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作文:掌握高阶文笔技巧,《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左手作文法 2024-05-14 发布于浙江

初中生要想提升作文水平,有几点关键建议给你们。

第一,要掌握好高阶文笔技巧,让你的描写更加生动。特别学会如何描写场面,营造出强烈的感染力,让读者身临其境。

第二,注意素材的选取与处理,了解初中作文素材的特点,并掌握一种能保证素材持续输出且高质量的处理思路。在谋篇布局方面,不同于小学记叙文,更偏于叙事散文,不必拘泥于完整叙事,选择重点环节进行深入描述会更有效果。

第三,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考时要明确哪些作文要素可以提前准备,哪些需要临场发挥,并熟悉一种适合备考作文的结构。

高阶文笔技巧

  1. 善用修辞:比如比喻和拟人等手法。比喻可以将抽象或复杂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拟人则可以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 精炼文字:通过扩大词汇量、精准表达,能够更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时,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句子,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3. 多感官法描写:不仅描述事物的视觉形象,还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呈现,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感受文章所描绘的场景。

  4. 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流畅优美的文字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更好的体验。通过合理的断句、押韵等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5. 视角独特:采用新奇有趣的视角来观察事物,可以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独特的视角也可以使文章更具创意和吸引力。

  6. 思想深邃:富有内涵的文章可以让人回味无穷。通过深入思考、挖掘事物的本质,可以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7. 艺术加工:在日常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可以写出更好的故事。这包括对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合理想象和夸张,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这些高阶文笔技巧可以帮助你提升作文的层次和质量,使你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有深度。当然,这些技巧的运用需要长期的练习和积累,希望你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不断尝试和运用这些技巧,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生活中,语文的踪迹无处不在,它隐藏在每个角落,等待细心的人去发现、去领悟。那天,我领悟到了一堂别样的语文课。

日落的余晖洒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给这个学习的殿堂带来一丝温暖与宁静。放学铃声响起,语文老师步入教室,神秘地给每位同学发了一个蒜头,要求我们回家将其栽种,并每周记录蒜头的微妙变化。同学们面面相觑,语文老师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带着好奇与困惑,我们各自回家,开始了这项特殊的“家庭作业”。时光荏苒,蒜头在土壤中悄然生长,而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多了一份期待与关注。

一月之后,教室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蒜头盆栽,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张杰的那盆蒜头已然成了一滩烂泥,他低头不语,仿佛能从那滩烂泥中读出他的沮丧。而我的蒜头却昂首挺胸,绿叶挺拔,仿佛在向我展示它的生命力。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沮丧在空气中交织,但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同学们手中那记录蒜头成长的周记本。

老师拿起一篇篇周记,深情地朗读着。同学们的文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每一个细节都被捕捉得如此生动。老师面带微笑地问:“这次为何大家都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字?”课堂上立刻热闹起来。

“因为我们没有写作的压力,只是在记录生活。”王萌轻松地说。

“这次写作的内容,都是我们真心喜欢的。”姜明兴奋地补充。

我也忍不住发言:“写自己真实经历的,当然会更有感情,更加真实。”

老师点了点头,但又追问:“你们过去也经历过很多事情,为何之前的文章却写得平淡无奇?”

语文课代表站了起来,声音洪亮:“因为我们之前没有真正去留心、去观察,没有去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细节。虽然我们经历了,但没有真正积累下来,所以写不出深刻的内容。”

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好,你们已经领悟到了语文的真谛。语文不仅仅是文字和句子,它更是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这次种蒜头的经历,就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它教会了我们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真实地记录生活。”

此刻,我才真正明白老师的用意。原来,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而每一次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真实记录,都是一堂难忘的语文课。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说起六月,我就想起了这句诗,好像看见一位江南的少女,摇曳着身姿,从薄雾缭绕的小巷中款款走来。

哎呀,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提我们那别出心裁的语文课了。时值端午佳节,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和一丝丝紧张而期待的空气。“咳咳,”老师清了清嗓子,“端午的习俗有很多,吃粽子、赛龙舟,你们都知道。但今天,我们要开启一个新模式——斗草!”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哗然,同学们面面相觑,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

斗草?这不是我小时候在公园里和小伙伴们常玩的游戏吗?我心中暗喜,这不就像“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样,突然把我带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斗草,可不是简单的拔草哦,”老师笑着解释,“它就像我们玩的对对子,但内容得和植物有关。”老师举例说:“比如'狗耳草’对'鸡冠花’。”说完,老师出题了:“雨湿绿杨垂垂重。”同学们顿时像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这个我会!风吹青萍点点消!”蒋明得意地笑。

“哎呀,不够工整,应该是'风吹青萍点点开’才对!”鞠红不服气地纠正。

教室里热闹非凡,仿佛成了一个斗草大会。六月,就这样被我们戏称为“斗草月”。

那段时间,我们仿佛都变成了植物学家和诗人,课间休息时总是盯着黑板上的小字琢磨,时不时地跑上去,写下自己的得意之作。老师呢,就像个评委,每天在语文课上对我们的“作品”进行点评。每当有佳句出现时,教室里总是掌声雷动;而稍逊风骚的句子,则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变得越发精彩。

可惜啊,好景不长,“斗草月”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而被迫“闭幕”。但每当我埋头于书海,抬头看到黑板时,总会想起那些与同学们一起斗草的日子,仿佛又看到了那娇艳的榴花在黑板上绽放,送来了六月的清凉和青春的芬芳。

哎,说起来,这斗草其实也算是语文课的一部分吧?至少,它让我现在看到校园里的石榴花时,总能脱口而出:“榴花照眼明!”这也许就是斗草的“后遗症”吧,哈哈!

