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课笔记——总论

 老鹰666 2024-05-14 发布于重庆

人生中有很多时刻都是很值得纪念的。也许从今天开始,接触了中医,你的生活就会从此变得不一样。

学习中医,自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我也知道你们很多人都是为家人的健康而来,可能也有很多人此时自己正在病中,或者是家里正有人在病中,但是我特别不希望你们一上来就问诊,因为一旦学习了中医就会明白:中医特别讲究的就是因人而异,四诊合参,尤其是舌脉诊非常重要,没有舌脉疹的看病都是耍流氓,都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

要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一定可以通过学习,治疗到自己或者家人。

中医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中西医结合?它们的区别到底在哪儿?

中医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医学,这样说把中医说窄了。

中医的中,指的是中道、中和的意思。道就是天地之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

比如说病在表,我们就用汗解,就是让你发汗;如果病在里,我们就用泻下的办法,就让你拉肚子,把这个病给它解掉;如果病在半表半里之间,我们就和解,顺着病势走,而不是跟他对着干。

打个比方:腹泻。西医治疗腹泻会用止泻的药。但是中医治疗腹泻要辨证,比如说他认为你有邪气在腹中的时候,不但不会止泻,还用药让你继续泻,把所有的脏东西给拉完了,病就好了。

现在对中西医区别比较流行的说法,中医是哲学,西医是科学,中医是动态的,西医是静止不动的,中医讲的是整体,西医讲的是局部。

中西医最大的不同:思维的维度不同。

医案1:清朝有个名医叫王梦英,是一个治疗疟疾的高手,每次疟疾发生的时候,他都救人无数,有一个进士的儿子感染了疟疾,发作时忽冷忽热,上吐下泻。那个时代所有的大夫都知道治疗疟疾要用柴胡、常山,青蒿,但是这个王医生一样都没有用,就简单开了点儿最常见的生石膏、半夏、杏仁、厚朴之类的清热除湿的药,结果八天这个小伙子就痊愈了。

医案2:明朝时候,缪希雍自己给自己治疗疟疾的医案,他那会儿只有17岁,从来没学过医,那年他得了疟疾以后,多少医生都没给看好。他就带着重病开始看《黄帝内经》,有一天,他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夏伤于暑,秋必害。意思就是如果夏天的时候被暑气伤到,到了秋天就会得疟疾。缪希雍用解暑的方法治好了自己的疟疾。

这两个医案告诉我们,中医就是这样整体辨证的。

中医最高的境界是“大道至简”,意思是说:所有问题的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一定是最简单的,复杂的都是它的表象。两个人可能是同一个病,但是方子不一样,两个人都是咳嗽,一个是热咳,一个是寒咳。热咳的药用麻杏石甘汤,寒咳的药用小青龙汤会对症。

再比如,两个人不一样的病,但是用的是同一个方,比如说一个是心绞痛,一个是慢性肝炎,在中医里他们就只有一个名称“淤血”,这两个病就用同一个方:血府逐瘀汤。

一个病人,他的病症:头痛,眼睛红痒,鼻塞不通,口苦,右胁下胀痛,反射到肩背痛。小便频急,色黄,血压升高,B超检查,胆囊炎,胆结石,小便检查红细胞、白细胞指数不正常,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它有五种病症,高血压,结膜炎,鼻窦炎,胆囊炎,胆结石,尿路感染,但是中医就只有一种病症“肝胆火旺”。给出的方子就是小柴胡汤,加减就可以了。

一个病人,胃下垂,脱肛,眼睛里长白色的乳球,在西医里边需要看很多科,但是中医来看,本质就是中气下陷,吃补中益气丸就可以了。

总结: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就是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讲“医不扣门”,意思是中医不主动给人瞧病,必须等人找到你,才能相信你。

(以上笔记来源:B站懒兔子中医基础课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