,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记载的“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与现代白茶制法最为接近

图片


据了解,清嘉庆初年(1796年),就有人以闽北菜茶为鲜叶做成白茶了。到了光绪15年(1890年),福建政和用大白茶制成银针,并于次年销往国外

可见,现代白茶创制于福建。而福建白茶也有北路白茶和南路白茶之分,北路福鼎白茶于2010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南路政和白茶也由来已久,茶叶品质上乘。

1.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属于白茶类,主要产区为福建省的福鼎、柘荣、政和、松溪、建阳等地,于1796年创制成功。

图片

其外观特征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其名便是因此而来,此外更是有着“茶中美女”、“茶王” 的美称。

冲泡后福鼎银针汤色杏黄明亮,味清鲜爽口,香气清淡;政和银针汤色浅黄明亮,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2.白牡丹

白牡丹同样属于白茶类,于1922年前后创制成功,目前产区分布于南平市松溪县、政和县、建阳市等地。

图片

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

白牡丹干茶毫心肥壮,叶张肥嫩,色泽呈暗青苔色,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冲泡后汤色杏黄清澈,汤味鲜醇。

四、茉 莉 花 茶

除了常规的六大茶类,再加工茶叶是一大茶类,尤其以茉莉花茶最为知名。清朝慈禧太后对茉莉花茶就青睐有加,老北京人现在还好这一口茉莉花茶。

图片

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2022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州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名列其中。

据悉,福州的市花就是茉莉花,加工成的茉莉花茶素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之美誉,其将花香、茶香融为一体,鲜灵浓郁,备受北方人喜爱。

图片

综上所述,茶友们对福建茶叶悠久的历史有所了解了吗?福建好茶众多,你喝过多少种呢?哪一款最博你喜欢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分享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