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奇怪的自负心理

 雁冰与书 2024-05-14 发布于广东

我听过许多言语,见识过许多评论,给我最深的感受便是,人们自负的心理:似乎那些人总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一个读书人分享着自己读过的一本书,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于是另一个人便在下面评论道:“你这读的也太慢了,这能读出什么来。”于是他开始说着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又是读书要的是效率,而且读得越多速度就越快;又是吹嘘自己仅用了一周就读完了《追忆似水年华》。为了更好地理解,先来简单说说《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这套书),虽然我还未曾读过这本书,但曾多次了解过:20世纪伟大的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经典之作,开创了意识流小说的先河,全书总共七部,所以目前大多出版社也将其出版为七本套装,总页数近3000页、近300万字,每部平均四百多页、四十多万字;举几本我读过的书,《百年孤独》不过三百多页,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本书相当难读,还有很多读了前面几页就读不进去了,马尔克斯的另一本《霍乱时期的爱情》,刚好四百页、二十八万字左右,《卡拉马佐夫兄弟》分上下两部,每部也刚好四百多页;但意识流小说与一般类型的小说是有极大不同的,是需要强大的理解力和专注度才能真正读进去,就比如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一本意识流的代表作,内容并不多,不过十六万字,但读起来却是相当不易的,读意识流的小说页是需要读者能进入意识流的状态的;对于《追忆似水年华》这套书,我看过不同的人展示过自己的读书时间,时间长的有花十三年读完的,时间短的有花三个月读完的。无论十三年还是三个月,都是可信的,因为当你真真实实地看到那套书的纸质书时,也就能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会花那么长时间阅读的。但一周读完《追忆似水年华》,因为刚好是七部,所以需要一天读完一部,这是怎样的概念呢?还是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为例,因为每部刚好也是四百多页,又同是文学作品,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卡拉马佐夫兄弟》我从开始读到完全读完,历时半年,如果只算读书的时间,也累计有七八天的时长。所以当我看到那人说他一周读完《追忆似水年华》,我相当震惊,但我又立刻明白了他的自负心理。

人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存在,在一个人的内心中会同时存在多种心理,因为我也曾对自己进行过深刻地解剖,我发现了自己光明的一面,但也看到了自己阴暗的一面,还有一些不黑不白的存在,我将它称为“灰色角落”:就比如虚荣心,它并不属于光明面,但也绝不阴暗,因为如果你能掌控自己的虚荣心,其实是能够促进自己前行的,但若是被虚荣心掌控,那不仅会将自己拉向深渊,甚至也会危及他人;这就是灰色角落,在灰色角落的东西,可能会变成光明面,也可能会变成阴暗面,而改变它的是自己的选择。所以,人真的是很复杂的动物。我之所以说这些,只是想表明,即便在大多数人看来相当出色的人,也会有其自负的一面。越是所谓经验老道的人,就越自负。就像这个自以为读了很多书的人,就认为自己比他人优越,认为所有人都不会读书。但可悲的是,即便他读了那么多书,却依旧没能明白读书的深刻意义。非常重要的意义之一便是:通过读书去认识自己。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因为认识自己才能看到自己好的以及不好的地方,才能明白自己该去做些什么,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才能做真正的自己。但自负,只会让你越来越远离自己。人呐,总是自负却又不自知的,更甚的是,知道自己自负却又不愿做出改变的人。有的人读书长脑子,有的人读书越来越没脑子,可悲啊。

end


文/雁冰
图/雁冰
一个普通读者和写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