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热点 | 北朝墓葬出土瓷器的编年

 Brian5202 2024-05-14 发布于上海

作者:刘 未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



引言

北方瓷器生产始于何时,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问题。1948年景县封氏墓群出土一批以莲花尊为代表的青瓷,随即被陈万里、冯先铭等认作北朝青瓷的代表。以此为出发点,参照新出北朝墓葬材料,1982年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将北方青瓷产生时间上推至北魏晚期。1985年以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下简称“社科院考古所”)在北魏洛阳城大市等遗址发掘获得一批青瓷和黑瓷,1991年简报定其时代为北魏。1994年,谢明良将北朝墓葬出土瓷器与南方材料进行了对比,指出某些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但对于产地的认定仍持审慎态度。1997年,郭学雷、张小兰始对《中国陶瓷史》的观点提出质疑,将北魏墓出土瓷器与江浙地区墓葬材料相对比,认为均属南方产品,而将东魏北齐墓出土瓷器认定为北方所产,稍后亦有类似观点文章。

2007年巩义白河窑的考古发现引发了对北方早期瓷器新的讨论,发掘者引此前北魏洛阳城材料为据,将窑址所出青瓷、白瓷的年代推定为北魏。与此相呼应,社科院考古所学者亦认同此前大市等遗址出土瓷器北魏说,新补充了津阳门大道遗址出土资料,将瓷器年代断为北朝晚期,并认为“在北朝晚期的洛阳地区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白瓷烧造技术,白瓷制作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系统已经与青瓷制作有所区别”。

然而,关于白河窑的年代,学界并未达成共识。森达也很快提出异议,从分析北魏洛阳城出土品出发,参照墓葬资料,将其区分为北魏和隋代两组,比定白河窑为隋代,否定了早至北魏的可能,但他并未就洛阳城北魏组瓷器的产地发表意见。与这些论争大体同时,临漳曹村窑的发现又为北朝瓷器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并引发了对所谓北齐“铅釉瓷”的探讨,更加使得北朝瓷器生产问题需要重新审视。

以上有关北朝瓷器的讨论涉及两个尚未论定的关键问题,一是窑址、遗址出土品的年代,二是遗址、墓葬出土品的产地。

为此,本文一方面细化北朝墓葬出土瓷器的编年序列,另一方面将其与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中游地区洪州窑、岳州窑产品相对比以推定产地,由此对北朝瓷器的产生及南北朝瓷器交流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瓷器编年

为便于讨论,先将北朝墓葬出土瓷器资料列为一表,再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三个时段具体讨论。

1

北魏时期

器类以碗、盏、鸡首壶、唾壶较为常见,也有盏托、盘、钵、盘口壶、五管插器、砚等。



1.

碗之口径大者13~14厘米,小者11~12厘米,盏之口径7~8厘米。根据形制及工艺特征可区分为甲、乙两类。

甲类(图一)在北方出现时间稍早,至少可至5世纪末期,基本特征为敞口、斜弧腹、假圈足、足径大、足壁直、足底平,施釉至下腹或足部,有的内底可见三个支烧泥钉、外底也多有泥钉痕迹。

图片

图一 北魏墓葬出土甲类碗盏及参考图

图片

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

青州博物馆

图源:朔元研究所

见于雁北师院M1、司马悦墓、元囧墓、崔猷墓、元睿墓、李弼墓、南蔡庄墓、吴桥M1。类似者在长江下、中、上游地区墓葬中均较常见,如南京尧化门墓、童家山墓、白龙山墓、花神庙M1、隐龙山M1、当涂青山M24、赣州官村营M4、鄂城六朝墓、江夏龙泉M2、龙泉M3、长沙烂泥冲墓、忠县土地岩BM15、昭化宝轮镇M1等,韩国武宁王陵也有发现。南蔡庄墓所出者外壁浮雕莲瓣纹,每瓣均划两道平行中线,类似者见洛阳出土品、南京殷巷M1、江夏龙泉M2、吉安齐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墓等。根据窑址调查发掘成果,甲类碗盏可推定为江西丰城洪州窑产品。

