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呼唤奇迹,它不是真正的教育

 抽屉电影 2024-05-14 发布于陕西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为教育的本质喋喋不休,有人说教育是为了社会生产服务的,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教育的类型应该是统一的,也有人说,教育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完成个人价值的提升,因此,我们需要因材施教。然而教育从来不是一个被简单定义的行为,到底是因材施教还是统一化?这个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一样的内容,仅仅是单方面的强调某一些内容,自然是不合时宜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听见天堂》就是一个因材施教的例证。小孩米克从小就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电影人,然而意外发生了之后,这个梦想一度破碎。米克在玩弄一把猎枪的时候无意间走火,这直接导致自己的眼睛受伤,此后的米克从一个健全的人变成了一个弱视到几乎看不见的人,原本的电影梦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米克被父母非常无奈的送到了教会学校,他不得不学习与黑暗相处,然而对于米克这个原本看得见,现在看不见的孩子来说,适应这样一个过程非常的艰难。在这个过程中,米克无意间结识了一个好伙伴,两个人开始捕捉声音的痕迹,最终,米克颠覆了原本属于这个教会学校的孩子们的生活方式,米克后来也重新捡起了自己的电影梦,只不过这一次,米克成为了一个录音师。

《听见天堂》是一部非常美好的电影,美好到什么程度呢?基本上看完了本片你就会深深的爱上米克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孩,甚至于对那些有着各种残疾的小孩也心怀怜悯。但心怀怜悯就是心怀怜悯,看完电影后走到了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并不会对于残疾人有太多的接触。这也导致了本片所营造的一个理念实际上是跟我们的日常脱节的。

即使是每一个城市道路上都设有盲道,但究竟谁会使用盲道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没有人能在盲道上看到被帮助后的残疾人在行走,这也就是盲道被诟病的原因。而盲道本身并不能为了残疾人服务,且依旧是无处不在的,而残疾人也不会因为盲道的铺设而重新参与到大家的生活当中,这就很遗憾了。

《听见天堂》旨在告诉给每一个观众,残疾人也需要有正常的生活,即使是他们眼睛看不见了,耳朵听不见了,但是却依旧是能在这样丰富的世界中找到跟自己相适应的工作与生活,大家并不应该歧视每一个残疾人,而是应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本片为了验证这个理念,甚至将教会学校原来的校长塑造成为了一个死板且霸权的保守派,似乎他所崇尚的为残疾的孩子教会谋生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们冷静下来想一想,他的做法错误吗?

我们经常说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本身是需要精细化的教育模式进行的,一个班可能有三十五十的孩子,如果对于每一个孩子都进行因材施教的模式,那么我们需要配备多少的老师?这个问题是没有人想过的,因此,一般的教育总是做全方位大规模的覆盖,他没有办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为理论上的因材施教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期待中,如果你能为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那么有可能实现,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普惠性质的教育更多的是让原本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进入到学校,而不是率先考虑他们的性格特点。

从这一点来看,校长的做法是没错的,米克是一个颠覆者,与此同时年轻的老师也是一个颠覆者,颠覆者要颠覆一种已经存在着的规则或者其他,总是要树立一个反派的,很明显,校长就成为了这个反派,但是校长的理念依旧是为了帮助大部分残疾的孩子掌握一份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这虽然看上去没有米克所做的一切鲜活,但普及的却是更多的人而非少数人。

米克可以成为电影人完成自己的梦想,然而米克这样的孩子有多少?米克这样的对于自己梦想有着一种执拗的孩子有多少?我们可以帮助有梦想的孩子完成梦想,就如同我们可以帮助想要创业的人铺设创业的道路一样,但这并不代表要求所有人都去创业。

这就是生活的本质,生活的本质决定了一项政策的实施,我们所要考虑的并不是帮助处于高位的人继续往上走,而是帮助那些原本处于低位的人上升一个台阶,这样的政策虽然被认为是死板没有激情的,但是惠及到的可以是更多的人。米克可以存在,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米克,找到一个群体中的例外没问题,但例外绝对不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存在,如果对于这个道理没有明白,那么最终感动了的就只有自己。

现实就是米克带领着所有的小朋友嬉笑玩闹了一番,但最后完成了人生梦想的就只有米克,其余的孩子一直到结尾都被我们所遗忘,我们收获了快乐,米克收获了梦想,然而那些普通的孩子却依旧是过着默默无闻的一生,没人关心的还是没人关心。如果这是教育的本质,那么你愿不愿意做陪别人读书的人?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