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庆勇医案(四十七):甘麦大枣汤合百合地黄汤合逍遥散治愈失眠、易醒3个月案

 火帝养生_WSH 2024-05-14 发布于云南

王某,女,37岁,中石化职工。初诊时间:2015年4月17日

主诉:失眠,易醒3个月。

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失眠,易醒,每晚必须醒2-3次,无入睡困难,每晚11:30上床,10分钟后即入睡,3:00必醒,梦多,噩梦连连,每晚总共能睡4-5小时,甚为苦恼,来我处就诊。

刻下症:失眠,易醒,梦多,噩梦连连,无入睡困难,头发蒙,压力大,容易紧张,有时欲哭,全身怕热,盗汗,咽痒,口干,纳可,食后略腹胀,大便成形偏干,1日1次,无夜尿,小便黄赤。 

查体:形体中等,舌两边有液线,苔根部薄黄,脉弦。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笔者临床体会到甘麦大枣汤的方证为: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本案中患者容易紧张,有时欲哭。符合甘麦大枣汤方证,故方证辨证为甘麦大枣汤证。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说:“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笔者临床体会到百合地黄汤的方证为:精神恍惚,默默不语,忧郁喜静,坐卧不安,烦躁,饥不欲食,口苦舌干,小便黄赤,苔薄黄,脉数。其主要方证是:口干或口苦,小便黄赤,脉数。本案中患者口干,小便黄赤。符合百合地黄汤方证,故方证辨证为百合地黄汤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九·治妇人诸疾》中说:“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笔者临床体会到逍遥散的方证为:两胁作痛,或乳房胀痛,情志不畅,脾气急,神倦食少,少气懒言,舌两侧有液线,脉弦细。本案中患者舌两边有液线,压力大,容易紧张,食后略腹胀,脉弦。符合逍遥散方证,故方证辨证为逍遥散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失眠 甘麦大枣汤证 百合地黄汤证 逍遥散证。

治疗:方用甘麦大枣汤合百合地黄汤合逍遥散。

   炙甘草12g,浮小麦60g,大枣20g,百合30g,生地黄30g,当归12g,白芍12g,柴胡12g,茯苓12g,炒白术12g,生姜12g,薄荷9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复诊:患者诉服药4剂后心情舒畅,精神好转,容易紧张、压力大、悲伤欲哭情况好转,睡醒时轻度有汗,无头发蒙。5剂后患者失眠痊愈,无夜间醒,每晚约11:30上床,能一直睡到早上5:30醒,每晚能睡6-8小时,无梦。

按语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中解其方义说:“脏燥,沈氏所谓子宫血虚,受风化热者是也。血虚脏燥,则内火扰而神不宁,悲伤欲哭,有如神灵,而实为虚病。前五脏风寒积聚篇,所谓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而属于心也。数欠伸者,经云:肾为欠、为嚏;又肾病者,善伸,数欠,颜黑。盖五志生火,动必关心;脏阴既伤,穷必及肾也。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器而止其燥也。”清·唐容川《血证论·卷五·胎气》中说:“甘麦大枣汤滋肾之阴,从冲任以输水于肾,而肾阴因藉以生,此补阴法也。”《血证论·卷八》中又说“三药平和,养胃生津化血。津水血液,下达子宫,则脏不燥,而悲伤太息诸证自去。此与麦门冬汤,滋胃阴以达胞宫之法相似,亦与妇人乳少,催乳之法相似。乳多即是化血之本,知催乳法,则知此汤生津液润燥之法。”由此可见,甘麦大枣汤善治血虚脏燥之证。根据笔者临床经验,甘麦大枣汤的方证为: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本案中患者容易紧张,有时欲哭,失眠,易醒,梦多,噩梦连连,压力大。符合甘麦大枣汤方证,故用之养心安神缓急止燥。

甘麦大枣汤临床使用的关键主要在于浮小麦,必须用重剂,医圣仲景原方中小麦是用一升,笔者的临床经验是浮小麦至少应用60g,一般用60-140g。关于甘麦大枣汤中小麦是用浮小麦好,还是淮小麦好?某国医大师认为用淮小麦比较好,其书中用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的百麦安神饮(由百合30克 淮小麦30克 莲肉15克 夜交藤15克 大枣10克 甘草6克),原文说是取《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与百合汤之义,可见该国医大师主张用淮小麦。然而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笔者认为浮小麦在各个方面的疗效,特别在调节情志以及治疗盗汗、虚汗方面的作用明显强于淮小麦。

笔者主张用浮小麦还有2个理由:一是:宋代名医王怀隐主张甘麦大枣汤中小麦可以用浮小麦。认为用浮小麦不仅可以治疗脏燥症,还可以兼治疗盗汗、虚汗。其典故如下:

