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月及其別稱

 遇事明言 2024-05-14 发布于广东

        農曆四月,又稱余月、乾月(四月對應乾卦,故名)、初夏、孟夏、始夏、維夏、新夏、首夏、槐夏、槐熏、麥秋、麥涼、正陽、正陽月、陰月、仲呂、張綠、乏月、梅雨、卯月(地支第四)、清和、長嬴、炎節等。詩詞等文學作品中,「始夏」以「夏始」之形式出現,而「槐熏」使用時常二字分離,如明人張寧<為張都閫宗大題畫四首 其二>:「綠夾道風起,廬阜東南雲晝晦。」明人謝季蘭<醉花陰 夏日>:「風淡蕩吹羅袖。柳新蟾驟。池內小荷翻,何處簫聲,吹徹梅花透。」傳統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故一年之中,二月四月六月八月十月臘月皆為「陰月」,為何「陰月」二字專作四月之別稱,未查得其緣由或出處,諸君若有知之者,還望不吝賜教!

詩文中的四月別稱


四月為余。 正義  余者,詩疏引李巡云:「四月萬物皆生新枝布葉,故曰余。余,舒也。」孫炎云:「物之枝葉發舒。」釋文云:「孫本作舒。」案小雅小明云:「日月方除。」毛傳:「除陳生新也。」鄭箋:「四月為除。」是「余」本又作「除」。——《爾雅·釋天第八·月名》

節變雲初夏,時移氣尚春。所希光史冊,千載仰茲晨。——【唐】李隆基<集賢書院成,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得珍字>

煙波迷曉渡,風雨動春寒。初夏應回首,重期看牡丹。——【宋】王禹偁<送奉常李丞赴闕>

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歲!——【戰國楚國】屈原<九章 其四 抽思>

孟夏非長夜,晦明如歲隔。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南朝宋】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

小築春初搆,芳樽夏始開。榻隨蒼竹下,客與白雲來。——【明】黃省曾<首夏集陸芝新齋一首>

良宵苦短易天明,夏始春餘枕簟清。——【清末民國】楊圻<無題 其八>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寧忍予。——【周】《詩經·小雅·四月

維夏之時,維孟之月。誰浪爾跡,于哺于歠。——【宋】曾豐<續南有嘉魚>

一食復何如,尋山無定居。相逢新夏滿,不見半年餘。——【唐】賈島<喜無可上人遊山回>

纔見早春鶯出谷,已驚新夏燕巢梁。——【唐末至五代】韋莊<和人春暮書事寄崔秀才>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

衰年正苦病侵凌,首夏何須氣鬱蒸。——【唐】杜甫<多病執熱奉懷李尚書(之芳)>

平原曉雨半槐夏,汾上午風初麥秋。——【宋】黃庭堅<奉送劉君昆仲>

便尋遊伴攜蠻榼,拌醉倒、青莎堪藉。怎因循、負了韶華,彈指愔愔槐夏——【清】楊芳燦<綠意>

三月楊花合,四月麥秋初。幽州寒食罷,鄭國採桑疏。——【南梁】蕭綱<雁門太守行三首 其三>

從此客程君不見,麥秋梅雨徧江東。——【唐】羅隱<寄進士盧休>

冷風雜細雨,垂雲助麥涼。竹水俱蔥翠,花蝶兩飛翔。——【南梁】蕭綱<和湘東王首夏詩>

麥涼殊未畢,蜩鳴早欲聞。暄林尚黃鳥,浮天已白雲。——【北齊】魏收<五日詩>

凱風長羣物,赤日流正陽。幽居似囂煩,嘉樹亦陰涼。——【宋】劉攽<椿下獨坐>

正陽之月慝不作,氣候清和滿寥廓。——【宋】王十朋<提舶生日>

四月天氣佳,景風扇融和。葭灰轉仲呂,萬物熙以訛。——【明】王漸逵<壽區白齋梁毅所二同年七十一同四月生 其一>

仲呂變赤律,朱明臨芳辰。祥雲繞龍眠,郁郁還紛紛。——【清】梁佩蘭<桐城方依巖暨元配孫夫人雙壽詩>

是時也,是謂乏月,冬穀既盡,宿麥未登,宜賑乏絕,救飢窮。——【】韓鄂《四時纂要》

杜馥熏梅雨,荷香送麥秋。無勞置驛騎,文酒可(一作暗)相求。——【唐】崔翹<鄭郎中山亭>

從此客程君不見,麥秋梅雨徧江東。——【唐】羅隱<寄進士盧休>

清和穆鑠。宋惟乾巛。惟獄降靈。篤生我君。——【東漢】蔡邕<酸棗令劉熊碑詩 其一>

麥候始清和,涼雨銷炎燠。紅蓮搖弱荇,丹藤繞新竹。——【南齊】謝朓<出下館詩>

長嬴戒序,候正南訛。功資蕃育,氣應清和。——【宋】郊廟朝會歌辭<景德以後祀五方帝十六首 其五  赤帝降神用《高安》>

長嬴何蒼涼,大火不烘爆。燭龍西北死,踆烏東南蹙。——【明】鄭善夫<夏日嘆>

單車動夙夜,越境正炎節。星橋過客稀,火井蒸雲熱。——【唐】錢起<送薛判官赴蜀>

靈泉響東澗,灌木陰南岡。清飈扇炎節,吹我客衣裳。——【明末清初】施閏章<與隱龍耆舊別>

本文據相關文史資料綜合整理,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