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庆勇医案(四十五):《外台》茯苓饮合甘麦大枣汤治愈不欲饮食、喜悲伤欲哭1个月,薏苡附子散合丹参饮治愈反复胸闷、心慌2个月案

 火帝养生_WSH 2024-05-14 发布于云南

李某,女,56岁,初诊时间:2015年4月10日

主诉:反复胸闷、心悸2个月 ,不欲饮食、喜悲伤欲哭1个月。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出现胸闷、心悸,间断口服速效救心丸,每次8-10粒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后又入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中西医治疗14天而罔效。患者胸闷、心悸每周至少发作2次。1个月前出现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甚至不欲饮食,每餐只能食一口饭,伴有胃脘部胀满。本次因遇阴雨天,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加重,遂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不欲饮食,胃脘胀满,心中空虚感,气短,夜间加重。胸闷、心悸每于阴雨天诱发或加重,胸前区偶有刺痛,全身乏力,口干,喜温饮,喜悲伤易哭,易紧张,大便每日1-2次,便质偏干,小便可。 

查体:体形微胖,双眼眶偏黑,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说“《外台》茯苓饮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笔者临床体会到《外台》茯苓饮的方证为:不欲饮食,胃脘胀满。本案患者不欲饮食,胃脘胀满,心中空,便溏。符合《外台》茯苓饮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外台》茯苓饮证。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病脉证治第九》中载:“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薏苡附子散的方证为:胸痛、胸闷,阴雨天或雾霾天加重,怕冷,舌苔腻。本案中患者胸闷、心悸每于阴雨天诱发或加重,胸前区偶有刺痛,全身乏力,苔白腻,脉沉细。符合薏苡附子散方证,故方证辨证为薏苡仁附子散证。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说“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甘麦大枣汤的方证为: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本案患者喜悲伤易哭,易紧张,情志不畅,脉沉细。符合甘麦大枣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甘麦大枣汤证。

清·陈修园《时方歌括·卷下》“丹参饮治心痛、胃脘痛多效,妇人更效”。笔者临床体会到丹参饮的方证为:心腹刺痛,胀满痞闷。本案患者为女性,胸前区偶有刺痛,胃脘胀痛,符合丹参饮方证,故方证辨证为丹参饮证。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方证是:胸痹之胸闷。本案患者诊为胸痹,症见反复发作胸前区疼痛,或以闷痛为主,平均每天发作1-2次,全身怕冷,脉弦滑。符合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瓜蒌薤白半夏汤证。

《医宗金鉴·编辑杂病心法要诀·胸胁总括》说:“颠倒木金散,即木香、郁金也。属气郁痛者,以倍木香君之。属血郁痛者,以倍郁金君之。为末,每服二钱,老酒调下。虚者,加人参更效。”本案患者反复发作胸前区疼痛,或以刺痛为主,平均每天发作1-2次,胸痛与生气有关,脉弦滑。符合颠倒木金散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颠倒木金散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郁证 茯苓饮合甘麦大枣汤证;胸痹 薏苡附子散 丹参饮证

治疗:方用《外台》茯苓饮合甘麦大枣汤合薏苡附子散合丹参饮。

  橘  皮12g,枳  实12g,生白术30g,茯  苓18g,党  参18g,生  姜15g,薏苡仁20g,黑顺片15g,炙甘草30g,浮小麦90g,大  枣20g,丹参37g,檀  香4g, 砂  仁4g。

  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服用1剂中药后,食欲增加,每餐能食1碗饭,心情好转,悲伤易哭次数减少。