图片

图片

北魏 赞皇李仲胤夫妇墓

北朝考古博物馆

图源:朔元研究所

乙类(图二)在北方出现时间稍晚,约6世纪早期,基本特征为圆弧腹、假圈足、足径小、足壁斜、足底凹,施釉至腹部,有的足底挖出一周凹槽,又可分为敞口、侈口二型。敞口者见于辛祥墓、元遵墓、染华墓、李弼墓、赵府君墓、吴桥M1、杨机墓,类似者见洛阳大市出土品、鄂城六朝墓、长沙烂泥冲墓、丰都汇南M8等。侈口者见于贾思伯墓、西向墓、杨机墓,类似者见丰都汇南M8、忠县大坟坝M3等。其中李弼墓、赵府君墓、西向墓所出者内壁刻划莲瓣纹、中有莲蓬。根据窑址调查发掘成果,乙类碗盏可推定为湖南湘阴岳州窑产品。


图片

图二 北魏墓葬出土乙类碗盏及参考图

图片

北魏 青釉碗

2004年河南省宜阳县马窑村杨机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

图源:朔元研究所

图片

北魏 赞皇李弼墓

河北博物院

图源:朔元研究所



2.鸡首壶(图三)

盘口、长颈、鼓肩、斜腹、平底、肩部一侧出鸡首、上下喙张开、一侧有龙首柄、另两侧各一组双桥形系。分三式。Ⅰ式:器形稍矮、颈部较曲、鸡首低矮、系近梯形、腹部较短、下腹稍外撇,施釉至底,见于李元茂墓,此式还见于南京大浦塘M1、嵊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品,年代在公元490年前后。Ⅱ式:器形稍高、颈部较曲、鸡首稍高、系近梯形、腹部较长、下腹稍外撇,施釉至底,见于宣武帝景陵、辛祥墓、李弼墓、南蔡庄墓,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美术馆、MOA美术馆均有同式藏品,年代在公元510年前后。

图片

图三 北魏墓葬出土鸡首壶及参考图

图片

北魏 赞皇李元茂墓

河北博物院‍‍‍‍‍

图源:朔元研究所

Ⅲ式:器形较高、颈部较直、鸡首较高、系近方形、腹部较长、下腹稍外撇,施釉至底,见于衡山路墓、韦辉和墓、韦乾墓、崔氏M16,年代在公元530年前后。以上三式鸡首壶自成发展序列,张喙鸡首、双桥形系都是比较突出的特征,与江浙地区窑场常见的管喙鸡首、单桥形系迥然有别,目前仅在湘阴马王墈发现类似残件,故可推定为岳州窑产品。



3.唾壶(图四)

见于司马金龙墓、司马悦墓、宣武帝景陵、杨舒墓、吕达墓、李子云墓、李弼墓、韦辉和墓。司马金龙墓自为一类,盘口、长颈、鼓腹、假圈足、施釉至底,当属南方产品,惟具体窑场尚难推定。其余各例器形相似,均盘口、短颈、扁腹、假圈足、施釉至下腹,底部多挖一周凹槽、露胎处刷紫褐色胎衣,类似者见封氏墓群出土品、洛阳出土品、南京殷巷M1、马家店M1、仙鹤门墓、长沙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墓、56长烂M3、资兴M413等,可推定为岳州窑产品。
图片
图四 北魏墓葬出土唾壶及参考图

图片

图片
北魏 大同司马金龙墓‍
大同博物馆
(可能为温台地区瓯窑产品)
图源:朔元研究所
‍‍‍‍‍‍‍‍‍
图片
北魏 洛阳吕达墓
洛阳博物馆
图源:朔元研究所

图片
北魏 李翼墓
北朝考古博物馆
图源:朔元研究所


4.盘口壶(图五)

