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卵巢肿瘤

 小波H 2024-05-14 发布于云南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孙彤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滤泡囊肿

系卵泡成熟后不排卵或闭锁卵泡持续存在,卵泡液潴留而致。一般为单侧。 

  • 卵巢内圆形无回声区,直径1~3cm, 单个或多个。

(二)黄体囊肿

在月经黄体或妊娠黄体基础上,因黄体持续存在、黄体血肿液化而形成黄体囊肿。较为少见。一般为单侧。

  • 卵巢内见圆形无回声区,直径约5cm,偶可达8cm。

滤泡囊肿、黄体囊肿多数在2个月内自行消退,偶并发囊肿破裂或蒂扭转致急腹症。

滤泡囊肿

图片

黄体囊肿

图片

(三)黄素囊肿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滋养细胞疾病超声诊断

发生于滋养细胞疾病,系因大量HCG刺激而成。

  • 卵巢内见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大小不一,壁薄,内有分隔。多为双侧性。

(四)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 常有月经稀少、闭经、不孕、肥胖、多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表现

  • 双侧卵巢对称性增大,包膜及髓质 回声增强,卵巢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无回声区,直径5mm,其数目多在10个以上。

图片

(五)卵巢冠囊肿 paraovarian cyst

位于卵巢门与输卵管之间的输卵管系膜内,可来自中肾管、副中肾管。

  • 单房、壁薄的囊性肿物,多呈圆形,内为无回声液性暗区。

  • 位于子宫旁或直肠窝处,囊肿较大时可位于子宫上方。

  • 两侧卵巢均可显示。

图片

(六)卵巢血肿  ovarian hematoma 卵巢黄体血肿

正常排卵过程中,卵泡膜破裂出血,血液潴留在卵泡或黄体腔内形成血肿。较大的血肿破裂时可致急腹症。

  • 卵巢囊肿内无回声区有不均质低回声或网状回声。

  • 多为单侧,卵巢直径4~5cm。

图片

图片

1.浆液性囊腺瘤 serous cystadenoma 浆液性囊腺瘤

 [病理]

  • 单纯性囊腺瘤  多为单侧单房,囊壁光滑,囊内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少数为粘液性。

  • 乳头状囊腺瘤  多为双侧多房,瘤内有乳头状突起,偶见向囊壁外生长,在其突起之间可见小的钙化体,即砂样小体。

超声表现:

  • 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光滑清晰,囊壁薄;囊肿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 囊肿中等大小(5-10cm),亦有极大者。

  • 多房性囊内见细光带间隔。

  • 囊壁内有大小不一的局限性光斑或乳头状光团结构突向囊内。

  • 砂样钙化小体呈明显强回声光点。

  • 囊腺瘤自行破裂后可并发腹水。

图片

2.粘液性囊腺瘤  mucinous cystadenoma 卵巢粘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

[病理]

粘液性囊腺瘤较浆液性囊腺瘤少见,多为单侧多房性,内含粘液性液体或呈胶冻状。体积均较大,如破裂可引起腹膜种植,产生大量粘液性腹膜粘液瘤。

超声表现:

  • 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多为单侧性,边缘光滑、轮廓清晰。

  • 囊内可见细弱散在光点及间隔光带回声,呈多房结构,房腔大小不一。

  • 体积较大,多在10cm以上,亦可占满全腹腔。

  • 少数有乳头状物生长时,囊壁上可见局限性光团呈乳头状突向囊内或壁外。

图片

3. 囊腺癌

[病理] 

浆液性囊腺癌 serous cystadenocarcinoma  浆液性囊腺瘤

是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多为双侧性,体积较大,多数为囊实混合性,呈乳头状生长,常伴坏死出血,囊液混浊。

粘液性囊腺癌  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 卵巢粘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

单侧多见,多由粘液性囊腺瘤转变而来,瘤体较大。间隔增厚,囊壁见乳头或实性区。

超声表现:

  • 双侧或一侧圆形或分叶状无回声区,囊壁不均匀增厚。

  • 囊腔内较多分隔光带,呈不均性增厚。

  • 可见乳头状或菜花样实性光团突入囊内或侵犯壁外。

  • 多伴腹水无回声区,粘连性肠管多固定于腹后壁。

  • CDFI      囊壁、分隔及实性区有丰富血流信号。

图片

图片

(二)卵巢畸胎瘤 teratoma (生殖细胞肿瘤)