治疗:守原方,方中生姜改为20g。

随诊:再服7剂后,食欲佳,心情舒畅,喜悲伤易哭痊愈,胸闷、心慌愈,胸前区刺痛未再发作,二便调。

按语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说“《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上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宋·陈自明原著 明·薛立齐校注《校注妇人良方·卷六·众疾门·妇人咳嗽方论第十一》说:“茯苓汤 治胸中有痰饮吐水,心胸虚满,不能进食。”笔者临床体会到茯苓饮的方证是:不欲饮食,胃脘胀满。本案患者不欲饮食,少食,胃脘胀满,心中空,便溏。符合外台茯苓饮方证,故用《外台》茯苓饮以健脾化湿,补虚消满。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病脉证治第九》中载:“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薏苡附子散主治的患者多为阳虚寒凝湿阻型胸痹患者,此类患者遇寒湿之邪则胸闷、胸痛加重,属寒湿痹阻胸阳。笔者临床体会到薏苡附子散的方证为:胸痛、胸闷,阴雨天或雾霾天加重,舌苔腻。本案中患者胸闷、心悸每于阴雨天诱发或加重,胸前区偶有刺痛,全身乏力,苔白腻,脉沉细。符合薏苡附子散方证,故方证辨证为薏苡仁附子散证。故用之以通阳除湿散寒宣痹。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说“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灵素·五味篇》“心病者,宜食麦”。笔者临床体会甘麦大枣汤的方证为: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本案患者喜悲伤易哭,易紧张,情志不畅,脉沉细。符合甘麦大枣汤方证,故用之养心安神。

清·陈修园《时方歌括·卷下》“丹参饮 治心痛、脘痛多效,妇人更效 心腹诸痛有妙方,丹参为主义当详,檀砂佐使皆遵法,入咽咸知效验彰。丹参一两 檀香、砂仁各一钱,水一杯半,煎七分服”。清·潘霨增辑《时方歌括·卷三·心腹诸痛》“丹参饮 治半虚半实诸痛”。笔者临床体会丹参饮的方证为:心腹刺痛,胀满痞闷。本案患者女性,既有胸前区刺痛,胃脘胀痛等实证,又有心悸、心中空、脉沉细等虚证,虚实夹杂。符合丹参饮方证,故用之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经方叠用方证分析:患者既有心慌,心中空虚感,气短,不欲饮食,全身乏力,舌淡红,脉沉细等心脾不足之证;又有胃脘部胀满,口干喜温饮,胸前区有刺痛,苔白腻等湿阻气滞,兼有瘀血之证。笔者主以《外台》茯苓饮健脾化湿,补虚消满,兼以薏苡附子散温阳化湿,甘麦大枣汤补虚安中,丹参饮行气活血,四方叠用,助心阳而开胸痹,健脾气而化湿气,兼以行气活血,补泻兼施,标本兼顾,故使诸症皆安。同时,《外台》茯苓饮中亦有橘枳姜汤之义,《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病脉证治第九》云“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四方叠用后,方中参、姜、术、草又有人参汤之意,《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病脉证治第九》云“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此既与本案患者胸闷、气短、心慌方证相符,又可助薏苡附子散、丹参饮开胸痹而止痹痛。患者舌苔腻,胃脘胀满,而用大剂量甘麦大枣汤似与之不符,然方中橘、枳、术、苓、苡、檀、砂皆可健脾行气,淡渗化湿,故不虑甘、枣之甘腻壅滞。诸方协同作用,故疗效如期,并且效如桴鼓。笔者对本案的体会还有以下几点:

一、关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中 “气满不能食”理解,日本汤本求真《皇汉医学》中认为“气满不能食者,方食时,犹未摄食,胃部已生膨满之感而不能饮食之义也。”笔者赞同此观点,不欲饮食即未食就感觉脘腹部胀满。

二、关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病脉证治第九》:“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缓急”理解。笔者认为是 “缓急”二字是“时缓时急”之意。

三、丹参饮中重用丹参(清 1两≈37.3克)活血化瘀,养血为君,佐少量檀香、砂仁行气止痛为臣,兼制丹参性寒,使气血并走,则疼痛止。

四、本案中生白术的运用 生白术对脾运化失职,传导失常致便秘,及脾阴不足,肠道干燥致便秘均有较好的疗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说:“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可见医圣仲景已经明确指出了白术可以治疗大便干硬。清·王泰林《王旭高医学六书》中说:“白术生肠胃之津液,大便鞕是肠胃之津液干枯,故加白术”。小剂量生白术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大剂量生白术(30~60g)既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且无腹泻、泻下无度、继发性便秘等副作用,若配少量枳实效果更佳。本案患者大便偏干,排便不畅,故用生白术30g,以益气健脾,润肠通便。

方证总结

《外台》茯苓饮的方证总结为:不欲饮食,胃脘胀满。

薏苡附子散的方证为:胸痛、胸闷,阴雨天或雾霾天加重,舌苔腻。

甘麦大枣汤的方证总结为: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

丹参饮的方证总结为:心腹刺痛,胀满痞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