见于宣武帝景陵、韦乾墓,形制不同。前者器形较矮、颈部较曲、有两周平行凸棱、肩部较鼓、四面各有一桥形系,类似者见孝昌齐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墓、荆门斗笠岗M12、忠县土地岩BM15、忠县大坟坝M1、丰都汇南JM3、昭化宝轮镇M1等。后者器形较高、颈部较直、有两周平行凸棱、颈肩结合处四面有两单两双纵向泥条系、肩部较鼓、刻有一周莲瓣纹及一道弦纹、下腹外撇、近足斜削、施釉至腹部,类似者有桐城藏品。两类盘口壶均可推定为岳州窑产品,但韦乾墓所出者下腹外撇、纵向泥条系、刻划莲瓣纹、施釉至腹等特征多见于岳州窑6世纪中、晚期器物,江山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墓所出亦相类似,该器是纪年材料中所见最早者,尚属孤例,按此存疑。

图片
图五 北魏墓葬出土盘口壶及参考图




5.盏托(图六)

见于辛祥墓、李弼墓。前者内壁无纹饰、外壁施釉至腹部,考虑到与同出的乙类盏胎釉特征相同,暂可推定为岳州窑产品。后者内壁浮雕带有中线的莲瓣纹、外壁施釉至足,类似者见洛阳大市出土品、吉安齐永明十一年墓等,与乙类莲瓣纹碗相同,均可断定为洪州窑产品。
图片
图六 北魏墓葬出土盏托及参考图

图片
北魏 赞皇李弼墓‍
河北博物院
图源:朔元研究所


6.盘(图七)

见于李弼墓、李翼墓、南蔡庄墓、杨机墓。李氏墓所出形制相同,均侈口、浅弧腹、假圈足、内底中心压印莲蓬纹、周围压印草叶纹、外壁施釉至腹部,类似者见于句容西斛村墓等,因其独特的纹饰,可推定为岳州窑产品。南蔡庄墓、杨机墓所出形制相同,均敞口、浅弧腹、圜底、素面、外壁施釉至腹部,类似者见丰都汇南。

图片

图七 北魏墓葬出土盘及参考图

图片

北魏 杨机墓

洛阳博物馆

图源:朔元研究所



7.钵(图八)

见于宣武帝景陵,敛口、圆弧腹、圜底、外壁施釉至腹部,可推定为岳州窑产品。
图片
图八 北魏墓葬出土钵及参考图


8.五管插器(图九)

见于染华墓、李弼墓。前者蟾蜍座,类似者见江夏龙泉M2;后者莲花座,类似者出自湘阴马王墈窑址,日本出光美术馆也有相同藏品。
除上述器类外,还有两件较为特殊者,崔猷墓狮形器,为江浙地区西晋产品,贾思伯墓四系罐,系两广地区南朝产品,谢明良已有简要讨论。
图片
图九 北魏墓葬出土五管插器及参考图

图片
北魏 孝昌二年(526年) 青釉蟾蜍座插器
1990年河南省偃师市杏园村染华墓出土
偃师商城博物馆
图源:朔元研究所

图片

图片
北魏 孝昌二年(526年)赞皇李弼墓
河北博物院
图源:朔元研究所

2

东魏西魏时期

器类有所减少,除碗、盏外,还有鸡首壶、盘口壶、带系罐,伴出较多酱釉陶器、青黄釉陶器。



1.碗盏(图一〇)

见于元祜墓、房悦墓、李希宗墓、景高M1,口沿外侧多见一道凹弦纹,类似者见句容西斛村墓、南京萧象墓、长沙52龙洞坡M833,均为前述乙类岳州窑产品。
图片
图一〇 东魏西魏墓葬出土碗盏及参考图


2.鸡首壶

见于沙窝村墓,属前述Ⅲ式,为岳州窑产品。


3.盘口壶(图一一)

