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熏炉

 RK588 2024-05-14 发布于美国

图片

图片

图片

金铜博山炉

百济故都扶余郡出土

图片

绿釉博山炉

陕西长安县隋丰宁公主墓出土

图片

镂雕龙凤纹熏炉

时代:元

尺寸:通高37cm

首都博物馆藏(1964年北京西城区黄寺,元大都德勝門遺址曾出土)

图片

黄绿釉 雕花龙纹兽面足香炉

时代:明

尺寸:高43.5cm

来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珐华云龙仙鹤纹香炉

时代:明 正德

尺寸:口径24.3cm

来源: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图片

黄绿釉双龙戏珠纹三足熏炉

明 万历四十年(1612)

尺寸:通高52.4cm

刻款:大明国万历四十年岁次壬子吉月制造

成交价:1,062,500 港元

图片

烛避窗中影,香回炉上烟。

——南朝梁·刘孝威《怨》

图片唐绿釉龙柄博山炉 西安市长安区北塬出土

古人束香草燃之而取其香,有提神醒脑,驱除邪气的功用,因此很早就创造了香薰这种器具,上至皇室宫廷、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的大户人家等都有使用香薰的传统。南北朝后,因佛教在中原地区广为传播,炉具开始流行,香薰的功用与炉有所重叠,因此专用的香薰逐渐稀少而改为熏、炉合一,甚至直接采用炉来取代熏的功用。

图片

最初香薰用来供奉神明,袅袅的烟雾寄托古人对天神的遐想;到了汉朝人们发现香薰具有美容、增添气质的作用,皇宫的嫔妃们皆争相使用香薰来增加自己的魅力,如在东汉方士郭宪所撰《洞冥记》中就曾记载,“金日磾既入侍,欲衣服香洁,变胡虏之气,自合此香,帝果 悦之。日磾尝以自薰,宫人见者以增其媚”。妃子们为了争取皇帝的宠爱,增加自己的吸引力,使用各种香料提高香的持久性,当时的香薰就如同现今的香水。

图片

隋唐 白釉博山炉 火奴鲁鲁艺术馆藏

古人对香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宋代丁谓所著《天香传》中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juān)洁。”可见,上古时期,人们焚香主要是为供奉神明,其次才是为辟秽清洁的目的。

图片

图片

青瓷褐彩云纹熏炉

唐(618—907年)

临安唐天复元年(901年)水丘氏墓出土

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藏


图片

景德镇窑鸭熏

芝加哥美术馆

图片

宋影青鸳鸯盖香炉  Lally

图片

宋代 青白瓷狻猊香薰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

图片

宋影青狮盖熏炉  Lally

图片

▲高丽 靑瓷透刻七宝纹香炉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片

▲青瓷狮子盖香炉 高丽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图片

五代北宋越窑刻花卷草纹镂空香薰,1975年江苏常州武进区西林出土,现藏常州博物馆

图片

景德镇窑青白釉熏炉 北宋 开化县华埠镇联丰村北宋嘉祐二年(1057)江锜墓出土
开化县博物馆藏 

图片

北宋白釉镂空熏炉,1958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

图片

宋白釉兽足熏炉 河北博物院藏

图片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博山形三足熏炉 广东省博物馆藏


图片

宋青白釉香薰 扬州博物馆藏

图片

·宋代花式熏炉 宋代耀州窑址出土

图片

战国 凤鸟衔环铜熏炉 1995年陕西凤翔雍城遗址姚家岗宫殿建筑遗址出土 凤翔县博物馆

图片

西汉彩绘陶熏炉 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

图片

西汉错金博山炉 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图片

西汉骑兽人物博山炉 1968年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秦汉时,方士神仙之说非常盛行,从皇帝至普通百姓,都希冀求得长生不老之术,贵族府中之物也多寓意长生,比如汉代的博山炉。这种熏炉炉盖耸起,镂空做山云图案,象征海上仙山“博山”。使用时,当香料在炉内燃起,青烟从镂孔溢出,盘桓而上,营造出山间云雾缭绕,山景朦胧的效果,如真的仙山一般。博山炉的出现正是长生不老的观念在艺术中的体现。

图片

图片

桃形忍冬纹五足银熏炉

图片

图片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1981年汉武帝茂陵1号无名冢陪葬坑出土

图片

朱雀铜熏炉 汉代

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

图片

图片

明 青玉甪端熏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窑

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