  • 成熟畸胎瘤

  • 未成熟畸胎瘤

1. 成熟畸胎瘤  mature teratoma 成熟畸胎瘤

  • 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由多个胚层组织成分构成,因肿瘤成分多以外胚层(皮肤、皮脂腺、毛发、牙齿及神经组织)为主,故又称皮样囊肿(dermoid cyst)。

  • 中等大小,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多为囊性、单房。

临床表现:

  • 一般无症状。

  • 蒂扭转时出现急腹症的临床表现。

  • 恶变率约为5%。

超声表现:

卵巢囊性畸胎瘤声像图表现错综复杂,除具有一般卵巢囊肿的表现外,还具有下列特异性征象: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的超声表现

(1)脂液分层征

囊内有液平面,上方为脂质成分,呈均匀密集细小光点,下方为液性无回声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病理:

  • 一般保持卵巢原形,呈肾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或结节状,切面以实质性为主,半透明胶质样。

  • 镜下可见典型的印戒细胞,产生大量粘液,形成粘液池。

临床表现:

原发灶常不清楚,继发卵巢肿瘤的症状常比原发肿瘤的症状更明显。

超声表现:

  • 双侧卵巢增大,呈肾形或椭圆形,边界清,轮廓清晰。

  • 内部大多呈实质性不均质强弱不等回声,后部回声轻度衰减。

  • CDFI  肿瘤内部及周边血运丰富,可检出动、静脉的血流频谱曲线。

  • 坏死时,内部可见液性暗区。

  • 有腹水时,常伴细小回声。多为血性。

图片

图片

三、临床价值

  • 鉴别非赘生性与赘生性卵巢肿块

  • 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

  • 应结合临床

盆腔炎性包块超声诊断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盆腔炎,炎症可以为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生。

  •  子宫内膜、肌层、浆膜层

  •  输卵管、卵巢

  •  盆腔腹膜

急性盆腔炎可从充血、水肿、炎性浸润、渗出、粘连,发展形成包裹性积液、盆腔脓肿。急性盆腔炎如不及时治疗可进入慢性炎症过程可形成慢性炎性包块。

一、盆腔脓肿

常由化脓菌引起:

  • 输卵管积脓

  • 卵巢脓肿

  • 输卵管卵巢脓肿

  • 急性盆腔腹膜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所致的脓肿。

病理:

(急性盆腔炎)病灶充血、水肿、炎性浸润,脓性渗出物积聚,周围组织粘连形成脓肿。

临床表现:

高热、寒战、腹痛、阴道脓性分泌物多。妇科检查扪及盆腔包块、有波动感、触痛。

超声表现:

  • 急性输卵管炎 输卵管炎性疾病

    盆腔一侧或双侧可见不规则条索状低回声区,边界模糊。

  • 输卵管积脓 左侧输卵管积液

    呈现条索状或节段状低回声或液性回声区。

图片

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或急性盆腔腹膜炎形成脓肿

子宫直肠陷窝内可见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内有点、条状中高回声,盆腔内大量游离液体,内有细小点、片状回声飘动。

图片

二、输卵管积水

  • 输卵管炎较轻时,输卵管峡部、伞端粘连闭锁,浆液性渗出液积聚形成输卵管积水。

  • 也可为急性输卵管积脓变为慢性,脓液渐被吸收,浆液性液体继续自管壁

  • 渗出充满管腔,也可形成输卵管积水。

  • 常为双侧性。

病理:

  • 输卵管管壁变薄,透亮,表面光滑。

  • 因输卵管系膜不能随积水输卵管囊壁的增长扩大而相应延长,故积水输卵管向系膜侧弯曲,形似腊肠状或曲颈瓶样,远端可游离或与周围组织有膜样粘连。

图片

临床表现:

  • 症状多不明显:下腹疼痛,腰骶部酸痛,经量多,继发不孕等。

  • 妇科检查:子宫一侧或双侧扪及增粗的输卵管呈条索状或囊性肿物,有压痛,无粘连时可移动。

超声表现:

  • 子宫一侧或双侧囊性肿块,呈腊肠状或曲颈瓶样,边界清,内为液性暗区。

  • 肿块一侧常可见到正常卵巢图像。

三、结核性盆腔炎

  • 渗出(腹水)型

    腹膜充血、水肿,腹腔内有大片无回声区。

  • 粘连(包裹)型

    腹膜增厚,腹腔内多个不规则液腔,间隔增厚,可见点、块状强回声钙化灶,周围有粘连肠管、大网膜包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