见于封柔墓,类似者见镇江梦溪广场出土品、当涂龙居村出土品、淮南博物馆藏品,均应为岳州窑产品。
图片
图一一 东魏西魏墓葬出土盘口壶及参考图

图片
东魏 河北吴桥墓
河北博物院
图源:朔元研究所



4.带系罐(图一二)

见于封柔墓、茹茹公主墓。封柔墓所出者六桥形系、素面、施釉近底,类似者见池州团湖村出土品。茹茹公主墓所出者六泥条系、腹部浮雕莲瓣、施釉至下腹,类似者见镇江出土品、句容西斛村墓、长沙52龙洞坡M833,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也有同类藏品。参照湘阴马王墈窑址出土品,可推断为岳州窑产品。

图片
图一二 东魏西魏墓葬出土带系罐及参考图

图片
东魏 磁县茹茹公主墓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
图源:朔元研究所

3

北齐北周时期

出土器物面貌较为复杂,主体部分可分为3组。
甲组:岳州青瓷,数量不多,有碗、盏、带系罐、鸡首壶、高足盘、盘口壶、盂、莲花尊。


1.碗盏(图一三)

见于崔芬墓、文宣帝武宁陵、独孤宾墓、王德衡墓,类似者见南京西善桥墓、湖南博物馆藏“大官”款碗、南京太平北路出土“大官”款碗等,与东西魏时期几无差别,均属岳州窑产品。
图片
图一三 北齐北周墓葬出土甲组碗盏及参考图


2.带系罐(图一四)

见于崔芬墓、石桥M1(公元551年)。前者四泥条系加两组泥条复系、腹部刻划莲瓣纹及卷草纹、施釉近底,类似者见洛阳出土品、泰州苏北电机厂窖藏、韩国武宁王陵、上海博物馆藏品等,年代应可早至6世纪早期。后者二桥形系加两组桥形复系及四泥条系、腹部刻划莲瓣纹、施釉至下腹,湘阴马王墈窑址有同类器物出土。另有泰州鲁庄墓所出十系罐,莲瓣纹改刻为划并压印团花纹,年代约在6世纪末期,应是石桥M1十系罐的后续形式。

图片

图一四 北齐北周墓葬出土甲组带系罐及参考图

图片

南朝 泰州鲁庄墓‍‍‍‍‍‍‍

泰州市博物馆‍‍‍‍

图源:朔元研究所



3.鸡首壶(图一五)

见于崔芬墓,与前述Ⅲ式又有所不同,盘口、颈部斜直、两道平行凹弦纹、鸡首高昂、喙部大张、系近方形、下腹外撇、施釉至腹,可列为Ⅳ式。此式还见于南京蔡家塘M1、南京尧化公社墓、余杭小横山M49,亦属岳州窑产品,约公元550年前后。
图片
图一五 北齐北周墓葬出土甲组鸡首壶及参考图


4.高足盘(图一六)

见于崔芬墓,敞口、浅弧腹、高圈足外撇、足径较大、施釉至足,这种器形洪州窑、岳州窑均有之。
图片
图一六 北齐北周墓葬出土甲组高足盘、盂、盘口壶及参考图


5.盘口壶(图一六)

见于长孙绍远墓,类似者见荆门斗笠岗M13、长沙57长南新M1及湘阴城关窑址所出。


6.盂(图一六)

见于长孙绍远墓、尉迟运墓,外壁交错印圈点纹和草叶纹,这类器物多见于隋代,纹饰也改为交错印竖线纹和草叶纹,如长沙55长丝营M6及湘阴城关窑址所出。

图片

北齐 平山崔昂墓
河北博物院
图源:朔元研究所



7.莲花尊(图一七)

