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散文||【岁月中的外婆】■姚勇

 白云之边 2024-05-14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姚勇,年近不惑之龄,有管理学、金融学双本科之浅学。投身金融界十余载,略有心得,岂敢自矜经验丰富。
自幼酷爱文学,钟情翰墨,读书写作,乐此不疲,常文思泉涌,曾于诸刊略有拙作发表。自幼承之家训,为渔樵耕读,诗书传续,家风质直。余为仁善者,谦冲自牧。于生活中,善于感悟,融之于文,作总结以导人生。

 岁月中的外婆 

花桥不仅是一座桥的名字,更是一个村庄的称谓。幼时模糊的记忆里,那座桥曾是一座木桥,后来木桥变成了石拱桥。

每逢寒暑假,最渴望的就是去花桥,因为那里有外公外婆的疼爱。在外婆家,有的是快乐的童年时光,和小伙伴们嬉戏玩闹,上山挖野菜、摘野花,下田捞蝌蚪、和泥巴,上树摘果,下河抓鱼。记忆犹新的是咬一口胭脂李,外青内红,那酸甜的滋味弥漫在味蕾间,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无比怀念那个味道。

七八岁那年夏天正午,“鸡毛、鸭毛、换甲龟壳”,“货郎担”走街串巷摇着拨浪鼓吆喝着,声音由远及近,不多会耳边就响起了货郎用铁片敲糖的声音,由于之前和表弟用捡到的山乌龟壳换过糖,所以条件反射一般,兄弟俩同时咽了咽口水,麦芽糖太香太馋人了,外婆家也没有鸡毛鸭毛可以换糖;实在抵挡不住麦芽糖的诱惑,和表弟偷着拿了外公的旧拖鞋,换了五毛钱的糖,二一添作五,兄弟分而食之,吃的那叫喜笑颜开。外婆干完农活回来,发现我俩在吃糖,知道了换糖经过,急忙跑到村口,从货郎手里赎回拖鞋;知道干了坏事,我心里惴惴不安;直到外婆回家,左手拿着外公的塑料拖鞋,右手里提着一个黄色纸包,原来外婆又买了两块钱麦芽糖,笑着呼唤我和表弟吃糖,没有一句责骂。外公外婆知道我喜欢吃肉,几乎是隔天就要走几里山路,去买上一两斤猪肉。那个年代物资供应远不如现在,外婆总是喜欢在蒸肉下面铺上裹着米粉的干茄子,外婆总说让我多吃肉快快长大,慈爱的看着我大口吃肉,自己却只吃干茄子,不舍得吃肉。儿时的我也是懂事的,总是夹起最大的那块肉塞到外婆碗里。

十岁那年,涨大水的第二天,我和表弟还有几个小伙伴下河玩闹,水流湍急,我们难以站稳,更不用说游泳了。外公看到这种危险情况,立刻叫大舅追着我们上岸,表弟被罚跪了半天,我试着跪了一刻钟,膝盖疼得受不了,外婆看着心疼打起掩护,让我赶紧溜走;之后被外公教育了很久,外婆则和我说了很多民间传说中水鬼的故事,吓得我和表弟再不敢私自下河。现在想来还是当时外婆说的故事管用,人必须要有所敬畏。

再大一些,和几个小伙伴学着大人的样子吸烟喝酒。尽管被烟呛得咳嗽,被酒辣的眼泪直流,但觉得大人都觉得喜欢,我们也得尝试一下。外婆知道后,便拿出烟酒让我们再试试,试过烟酒后,既呛又辣,实在是不好吃,于是再三保证不再沾烟酒,到现在也确实没有学会这些;一直以为老人开展的是感化教育,后来才知道,外婆当时就是想让我们试试,想到这里我不禁笑出声,这也许就是老人的溺爱。

后来父亲病了,懵懵懂懂的我,只知道母亲脸上有太多的忧愁,父亲的气色也大不如前。父亲住院的那个冬天,我仍然待在外公家。父亲出院后,母亲为了生计在厂里打工,我住校上学,父亲则住在外婆家休养,外婆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亲,父亲总说外婆比母亲还要亲。外公知道学校的伙食不好,经常转车几次行程百余里,送来外婆做的粉蒸肉,少年的我内心被深深触动;想到父母憔悴的面容,想到外公外婆的关爱,下定决心不再虚度光阴。高考过后,外公拿着报纸指着高考榜单,对外婆说外孙上榜了,名列前茅;外婆不识字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不知道什么叫名列前茅,只知道我能上大学了,逢人就说外孙争气!很多年过去了,我才知道外公外婆一直精心保留着那份报纸。

毕业工作后,给外公外婆买了很多吃的穿的用的,外婆嘴上总说我乱花钱,心里却满是喜悦,因为她知道外孙心里总是惦记着她。世界上有一种温暖叫隔辈亲,有一种感动叫祖孙情。人间情深似海者,莫过于祖孙情!

清明节,和母亲、舅舅一起祭拜了外婆,跪在外婆坟前的我,口中念叨着感恩老人的关爱,外孙一直记着外婆,这也许就是祭奠的意义,不管我多大年纪,在外婆面前我始终是个孩子,让我能够重温孩童时幸福时光。

童年的记忆是最温暖的,那些铭记于心的美好是最真实的感受。珍藏的回忆里,有外婆饭菜的味道,有外公讲古时的回忆,有村子里古朴的小桥流水,还有外婆家小院里盛开的季节花朵。外公外婆善良淳朴、勤劳整洁,院子里种了很多果树,有枣、有梨、有李;时光荏苒,小院里的果树早已被外公换成了各种观赏植物。外婆已经去世多年,外公独自居住,但他一直精心照料着小院,把房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条。传说中的“千年矮”都被外公养成了一人高,老人还立志要将红豆杉苗培育成大树,只为我们过年小住时能欣赏片刻。

米饭香味传来,望着厨房里那口黑漆油亮的大铁锅,锅巴逐渐变得金黄酥脆,那些深埋在岁月中的美好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轻咬一口柴火锅巴饭,那是童年的味道。刹那间,对外婆的思念如决堤的洪水,此生再也无法品尝到外婆做的饭菜了。

记忆深处,总有这样一幅画面:盛夏时节,我在迷迷糊糊中被唤醒,外婆温和而又急切的唤声传来,她粗糙的手轻抚着我的脸庞。原来,我从中午睡到了深夜,四五岁的我白天玩得太累,昏睡过去,醒来时天已漆黑一片。外婆早已熬好了粥,一勺一勺地喂着我。那时昏暗的灯光下看不清外婆的模样,但她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刻在我的心里。

外婆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年幼时经历了旧社会的黑暗,年轻时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公社大食堂运动,遭遇过三年自然灾害,在那个特殊年代受尽了生活的苦难。那时吃不饱,只能以红薯野菜充饥;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又三年。她用勤劳的双手、柔弱的肩膀肩扛背挑,侍奉老人,养育两儿两女。后来生活好一点了,外婆依旧勤俭节约,母亲给她买的新衣服总是不舍得穿,有好吃的都留给后辈。外婆一生善良,孝老爱亲,乐于助人,邻里和睦,具备了所有的传统美德。她的一生是关怀着我们的一生,在她的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血脉,她甘愿做那冬日里的柴薪,燃烧自己温暖后辈,无怨无悔。

青山依旧在,风从远方来,外婆离开很多年了,但她的身影仿佛从未离开过。外婆是那样的平凡,然而她的伟大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外婆的爱和关怀,如同温暖的阳光,永远照耀在我的心间。每每想起外婆,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思念与眷恋,那是我对外婆最真挚的情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