宋代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京城名医王怀隐,有一天到后院查看晾晒的中药材,发现新购进一堆小麦,便问伙计:“这些又瘦又空的蛀小麦,何人送来?”伙计回答:“是城南张大户送来的。”他正想再说什么,忽然来了一位急症病人,那病人的丈夫对王怀隐恳求说:“王先生,我娘子近来不知何故,整日心神不宁,常常发怒,有时哭笑无常,甚至还伤人毁物,真有点怕人。今请先生施恩,为她除病驱邪。” 王怀隐切了切那妇人的脉,又问了几句病情,捋须笑道:“不必惊恐,此乃妇女脏躁症也。”言毕,信手开了一方,上书: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意用《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精神与心理方面的症状。那汉子持药扶病妇临行时,又补充一句病情:“先生,我差点忘了,她还常常夜间出汗,汗液常湿透衣衫呢。”王怀隐点头答道:“嗯,知道了,先治好脏躁症再说吧。” 五日后,那妇人偕丈夫乐滋滋地来拜谢王怀隐,感激地说:“先生救苦救难的大德,我们夫妇终生难忘。真是药到病除,不愧为杏林名医呀。”王怀隐关切地问:“不急,今天再来治盗汗症。”那妇人笑道:“不必了,已一并痊愈了。”王怀隐暗自思忖,难道甘麦大枣汤也有止盗汗的作用?后来,他有意以此方又治了几个盗汗症病人,由于用的是成熟饱满的小麦,结果均不见效。他大惑不解,于是查阅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想寻求答案。正当这时,店堂小伙计与张大户的争吵声惊动了王怀隐。伙计手握一把张大户送来的小麦说:“这样的小麦我怎能收?你别以为做药就可以将就些,这瘪麦子你拿回去吧。”王怀隐听罢,忆起上次那妇人所用的小麦就是张大户送来的瘪麦子,急忙上前道:“张老兄,你这麦子是……”未等先生说完,张大户便红着脸诉出了实情:“这是漂浮在水面上的麦子,我舍不得丢弃,我估计治病用大概可以吧,因此送来了。”王怀隐听罢,从中似乎悟出了什么,便吩咐伙计:“暂且收下吧,另放一处,并注明'浮小麦’三个字。” 后来,王怀隐用浮小麦试治盗汗、虚汗症,果然治一个好一个,便逐渐认识到浮小麦的功效。在其与他人合编的《太平圣惠方》一书中,将浮小麦的功效记入该书。从此,“浮小麦”一药便流行于世。

二是:根据现代药理的研究结果,谷维素是西医用来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和内分泌调节的一种药物,谷维素主要来源于米糠油,而米糠油主要从稻壳、果皮、种皮中来。而淮小麦是禾本科植物小麦的果实,浮小麦是禾本科植物小麦的干燥轻浮瘪廋的果实,故浮小麦以果实皮为主要成分,可以推断其中的谷维素含量远高于准小麦。笔者在临床上曾用甘麦大枣汤(浮小麦重剂120g)原方治一严重抑郁症并症见喜悲伤欲哭,易紧张的患者,患者服药后1剂而愈。并且该患者告诉我,服中药汤药后她自己身上出的汗是谷维素的味,因为她以往服用过谷维素,所以知道谷维素的味道。

逍遥散是调肝养血的常用方,出自宋代官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九·治妇人诸疾》中说逍遥散:“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甘草(微炙赤)半两 当归(去苗,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 芍药(白) 白术 柴胡(去苗)各一两  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清·汪昂《医方集解·卷二·和解之剂》中解其方说:“此足少阳、厥阴药也。肝虚则血病,当归、芍药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衰,甘草、白术和中而补土;柴胡升阳散热,合芍药以平肝,而使木得条达;茯苓清热利湿,助甘、术以益土,而令心气安宁;生姜暖胃祛痰,调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疏逆和中,诸证自已,所以有逍遥之名。”清·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二·和解之剂》:中说“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俱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笔者临床体会到逍遥散的方证是:两胁作痛,或乳房胀痛,情志不畅,脾气急,神倦食少,少气懒言,舌两侧有液线,脉弦细。本案中患者舌两边有液线,压力大,容易紧张,食后略腹胀,脉弦。符合逍遥散方证,故用之调肝健脾养血。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中说:“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陆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清·张璐《千金方衍义》中也说:“百合病若不经发汗、吐、下,而血热自汗,用百合为君,安心补神,能去中热,利大小便,导涤痰积;但佐生地黄汁以凉血,血凉则热毒解而蕴结自行,故大便当去恶沫也。”笔者临床体会到百合地黄汤的方证为:精神恍惚,默默不语,忧郁喜静,坐卧不安,烦躁,饥不欲食,口苦舌干,小便黄赤,苔薄黄,脉数。其主要方证是:口干或口苦,小便黄赤,脉数。本案中患者口干,小便黄赤。符合百合地黄汤方证,故用百合地黄汤滋阴清热。

  方证总结  

甘麦大枣汤的主要方证是:脏躁(更年期),喜悲伤欲哭或容易紧张。

逍遥散的主要方证是:两胁作痛,或乳房胀痛,情志不畅,脾气急,神倦食少,少气懒言,舌两侧有液线,脉弦细。

百合地黄汤的主要方证是:口干或口苦,小便黄赤,脉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