见于传封子绘墓、传祖氏墓。莲花尊自发现以来产地问题争议颇多,迄今未能论定。除封氏墓群出土4件和传上蔡出土1件之外,南朝墓葬共出土9件,依年代早晚可分为三组:武昌何家大湾齐永明三年墓(M193)1件、南京宋家埂墓1件、南京对门山墓1件,刻莲瓣纹及划卷草纹、也有浮雕莲瓣,约5世纪末期。武昌何家垅墓1件,浮雕莲瓣及划卷草纹、也有贴塑,约6世纪早中期。武昌钵盂山墓(M335)1件、武昌钵盂山墓(M392)2件、南京灵山墓2件,浮雕莲瓣及贴塑、也有压印草叶纹,约6世纪中晚期。这些莲花尊演变有序,颈部凸弦纹、浮雕莲瓣纹、刻划卷草纹、压印草叶纹等装饰技法均为岳州窑产品特点,湘阴即曾发现颈部残片。韩国益山王宫里遗址所出残片亦应为岳州窑产品,自南朝输入。

图片

图一七 北齐北周墓葬出土甲组莲花尊及参考图

图片

故宫博物院
图源:朔元研究所

图片

北齐 封氏墓‍

河北博物院

图源:朔元研究所

图片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热水墓‍‍
摄于首都博物馆‍‍
图源:朔元研究所

乙组:北方青瓷,数量较少、器类亦少,有碗、带系罐、高足盘等,多施半釉、流釉较为普遍、积釉作青黑色(图一八)。

图片

图一八 北齐北周墓葬出土乙组碗、带系罐及参考图

图片

邯郸上柳村出土

临漳县文物保管所
图源:朔元研究所


1.碗

分为敞口、敛口两类,后者口沿外侧有一道凹弦纹,斜弧腹,假圈足底内凹,外壁施半釉,内底多见三或四个支钉痕。敞口者见于道贵墓、崔博墓、山大东区M2、东甸子M1及年代稍晚的崔混墓、崔昂墓,此类碗在山东及苏北淄博寨里、枣庄中陈郝、徐州户部山等窑址均有发现。敛口者见于高润墓及年代稍晚的高潭墓,此类碗在冀南豫北临漳曹村、安阳灵芝、安阳桥南、磁县贾壁等处窑址均有发现。

图片

图片

北齐 武平二年(571年)

黄骅常文贵墓

图源:朔元研究所



2.带系罐


见于李云墓、李亨墓。形体均较肥胖,前者近乎素面,纹饰刻划草率,类似者有高潭墓及枣庄出土品;后者外壁浮雕莲瓣,与岳州窑意匠相仿,类似者有日本MOA美术馆藏品、平邑于村出土品。
图片
图片
北齐 武平七年(576年) 李云墓
河南博物院
图源:朔元研究所

图片
北齐 李亨墓
图源:朔元研究所

图片
北朝-隋 青釉六系罐
1987年山东省枣庄市中陈郝瓷窑遗址出土
枣庄市博物馆
图源:朔元研究所

丙组:北方青黄釉陶,数量较多,器类丰富,有碗、盏、耳杯、托杯、盘、碟、高足盘、高足大盘、四系罐、三系壶、罐、鸡首壶、盘口壶、唾壶、虎子、瓶、尊、盒、钵、盆、插器、砚、鐎斗、灯、薰炉等。以瓷土作胎,但绝大多数胎质仍然偏软,施铅釉,普遍至底,釉色不甚稳定,从淡青色至青黄色,采用三岔支钉支烧。此类器物大多出自邺城与太原附近,面貌有所不同。前者如固岸M23、元良墓、尧峻墓、贾进墓、贾宝墓、范粹墓、李云墓、李华墓、高润墓、赵明度墓、固岸M2,后者如库狄迴洛墓、张海翼墓、韩裔墓、库狄业墓、娄叡墓、徐显秀墓、金胜村墓、水泉梁墓。河北、山东地区颇少见,仅李秀之墓、崔昂墓、崔德墓数例,与邺城附近所出者类同。
图片
北齐 武平七年(576年) 李云墓
河南博物院
图源:朔元研究所



