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江阴的“沙上”(浪)——江阴旧忆

 新用户2611oQLq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江入海口

     江阴这个地方,因为紧靠长江,自古以来就有一个特点,一方面得长江交通和渔业之利,同时又饱受长江之害,因为今天说的是沙上(浪),所以我们就说说这个沙。长江起源于青海,一路顺流而下,因为沿途各地没有水土保护之措施而大面积地垦荒种地,大量泥土被湍急的江水带入江中,顺流而下,直入东海,由于接近大海的地势变得越来越平坦,加上大海潮汐的影响,江水中带来的泥沙就开始在长江入海口一带沉积,每年近四亿吨的泥沙就这样积在入海口,有一部分冲入大海,被由南而北的大海潮汐冲到大海的北面靠近陆地的地方,有一部分就在入海口变成了无数的沙岛。

        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江入海口

    这个过程延续了千千万万年,只是到了宋代以后,随着人员越来越集聚长江沿岸,人为破坏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长江的积沙就越来越严重,汉朝的江阴还是长江入海口硕大的广陵湾南岸的一个小城暨阳,暨阳到长江对岸的水面就有一百多里,真正是比杭州湾还要大的一个地方。到了宋代,随着泥沙的堆积越来越多,入海口的沙岛也越来越多,那个宽广的广陵湾此时已被绵延百里的沙岛所覆盖,而江北、江南的沿江一带也增加了不少的滩涂和沙田,这些荒无人烟的沙岛成了海盗和无业游民争相定居的地方,为此,当时的江阴因为这些沙岛,背负着极重的防盗责任,到了明朝更是如此。

              宋江阴东长江段

                 宋江阴西长江段

    元末,高邮张士诚农民起义军占领了苏北一带,正是盘踞在江阴石牌一带沙岛的海盗头子朱定献计,在这些沙岛中偷渡过去,一举占领了元朝统治者控制的苏州,并迅速占领了最为富裕的江南。明朝后期到清朝时期,许多江中小岛因为江流走向开始逐渐被大陆吞并,靖江有六个沙岛,江阴有桃花、横丹、丁桃、宏兴、夏港五个沙岛成为陆地的一部分。那时长江中江阴段最大的岛叫马驮沙,宋代还是属泰兴和江阴共管,宋后期就完全由江阴管辖,一直到明朝后期,马驮沙完全与北岸连接,在成化七年,马驮沙正式成立了靖江县,属常州,但仍然归江阴代为管辖,一直到民国1927年,靖江才完全脱离常州,归属苏北管理。所以,早先的靖江也属于沙上(浪),他们的方言中,特别是靖江南边的居民,大都带有江南的”吴方言口音,他们也一直认为自己是常州府的,是江阴人。

             明朝时的江阴段长江

    到了清朝,江阴以东地区的沙岛开始淤积严重,江阴新出现的沙田最多达到二十多万亩,江阴石牌、山观、后塍一带的沙岛开始成为各地争相争夺的地方,而人为的筑坝又加剧了沙岛的靠陆,特别是江阴东北的几个地方,大面积地靠拢江南,扩大和新成了新兴的城镇,像石牌、南沙、中兴、德积、晨阳、大新、后塍等地,成为江阴不断生长的乡镇。


                       沙洲成陆图

  这些地方的口音带有独特的语音特点,又像江阴,又像靖江,又像南通,又像常熟,特别过去属于江阴的几个乡镇,更是明显的江阴口音与靖江口音的结合,我们将这样的口音称为“沙上话”。而西边的利港一带沙上的口音,则又是一种特点,既不是江阴西乡方言,又不是对面靖江泰兴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淮方言,江阴人称之为“滩上话”。当然,江阴北门也有一个冲积滩涂,后来挖运河变成了人工小岛,那里的人,我们称为“岛上(浪)人”。


             围垦沙田保护沙岛老照片

    几十万亩的沙田一下子给江阴带来了富裕的土地资源,但比起江南肥沃的土地,他们的贫瘠是可想而知的,在那个农业就是根本的时代,收获不了粮食的土地就意味着贫穷,所以着陆的这些沙上,始终是最贫穷的地方。因为这样的沙地种不出好庄稼,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这种沙土竟然可以种植棉花,特别是宋元以后,适应沙田的经济作物棉花被广泛引进到沙上,独特的沙土种植出来的棉花竟然是出奇的好。

    于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因为江阴城东沙田区的棉花,盘活了江阴城东的华士、周庄、后塍、杨舍、云亭、山观等地,这里因棉花而兴盛起来的纺织业竟然异军突起,成为明朝最突出的几个乡镇,特别是华士竟然被称为“花市”,那里的棉花交易和棉布交易一直可以延续到夜晚的夜市,成为澄东一景,华士也一跃而成为澄东最大的乡镇。而江阴的南门也因为这样的交易而诞生了南门石子街的纺织交易市场,使得江阴南门成为继宋代北门黄田港北大街的繁盛以后,明朝最繁华的地方。像沙上自产的“雷沟大布”更是闻名全国的纺织品中的精品。江阴成为纺织业的传统地区,沙上功不可没。

              古代的棉纺织业

     沙上的许多东西都是非常有特点的,我小时候尤其喜欢沙上,不仅因为那里好几个地方有亲戚在,他们的热情好客,大方直率是我始终感觉最可亲的江阴人。而小时候那里的沙质土种植出来的特产山芋,我们称为“沙浪山芋”,也是所有山芋中最受孩子们喜欢的食品,那里种植的糖芦稷也是比其他地方更甜。我舅婆最喜欢沙上的蔬菜,特别是“沙上蚕豆”、“沙上萝卜”就是比江阴其他地方的更好吃,我那个居住在大新的亲戚、后塍的亲戚,他们经常带来的好吃的东西,都是我童年最喜欢的。所以,我从小就喜欢沙上。当然,那个时候他们已经不属于江阴的地方了,只是亲戚们在议论时,从来不忘记自己就是江阴人。

    五十年代末,疯传江阴东面要成立一个新县,到了六十年代初,这样的疯传竟然变为现实,1962年,江阴城东的九个乡镇一夜之间被划了出去,那个我喜欢的沙上,南沙、中兴、德积、后塍、晨阳、大新、泗港、杨舍、塘市被划到了新成立的沙洲县,而那个小时候经常去的、仿佛就是和华士一家的杨舍转眼之间,就成了沙洲的县城所在地。从此江阴的三十三座半山再也不完整,而许多江阴独特的沙上特产和土产也从此不再归属江阴,这是许多江阴人和许多分离出去的沙上人无法忘却的令人伤感的话题。

          江阴划出去的九个乡镇

     许多年后已经是沙洲改为张家港市的地方,因为沙上的优势,因为与江阴人一样的民性刚人心齐的民性,和他们的不懈努力,硬是一下子成为全国的文明城市的典型,成为经济发展的“张家港现象”而令江阴人赞傲,而他们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文明建设更是值得江阴去思考、去好好地学习的。

           张家港一带的沙岛


            美丽的张家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