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里仁篇》小结

 鹤纭 2024-05-14 发布于辽宁

​   《里仁篇》是《论语》中比较重要的一篇,主要是围绕着“仁德”的理念而展开,从多个角度剖析和阐述了仁德的内涵、重要性和践行仁德的任重而道远。

一、“仁”的概念和特质

    仁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孔子教学论政,皆重礼乐,仁则为礼乐之本,礼随时而变,仁则古今通道,仁被认为是一种道德美德,包括善良、慈爱、同情和亲善等。在儒家和孔子眼中,“仁”是德性的统称,是一种很难企及的德行境界。践行“仁义之道”,实现大同社会是孔子毕生的追求,“朝闻道,夕死可矣”。而作为人最高道德境界的“仁”,可以统摄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义、礼、智、信。仁包括三个含义:仁政、仁德和.仁心。

     孔子曰“仁者爱人”。这种爱,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这种爱是从爱亲人为始,所以孝悌是“仁之本”;其次,是广泛地爱他人,即“泛爱众,而亲仁”。“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仁道的具体体现,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之心以及人谓之恕。“忠”引申为忠诚的意思,表现为积极行仁,尽己之心去帮助他人,做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恕”则要求推己及人,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避免对他人做出自己不愿接受的行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同理心。

    有仁德之心的人,人格完美,精神独立,能够公正地好与恶,不受私欲所障蔽、所缠缚而明辨是非,“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即便仁者之恶人,其心仍出于爱,欲其之能自新以反于善。“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心怀仁德的人,随心所欲不逾矩,心不随境转。久处约,长处乐,都可心安,这是因为真诚,由内而发产生的力量,所以才有“仁者安仁”,人心都向善,有德行的人才会获得支持和尊敬。“德不孤,必有邻”是一种君子的人格特质,也是一种人们期许的社会趋势。

二、践行仁德

     “仁”的主要内涵还在于通过修为自身来成就自我,孔子认为,仁不仅体现在宽容待人、关心他人的言行上,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这是践行仁德的基础,需要长时间的坚守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样,才能将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就仁者特质。

 ①里仁为美

    如想成为仁者,首先从细节入手,最明智的做法是择仁道而处,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或是民风敦厚的地方,这样,守望相助,敦亲睦邻,通过耳濡目染影响自己,即有安全感,也对后代的成长教育有益,如果已存仁德之心,那就更好了,将这种仁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就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境,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②秉承孝道和爱人

    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是仁德的起点,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的仁爱应该从家庭开始,首先要表现在亲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中,一要对父母尽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意味着尽量避免离开父母,留在父母身边,随时尽孝,即使要远游,也要让父母知其方位和所为何事。二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发自内心地尊敬和爱护父母,而不是流于形式。三要有担当和家庭责任感,培养子女的良好品德。同时,再将仁爱延伸到社会上,关心社会公益,关爱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稳定。

③树立正确的贫富观

     坚守仁德之本心,杜绝久约而滥,久乐而淫。外境有约有乐,如心不能择仁而处,则约与乐皆不可安,久约则为非,长乐必骄溢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也是人生的重要选择,所以,走在仁德的正途上,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在对待“富贵与贫贱”的态度上,心怀仁德之人,不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要做到用之有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贫困时,安贫乐道,勇于进取;富贵时,帮助他人,持续心中美好。无论何时,都要秉持仁德之心而不违背,哪怕是匆促急遽之时,颠沛流离困顿的时候,也不做违背仁德之事。“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④见贤思齐

    君子要以贤人为榜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取贤人之长,补己之短,亲贤人,远小人,保持自知之明的谦逊态度,了解自己的内心、性格和优缺点,用礼制约束言与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时刻反省之。这样,所失自少矣,即使偶有错失,也要做到“过则勿惮改”。

⑤ 重义守信

    君子立身处世于天下,要守信和敦诚,完全与道义并肩而行,还要宽容大度,明辩是非,这就要求君子待人处事时要“喻于义”,摒弃“喻于利”的狭隘观念,以“仁与礼”为准绳,准确判断所行之事是否合乎“道义”,是否适宜才付之行动。

    总之,里仁篇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修身养性、秉承孝道、关心他人等来实践仁德,通过仁爱的实践来推动社会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