结语

陶瓷考古研究材料主要来源于窑址、墓葬和遗址。窑址出土物反映手工业生产环节,且仅限于单一窑场产品,材料自身较少具备纪年信息,需要参考墓葬材料确定绝对年代。墓葬、遗址出土物反映商品消费环节,往往涵盖同时期多个窑场产品,需要参考窑址材料确定瓷器产地。
墓葬出土瓷器虽然丰富,但在以年代学为中心的墓葬考古学研究中,局限通常有二:一是方法上注重类型排比,强调器物形态早晚关系,忽略不同窑场生产传统差异;二是结论上注重分期视角,强调器物阶段性横向变化,对于不同类别产品纵向传承脉络缺乏分析。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先利用丰富的纪年信息确立北朝墓葬的编年序列,再将所出瓷器与南方地区墓葬、窑址材料相对比,根据形制、装饰、胎釉、支烧等工艺特征区分生产系统,并推断所属窑场,借以获得关于南北朝瓷器生产与流通方面的新认识。
以往学界对于北朝瓷器生产时间推断偏早、水平估计过高。北朝墓葬出土青瓷实际上绝大部分为长江中游地区洪州窑、岳州窑产品。其中洪州窑产品出现稍早,约在北魏迁洛之前,但岳州窑产品从迁洛之后开始迅速涌入,无论是种类、数量、质量与洪州窑产品相比都占据优势,并在东西魏、北齐周时期独步北方。
北齐大量生产瓷土作胎的低温铅釉陶,施釉与支烧方式均承袭北方釉陶技术传统而来,但很多该类器物在此前论著中被误认作北方青瓷。关于北朝瓷器生产问题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错误判断多是由于对瓷胎釉陶及南方青瓷辨识不清所致。真正意义上北方青瓷的出现,目前仅能落实至北齐晚期。
齐隋之际,瓷器特征类同难分。作为北方青瓷的创烧阶段,窑业技术还处于探索之中,对釉的色泽与流动性控制不佳,但分岔支钉支烧技术确立了隋唐时期北方窑场具有特色的技术传统。
附记:本文资料搜集过程中先后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成林、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袁东山、南京市考古研究所苏舒、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黄信等先生提供帮助,谨此致谢!

本文中的彩图资料皆出自朔元研究所古陶瓷资料库。





附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来源:

刘未《北朝墓葬出土瓷器的编年》,收录于《庆祝魏存成先生七十岁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文物》1972年第3期,第20~29、64页;出土文物展览工作组:《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第1辑),文物出版社,1972年,第147页;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5)山西,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8页。

[2]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群》,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23页,彩版6-1。

[3]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基本陈列——名窑名瓷》,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65页。

[4]孟县人民文化馆:《河南省孟县出土北魏司马悦墓志》,《考古》1983年第3期,第279~281页;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2)河南,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5]310国道孟津考古队:《洛阳孟津邙山西晋北魏墓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3年第1期,第42~51页。

[6]淄博市博物馆、临淄区文物管理所:《临淄北朝崔氏墓地第二次清理简报》,《考古》1985年第3期,第216~221页。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洛阳古墓博物馆:《北魏宣武帝景陵发掘报告》,《考古》1994年第9期,第801~814页。[8]孟昭林:《记后魏邢伟墓出土物及邢蛮墓的发现》,《考古》1959年第4期,第209、210页。

[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偃师县杏园村的四座北魏墓》,《考古》1991年第9期,第818~831页。

[10]崔汉林、夏振英:《陕西华阴北魏杨舒墓发掘简报》,《文博》1985年第2期,第4~11页

[11]代尊德:《太原北魏辛祥墓》,《考古学集刊》(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97~202页;夏路、刘永生:《山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9页;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5)山西,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9页。

[12]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两座北魏墓的发掘》,《考古》2011年第9期,第44~57页。

[13]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魏淮南王元遵墓发掘简报》,《洛阳考古》2013年第2期,第33~37页。

