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婚社会》:不结婚也能过得好?“日本式”单身潮下的东亚婚姻观察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4-05-14 发布于黑龙江

2022年,《花束般的恋爱》这部描述日本当代年轻人婚恋故事的电影在中国内陆上映,并迅速引发了大众对于“消费主义下年轻人爱情观变化”的大讨论。电影映射出了目前东亚社会中适婚男女们婚姻观的剧烈变化,凸显了日本社会目前正面临的严峻的婚恋问题——结婚难。

本书的作者山田昌弘是日本知名社会学家。在《不婚社会》这本书里,他预测,在未来的日本社会,将会有二分之一的年轻人独自迎来自己的晚年。日本真的会成为一个“结婚难社会”吗?

一、日本70年代进入经济低速增长期,导致“结婚难”

1.美元贬值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以达成美元贬值的协议,史称“史密斯会议”。这一会议导致一战之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瓦解,引发了投机者进入日本市场抛售美元。随着大量美元被换成日元,日本银行和金融体系中的日元资金量增加,进一步导致了信贷扩张、清偿能力过剩等一系列恶果。此外,日本央行为了防止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日元过度升值,于1971年12月和1972年6月连续两次降息,让原本平稳的日本物价迅速上涨了10%以上,民众的购买力被削弱。

2.石油危机

1973年,由于中东国家对西方国家的石油禁运,导致石油价格飙升,史称“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作为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石油,而石油价格的飙升直接导致了能源成本急剧增加。据日本政府统计,当年,石油价格从每桶3.01美元,增加至每桶11.651美元,从而引发了日本的通货膨胀,物价水平进一步上涨。到了1974年底,日本物价上涨至30%以上。

3.亚洲金融危机

到了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这是对于日本经济的致命一击。在1997年之前,日本男性想要成为正式员工还比较容易,很少有人一辈子靠打零工或者从事派遣工作维持生计,而在1997年之后,日本国内开始大量雇佣人力成本较低的非正式员工,低收入群体从500万人增加到1000万人以上,导致经济状况较差的男性被排除在女性择偶标准之外。

二、日本年轻人婚恋观发生改变

1.受影视剧与社会思潮影响

日剧《东京爱情故事》风靡,“两个人即使恋爱也不一定非要结婚”的观念,以及不以结婚为前提的性关系逐渐被社会认可、享受恋爱本身成为了新的社会潮流。

2.不再背负家族使命与责任

对于生活在90年代的日本年轻人来说,他们和经历了二战的父辈不同,没有背负家族使命和责任的他们能够享受纯粹的恋爱,这让这一代年轻人认为,自己能做到父母做不到的事。这种“恋爱自由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

三、日本社会婚姻观变迁

1.明治时期,深受门第观念影响

在1868年到1912年的明治时期,日本的婚姻都深受门第出身的影响。虽然明治政府大力推行现代化,也就是“婚姻自主”,但是所谓的“婚姻自主”在当时只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明治时期日本最著名的文学家森鸥外,留学时期曾经与一位德国女性坠入爱河,但最终森鸥外由于家庭的压力,在婚姻上遵从了“父母之命”,不得不离开恋人只身回国。由此可以看出,哪怕是当时思想最为先进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婚姻大事上,仍然没有自主的权利。

2.1912年——二战,以继承家业为目的

1912年到日本“二战”前的这段时间,由于日本社会的重心仍然是在家族共同体上,因此婚姻还是以继承家业为首要目的。而在法律上,如果是家业继承人,就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才能结婚。《明治民法》第七百五十条规定,“家庭成员结婚或过继子女,必须得到户主的同意”。因此,家业和经济基础紧密相连,人们为了继承家业而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结婚,自然就达成了婚姻的基础。

3.二战后,西方恋爱自由观念传入

1947年,日本颁布《日本国宪法》,修订了民法,原则上提倡婚姻自由,同时废除了坚持传统“家”制度的明治民法中的有关婚姻的各种限制,比如“结婚需要户主同意”等。至此,日本正式进入近代婚姻,“婚姻自由”的思想作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得到了广泛宣传。而直到1955年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 婚姻才发生实质上的变化。恋爱式婚姻开始普及,相亲式的婚姻开始发生质变。

四、日本社会婚姻的未来

1.少子化现象严重

根据1989年日本人口动态统计,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个女性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量降到了1.57,创下历史新低,紧接着,1990年,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将这一现象命名为“1.57危机”,首次敲响了少子化的警钟。日本政府从2003年开始,相继推出包括增加家庭生育补贴、幼儿保育政策等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

2.婚活现象兴起

为了鼓励日本年轻人走进婚姻。“婚活”这种颇具日本特色,类似于中国的大型相亲活动的运动开始兴起。“婚活”,是把日语中的“婚姻”与“活动”两个词粘合在一起,指未婚男女为了找到理想结婚对象而进行的自发性社交活动。在日本许多人口流失严重的小城市,政府会亲自组织并参与到各类“婚活”活动中。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新泻县十日町市政府从2017年至今,频繁举办“相亲移居旅行团”。

总结:

在日本,由于传统东亚社会对于传统婚姻观的执着,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对于身分、地位等标签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日本人仍然会通过“婚活”等形式寻找伴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