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教学,没有任何简单的公式可依赖

 凌宗伟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准备一个课件,想起有人说艾斯娜提出表现性目标,也就是被今天课程标准广泛吸收的“注重过程性评价”,某种意义上就是承认目标不能完全表述,目标更难以完全从结果的行为中观察出来。而那些观察不出来的,却又是极其重要。

我的理解则不然。表现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学生应该达到的具体表现和成果。这些目标通常是具体、可测量的,可以通过考试分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表现等来进行评估。表现性目标着重于学生实际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被用来衡量学生在学术、技能或其他方面的表现水平。表现性目标侧重于结果,“过程性评价”,换个说法就是形成性评价,确实更关注学习过程,是一种持续性的评价方法,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并指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改进。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监控,通过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形成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于是又翻了翻《融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中的这一段文字:“这常常被吹捧为一个好的变化, 似乎把 '学’放在'教’之前就会产生影响,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表面上的改变, 而且实际上可能是有害 的,因为它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琐碎的差异上,而掩盖了更为重要的问题。说学习比教学更重要,有点像说旅行比驾驶更重要。旅行是目标驾驶是实现日标的一种方式。同样,学生学习是目标,而教学是实现这一日标的一种方式。就像司机通过驾驶实现他们的目标(旅行)一样,教师通过教学实现他们的日标(学生学习)。”教学教学,没有教就没有学,原本是个常识,他们偏偏要将学生的“学”放到前面,说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的学放在首位”。以为这一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了,而且还很有市场。

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想有所成就,明确自己要去哪里显然会有帮助。但传统上教师们并不认为与学生分享学习目标和成功指标很重要。”教学和学习是相互依赖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手段,而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可能会忽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像旅行是目标,而驾驶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方式一样,学生学习是目标,而教学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方式。没有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就难以发生。

同样,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也是有违常识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双边关系,提醒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平衡教与学的关系。教师需要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学生探索、提问和批判性思考,更要为学生的学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而学生的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应该是学习者。教师的角色不仅是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同时也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课标的“学习者中心”是有道理的,问题是在阐述时不知道为什么将教师这个学习者给弄丢了。

迪伦·威廉认为,“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要去哪里以及高质量的作业会关注什么很重要。但要做到这些,没有任何简单的公式可依赖。与教学中的其他事情一样,这项工作没有简单的规则,相反,这需要教师的专业判断,以确定如何最好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成功指标。”

迪伦·威廉还认为,“无须创建一个课堂让不同的学生为不同的目标而努力。所有学生都可以朝着同一个学习目标努力;差异化只体现于成功指标。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学生将学习迁移到新情境的程度来将成功指标差异化。所有的学生都应该能够把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迁移到非常相似的情境中,同时有些人则可以展示他们能把所学到的东西迁移到多远。”为了进一步说明“差异化只体现于成功指标”他提供了形成性评价专家雪莉·克拉克的一个例子:

学习目标:写出一个有效的性格特征。

结果性成功指标:读者会觉得自己认识这个人。

过程性成功指标:特征描述至少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两个方面

·角色的爱好和兴趣。

·角色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

·角色性格外向或内向的实例。

·角色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的实例。

这个例子提供了一个关于如何在保持统一学习目标的同时,通过差异化的成功指标来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实用框架。这对不理解为什么要将学习目的拆解为“成功标准”的老师无疑是有启发的。

作者还在介绍了波拉尼和皮尔西格的观点基础上指出,“我们有时运用学习目标,就好像它们是质量的定义,但事实上它只是事后对质量的合理化,对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来说已经足够熟悉了,但对那些还没做到的人来 说,就没什么帮助了。也就是说,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和分享“教学目标”是没有定规的。“在向学生传达学习目标时,首先要确定的是,用波拉尼的话来说,我们是要给出规则还是箴言。有时我们可以非常具体,例如,我们要求实验报告要以特定的方式——图表要用铅笔绘制,并做好标签, 等等——来呈现。另一些时候,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帮助学生发展盖伊·克拉克斯顿(GuyClaxton,1995)所称的“质量鼻”(noseforquality) 。正如芭芭拉·怀特(BarbaraWhite)和约翰·弗雷德里克森 (JohnFrederiksen)1998年的研究中所做的那样,评分规则能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在他们的研究中,教师与学生分享评分规则,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并与他人讨论,评分规则在实际应用于自己的工作时可能意味着什么。”

理想的做法是,与学生一起开发学习目标。“与学生一起来开发学习目标是有价值的——这是一个有时被称为'共同建构’(co-construction)的过程。重要的是要注意到,与学生一起 来开发学习目标和成功指标并非一个民主的过程。教师在所教的主题上居于主导地位(privilegedposition),比学生知道得更多,且教师没有责任保证将学生认为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当作成功指标。与学生一起开发成功指标的好处是,创造了一种学生可借此来讨论进而内化学习目标和成功指标的机制,这使得学生更有可能在自己的学习情境中应用学习目标和成功指标。”

作者还用爱因斯坦“让事情尽可能简单,但不要过于简单。”的名言提醒读者“显然,让学生知道他们在学习中要去哪里,主意很好,但不能用一种公式化的方式来实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