[14]寿光县博物馆:《山东寿光北魏贾思伯墓》,《文物》1992年第8期,第15~19页。

[15]赞皇西高墓地联合考古队:《河北赞皇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201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120~126页。

[16]田小利等:《长安发现北朝韦彧夫妇墓》,《中国文物报》1999年11月14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文物精华·瓷器》,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年,第10~11页。

[17]韦正:《魏晋南北朝考古》,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12页;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基本陈列——名窑名瓷》,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62、63页。

[18]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两座北魏墓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5期,第414~425页;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2)河南,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6、19页。

[19]偃师商城博物馆:《河南偃师两座北魏墓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5期,第414~425页;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2)河南,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9页。

[20]赞皇西高墓地联合考古队:《河北赞皇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地》,《201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120~126页。

[21]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两座北魏墓的发掘》,《考古》2011年第9期,第44~57页。

[22]《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2013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14年。

[23]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北魏北周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5期,第21~49页。

[24]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南郊北魏北周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5期,第21~49页。

[25]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孟津朱仓北魏墓》,《文物》2012年第12期,第38~51页。

[26]河北省沧州地区文化馆:《河北省吴桥四座北朝墓葬》,《文物》1984年第9期,第23~38页。

[27]淄博市博物馆、临淄区文物管理所:《临淄北朝崔氏墓地第二次清理简报》,《考古》1985年第3期,第216~221页。

[28]邓宏里、蔡全法:《沁阳县西向发现北朝墓及画像石棺床》,《中原文物》1983年第1期,第4~13页。

[29]洛阳博物馆:《洛阳北魏杨机墓出土文物》,《文物》2007年第11期,第56~69页。

[30]朱岩石等:《河北磁县北朝墓群发现东魏元祜墓》,《2007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99~103页。

[31]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景县北魏高氏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3期,第17~31页。

[3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北朝崔氏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第221~244页。

[33]山东省博物馆文物组:《山东高唐东魏房悦墓清理纪要》,《文物资料丛刊》(2),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105~109页。

[34]石家庄地区革委会文化局文物发掘组:《河北赞皇东魏李希宗墓》,《考古》1977年第6期,第382~390、372页;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考古重要发现:1949~2009》,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39页。

[35]张平一:《河北吴桥县发现东魏墓》,《考古通讯》1956年第6期,第42~43页;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3)河北,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6~7页。

[36]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陈村东魏墓》,《考古》1977年第6期,第391~400、428页。

[37]河北省沧州地区文化馆:《河北省吴桥四座北朝墓葬》,《文物》1984年第9期,第23~38页。

[38]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景县北魏高氏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3期,第17~31页。

[39]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4期,第1~9页;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考古重要发现:1949~2009》,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25页。

[40]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3)河北,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41]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考古重要发现:1949~2009》,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29页。

[4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朐县博物馆:《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壁画墓》,《文物》2002年第4期,第4~25页。

[43]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集萃》(一),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18~25页。

[44]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基本陈列——名窑名瓷》,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64、66~70页。

[45]磁县文物保管所:《河北磁县北齐元良墓》,《考古》1997年第3期,第33~39、85页。

[4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37页,彩版33-1。

[47]王克林:《北齐库狄迴洛墓》,《考古学报》1979年第3期,第377~402页。

[48]张季:《河北景县封氏墓群调查记》,《考古通讯》1957年第3期,第28~37页。

[49]张季:《河北景县封氏墓群调查记》,《考古通讯》1957年第3期,第28~37页。

[50]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北朝崔氏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第221~244页。

[51]李爱国:《太原北齐张海翼墓》,《文物》2003年第10期,第41~49页。

[52]贠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116页,图版245、246。

[53]张全民等:《陕西西安长安韦曲高望堆西魏北周长孙家族墓》,《2011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118~123页。[54]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平山北齐崔昂墓调查报告》,《文物》1973年第11期,第27~38页;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考古重要发现:1949~2009》,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40~241页。

