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蒙古和内蒙古”文化差异很大,得追溯到大清的“区别政策”

 James5291 2024-05-14 发布于北京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曾经的蒙古分为了内蒙和外蒙,现在外蒙独立建国了。但追根究底,这两个都是同宗同源,都是蒙古族,都用蒙古语。

但奇怪的是,如果外蒙人要来内蒙交流学习,还得带个翻译,内蒙也一样。在外蒙也几乎见不到传统的蒙古族服饰,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俄罗斯特色。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文化差异呢?

一切还要从清朝对蒙古的政策说起。

元朝末年,蒙古分为漠西漠南漠北。

蒙古帝国的强盛期在12-13世纪,蒙古铁骑一路向西征服了今天的中亚等地区,又南下灭亡了南宋,在中原地区建立元朝,国力达至颠峰。

但最终因内部矛盾等诸多因素,元朝又灭亡了。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将蒙古赶回了老窝,那些元朝的残余势力便逃回塞外,之后又分成漠西、漠北、漠南三大块。

其中漠南约等于今天的内蒙地区,同时也是实力最强的一支,还被奉为蒙古的正统。之后一二百年间这三个分支互相攻伐、你争我斗,谁也不服谁。

时间转眼来到了明朝末期,东北地区的后金崛起,建立了清朝。

为了顺利入关,从努尔哈赤时期就开始积极拉拢漠南蒙古,接连通过联姻和亲贸易等手段收服了科尔沁等部落。皇太极最终在1635年打败了当时漠南蒙古的实际掌权者林丹汗,林丹汗也在征战中死于荒漠。

林丹汗死后,漠南蒙古诸部落接连投降清朝,这么一来清朝的版图就从之前的东北地区,扩大到整个漠南蒙古。

为了拉拢安抚漠南,皇太极对收降的部落一视同仁,立下了满蒙联姻的制度,对漠南蒙古给予了诸多优惠政策。

在时间的作用下,漠南蒙古和清朝的关系越来越好,逐渐融为一家亲。清朝的太后皇后等妃嫔,都来自蒙古,但漠北和漠西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康熙皇帝继位后,漠西蒙古叛乱不断,康熙帝亲自带兵平定了当时的“准格尔”叛乱。当时漠西的蒙古族,又是向西逃到今天的中亚西亚地区,又是留在原地和汉人融合,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

接着对于最后征服的漠北蒙古,清朝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政策。

清朝区别对待漠南漠北

清朝对于漠南非常优容,又是设立漠南大将军,排满蒙将领担任。又是尊重他们的习俗,在行政区划方面仍然沿用“盟、旗”等制度,没有强硬将其划分为中原的行省。

接着还对漠南蒙古的贵族,皆按照满清的王公贵族来对待。比如封他们亲王、郡王、贝勒等公侯伯等爵位,还特令可以世袭。不久又再次下令,规定漠南蒙古还不用交税。这么好的待遇,就是中原地区的满人都没有。

但对于漠北,清朝却有点刻薄,完全把它当作清朝的附属国来看。

比如康熙帝在征服漠北蒙古后就曾下令,禁止漠北蒙古学习汉字,说汉语,禁止来内陆进行经商交流等活动。同时还下令,禁止和满族进行通婚。没多久,康熙皇帝再次下令,禁止漠北地区的牧民南下放牧。

也就是说放牧只能在漠北地区进行,连跨个区域都不允许。而正是清朝的这一区别对待政策,让漠北地区人数从170多万降至150万。两个蒙古之间语言不通、长时间封闭,文化更是天差地别。

后来受近代的历史原因,外蒙受俄罗斯影响很深,在蒙古语里夹杂了不少俄语成分,文化饮食等多方面也逐渐偏向俄化。内蒙则是长期居住在边境地带,和汉族经常交流融合,汉化程度比较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