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8、理中丸~医案学习

 花无缺3myj1j3d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108、理中丸
一、原文学习: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38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去皮) 白术 茯苓各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右五味,为散,更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理中丸》方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  各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注):麻黄升麻汤是厥阴少阴合病,理中丸是厥阴太阴合病。两者的区别在病位。
麻黄升麻汤是外感病到了后期,阴阳虚损,阴阳不相交,厥阴病表现在上咽喉有热,唾脓血,下有泄利不止。下虚的症状有下部脉不至,泄利不止。下虚与少阴病真武汤类似。
   理中丸的表证表现很特出(头痛发热,身疼痛),为什么渴不欲饮,是里有虚寒,里虚寒表有热,是阴阳不相顺接的表现,辨为厥阴病。里虚有寒是太阴病的症状与四逆加人参汤类似,分别在那里,在于病位。里的病位不同,麻黄升麻汤虚寒的病位在下焦,理中丸虚寒的病位在中焦。


二、名家医案精选:
1、干燥症
   刘某,女,50岁。1985年6月10日初诊。1975年起出现口舌干燥,无唾少津,渐至眼鼻干涩,无泪无涕,确诊为口眼干燥综合征。曾用多种中西药治疗,均无明显疗效。就诊时症状如上而加重,口干不思饮,进食咀嚼吞咽需以水相助,食量因此而减少,大便干结,3~4日一行,状若羊粪,神疲乏力。舌淡苔少而干,脉沉细稍缓。辨证根据脾主运化的理论,确定病位在脾。尽管诸窍干涩似属阴虚,但追询病史,十余年间屡服滋阴润燥剂均无显效,结合口干不思饮,神疲乏力,舌淡等症状,说明非独阴虚,定性属于凉燥类证。治以温中健脾益气为法,佐以养阴润燥。处方选理中汤加味:
党参30g,苍、白术各15g。干姜6g,甘草6g,天花粉45g。
二诊:上药14剂后,口干明显好转,大便每日一行而质软,舌淡,边尖稍红、苔薄白,脉沉细。拟方仍宗前法,加白芍15g,生地30g,取其柔肝制肝、养肾益肾以补脾扶脾之意。
三诊:上药8剂后,各症续有好转,除口干、便结基本消除外,双眼在情绪波动时已有湿润感。余大致如前。仍宗前法,改加味理中汤为附子理中汤合益胃汤,以增强药力:制附片20g,党参15g,南沙参15g,玉竹15g,苍术10g,白术10g,天冬10g,麦冬10g,干姜6g,甘草6g,生地30g。
四诊:上药服12剂后,口干、便结消除,眼鼻干燥现象日有好转。此后一直以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间断服药40余剂,症状完全消失而停药。
   1986年12月22日因外感咳嗽来诊,自述口眼鼻湿润有津,大便正常。疗效巩固,完全治愈。

2、便秘
  黄某,女,40岁。便秘8年,平素依赖西药果导片、双醋芬汀片或牛黄解毒片,或中成药上清丸、麻仁丸等维持,若不用药,五七日不排大便,腹部胀满,苦不欲言,因久用泻下攻伐之剂,脾胃大伤,纳食不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脾胃虚寒,升降失常,运传无力,又久服泻下之剂,中气大伤,肠中津液匮乏,治当温中醒脾,益胃生津,方用仲景“理中丸”加味改汤,药用:
党参15g生白术50g干姜、炒枳实、葛根各10g炙甘草6g。服5剂,胀满好转,大便3日1次,纳食增加,续服5剂,腹胀消失,大便2日一行,减白术量为30g,守方又10剂,大便每日1次,诸症全除,面转红润,嘱以香砂六君丸善后,追访2年无复发。邱志济,等。
  论:脉沉细者,阴盛之脉。腹胀,纳呆者,病在脾胃也。大便秘结者,此是太阴湿寒,则胃病湿寒而从化,不化大肠之燥,则燥盛而大便秘结也。所以有的阳虚阴盛,脾胃湿寒的便坚,都是此理。胃不化肠燥,则肠燥主气独盛,所以便坚而秘结也。

    颜志敬  
   中医师 ,多年中医实践,咳嗽病专长,钻研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崇尚经方,掌握六经辨证、擅长使用经方,把脉准确,问诊详细,药方结构严谨,药味少,见效快。擅长用经方治疗:
   内科:咳嗽病、感冒病、胸痹、胃痛、痞满、腹痛、便秘、失眠、胁痛、黄疸、头痛、眩晕、淋病、阳痿、早泄、郁证、腰痛、痰饮、汗证、虚劳、糖尿病、疑难杂症。
 妇科:月经病(经痛、经期不准、经间期出血、崩漏、 闭经、痛经)、不孕不育、子宫肌瘤、子宫脱垂、更年期综合症、阴痒。
 儿科:肺炎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积食证、多动症。
 擅长用针灸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痛、痛风、五管科病、月经病、妇科病、内科养生调理、胃病、中风、失眠、高血压。
   
   欢迎你加我的微信,然后加入我的伤寒学习群,学习六经,经方,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