[55]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陈村北齐尧峻墓》,《文物》1984年第4期,第16~22页。

[56]陶正刚:《山西祁县白圭北齐韩裔墓》,《文物》1975年第4期,第64~73页。

[57]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北齐库狄业墓》,《文物》2003年第3期,第26~36页。

[58]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安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安阳北齐和绍隆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中原文物》1987年第1期,第8~16页;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2)河南,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6页。

[59]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齐东安王娄睿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133~146页,彩版137~146。

[60]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10期,第4~40页。

[6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南郊北齐壁画墓》,《文物》1990年第12期,第1~10页。

[62]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2010年第12期,第26~42页。

[63]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马家庄北齐墓》,《文物》1985年第10期,第42~48、66页。

[64]王敏之:《黄骅县北齐常文贵墓清理简报》,《文物》1984年第9期,第39~42页。

[6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周独孤宾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5期,第30~37页。

[66]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北朝墓葬》,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53~55页,彩版60~62。

[67]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北朝崔氏墓》,《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第221~244页。

[68]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北朝墓葬》,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82~84页,彩版109~112。

[69]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1期,47~51、86页;朱伯谦:《中国陶瓷全集》(第4卷)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图版243、246;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2)河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20~23页。

[70]周到:《河南濮阳北齐李云墓出土的瓷器和墓志》,《考古》1964年第9期,第482~484页;朱伯谦:《中国陶瓷全集》(第4卷)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图版247、249;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2)河南,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4、25页。

[71]张文彦、王显智:《濮阳县这河寨北齐李亨墓发掘报告》,《濮阳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第53~63页。

[72]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北朝墓葬》,科学出版社,2013年,彩版96。

[73]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考古》1979年第3期,第235~243、234页;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考古重要发现:1949~2009》,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22页。

[74]贠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48~49页,图版118~123。

[75]贠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85~88页,图版206~213。案:图版211为岳州青瓷碗,与报告前文不符,疑非此墓所出。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5)陕西,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1~12页。案:图11文字描述称王德衡墓所出,与报告不符,疑为独孤藏墓所出。中国文物精华编辑委员会:《中国文物精华1997》,文物出版社,1997年,图版11。

[76]贠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69页,图版172。

[77]贠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99~100页,图版224~227。

[78]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北朝墓葬》,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44~45页,彩版53~58。

[79]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安阳县固岸墓地2号墓发掘简报》,《华夏考古》2007年第2期,第30~38、51页。

[80]河北省沧州地区文化馆:《河北省吴桥四座北朝墓葬》,《文物》1984年第9期,第23~38页。

[81]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北齐墓清理简报》,《考古学集刊》(13),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222~237页。

[82]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北齐墓清理简报》,《考古学集刊》(13),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222~237页。2000年

[83]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楚岳山庄北齐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第4~8页。

[84]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北齐墓清理简报》,《考古学集刊》(13),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222~237页。

[85]宋百川、刘凤君:《山东大学基建工地出土古代陶瓷器》,《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0年第2期,第178~182页;山东大学考古学系、山东大学博物馆:《山东大学文物精品选》,齐鲁书社,第96页。

[86]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景县北魏高氏墓发掘简报》,《文物》1979年第3期,第17~31页;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考古重要发现:1949~2009》,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37页。


学术热点

好学近乎知,甄选近期学术上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趋势等热点文章,与读者共享。



扫码添加品牌助手【小朔】
获得尊享服务

点击关注【朔元EMERGR】

朔元EMERGR澍空间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

太子路碧涛苑50号

图片

朔元EMERGE 是一家以世界范围内古代艺术品研究与交易为核心品牌的机构。致力于寻找中国与世界文明川流汇集交流的瞬间,发掘兼具学术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世界艺术珍品,并以其为载体,追寻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发展脉络,发现文明交流的共融之美,启迪对历史及未来的思考和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