六月的斗草记忆,就像那位江南少女,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却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串串清香的足迹。这,不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吗?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打小开始,我就对书籍情有独钟,翻书的速度简直比翻煎饼还快,一目十行都不足以形容。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我这“神功”更是练得出神入化。一本厚厚的书,我两三天就能“消灭”。可爸妈总是嘀咕我看书囫囵吞枣。切,他们哪知道,我这是在修炼“快速阅读大法”呢!

直到那一天,我闲逛时偶遇一个旧书摊,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吸引了我的目光。我随手翻开,心血来潮地想找首诗回去考考我那“博学多才”的老爸,给他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我抄下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得意地回家去了。

只见老爸正在悠哉地看报,我立马摆出一副语文老师的架势,清了清嗓子说:“老爸,今天我来考考你的语文水平如何?”老爸笑眯眯地瞥了我一眼:“放马过来吧!”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开始念,“下一句是什么?”

老爸不紧不慢地接道:“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好!”我心里暗赞,继续出题:“但愿人长久,下一句?”

“千里共婵娟。”老爸应对如流。

“嘿嘿,最后一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我狡黠地笑。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老爸自信满满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我得意地大笑,“作者不是苏轼,是苏东坡!”

老爸也笑了:“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和苏轼是同一个人啊!”

“什么?!”我惊愕地瞪大了眼睛。这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怎么会错呢?但看老爸那认真的样子,又不像是在开玩笑。为了验证真相,我一溜烟跑回旧书摊。

翻开那本《古代诗词选集》,找到《水调歌头》,下面赫然写着:“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我愣住了,然后突然大笑起来。这确实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只不过,这次是我成了学生,老爸成了老师。这堂课,不仅让我改掉了阅读不细心的毛病,更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从此以后,每当我拿起书本时,都会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想起那堂特别的“语文课”。

链接:作文 文笔差,有方法

好作文比差作文更需要修改

暴雨带来的语文课

黑云如浓墨般弥漫天际,暴雨如注,仿佛天河倒挂,凌乱的雨声中,我内心却涌动着一股难抑的激动,心底有个声音在低语:“原来,这也是语文的韵味!”

曾经,语文于我,仅仅是一本冷漠的教科书,一个呆板的学科,是那试卷上冰冷的120分。然而,陈老师的出现,如春风拂过冰冻的湖面,让我对这个学科乃至这个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开学的第一节语文课,陈老师并未急于展开课本,而是以一种近乎诗人的气质,娓娓道来“学习语文的真谛”。我初时不解,语文,除了作为得分工具,还能有何深意?

就在这时,天公不作美,晴空瞬间乌云密布,雷声隆隆,暴雨如鞭,抽打着窗外的世界。课堂的宁静被打破,同学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天所吸引。陈老师看在眼里,微笑着提议:“既然大家对雨如此感兴趣,不妨一同去赏雨,之后写下你们的感受。”话音刚落,我们就像挣脱束缚的小鸟,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

走廊上,我孤身而立,眼前的雨从初时的绵绵细雨,到后来的滂沱大雨,如银河倒泻,星辰飞流。天空似乎在倾诉着它的心曲,而我,只是一个幸运的聆听者。雨滴打在地面、屋顶、树叶上,发出纷繁复杂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然而,在这喧嚣的雨声中,我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尽管雨声嘈杂,但世界却显得异常安静,仿佛除了雨声,一切都静止了。我转头望向校外,行人们撑着各色雨伞在雨中匆匆行走,整个世界因雨而显得纷乱又迷人。

心中突然闪过书中的一句名言:“你若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错过群星。”是啊,生活本就不完美,何不放下执念,去欣赏这份残缺的美呢?我恍然大悟,飞奔回教室,提笔写下:“乾坤颠倒,满天乌云化作缤纷伞花;真幻交融,世间万物多有三分残缺之美。”

搁笔之际,陈老师的声音再度在耳边响起:“这场雨,便是生活的缩影。语文的存在,不过是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或残缺的瞬间。换言之,文学即是人性的写照,人生,便是一部鲜活的语文书。”我瞬间明了:“这场雨,是生活,也是语文。”

窗外,雨依旧瓢泼,我再次提笔,记录下这一刻的心境。外界的喧嚣再也无法打扰我内心的宁静,反倒为我的文字增添了几分意趣。因为,我深知,语文源于生活,而生活,便是最鲜活的语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