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时间用在难点突破上

 新用户5345BAE7 2024-05-14 发布于江苏
《宝葫芦的秘密》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单元导语页中明确告诉我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二是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而书后的习题二中:“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正是对本单元两项语文要素的巧妙整合,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什么?笔者以为,针对这一习题,奶奶讲了哪些故事,并不是教学的难点,而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并讲给同学听,才是学生的学习难点,需要在课堂上,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达成课堂的学习目标。但在实际教学时,有老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并没有充分研究,而是只对童话故事特点加以关注,没有把童话特点与学生的语言实践有效整合在一起进行重点教学,以下这位老师的教学就很有代表性: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已经很神奇了,我们还可以把它变得更加神奇。除了文中提到的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可能还有刘一、陈二、孙七、周八、吴九、郑十,你可以选一个人来编一编,你想让他怎么得到宝葫芦都可以,一定要神奇一些,最好跟之前的不一样,最好让别人想不到。
生:陈二很爱种植植物,有一次在种一棵树的时候,树上居然结出来一个宝葫芦。
生:周八去商店里面买东西,结果抽奖抽到了一个葫芦,售货员开心地说:“恭喜你,你中奖了,奖品是一个宝葫芦。”
生:刘一有一天去河边捕鱼,把渔网往上一拽,结果捞上来一个宝葫芦。
生:吴九有一天捕到了一条金鱼,金鱼竟然会说话,金鱼说:“我可以帮你实现三个愿望。”吴九首先就要了一个宝葫芦。
师:太神奇了!同学们,我们把自己的愿望也加进去,用这样的方式说一说吧。
生:李四都有一条狗了,那我就要一只猫吧。我想要一只猫,只听“喵”的一声,我的眼前就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
生:妈妈让我收拾房间,我不想动,于是我对宝葫芦说:“帮我收拾房间。”于是,衣服立刻飞回了衣柜,房间变得整整齐齐了。……
我们从以上教学可以发现,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想象也非常丰富,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童话故事神奇这一特点,但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虽然表面上课堂很热闹,但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充分深入,学生的语言实践只停留在把意思表达出来,没有在突破语言实践的难点上下功夫。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让教学能够立足于本课的学习难点,应如何展开呢?不妨来看一看以下这位老师的教学。
师:老师班上有一个叫小梦的孩子,她被奶奶讲的故事吸引住了,也想来讲一讲。(播放录音:从前有个人叫张三,有一天,他在路上撞见了一个神仙,神仙给了他一个宝葫芦,他想吃水蜜桃,宝葫芦就给了他一盘水蜜桃。)
师:同学们,小梦讲的故事奇妙吗? (生摇头)
师:她是按照奶奶讲的内容讲的啊,为什么不奇妙呢?
生:她讲得不是很具体,过程没有讲清楚。
师:想要故事更奇妙,就需要我们添加丰富的想象,丰富故事的情节,也就是创编故事。
师:怎么创编故事,我们来看看课后练习题二是怎样说的。(出示课后练习题二)
生:要在已有内容上创编故事。 (师板贴:借助已有内容)
师:(出示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的故事内容)大家看,这些就是故事的已有内容,我们以张三的故事为例,大家想一想如何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生:我认为应该补充一些故事情节,比如张三在哪里撞见了神仙。
师:还有哪些情节需要补充?
生:神仙为什么给他宝葫芦。
生:宝葫芦是怎样帮助张三实现愿望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张三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
师:拟定好了思维导图,再去补充故事情节,故事内容就变得丰富多彩了。现在请你们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试着补充故事情节,完成思维导图。(师出示学习任务一。板贴:拟定思维导图。)
(学生自由选择故事,并完善其中的故事情节,再进行交流修改。)
师: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自己构思的思维导图来讲讲这个故事。请看——(师出示学习任务二。生自主练习讲故事。)
生:我要为大家讲一讲赵六的故事。有一天,勤奋的农夫赵六到地里翻地。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他想:“难道地下有宝贝吗?”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他坐到大树底下,一边擦汗,一边想:“如果挖出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了他的手心上。
师:请同学们根据评价表的内容评一评。(出示评价表)
宝葫芦故事会 1.能根据已有内容创编。★
2.故事情节完整。★★
3.发挥想象,体现奇妙之处。★★
生:我认为他可以得四颗星。
师:哪些地方还需要加油呢?
生:我觉得他的故事不是很奇妙,要是能把宝葫芦怎么帮助赵六实现愿望说得再奇妙一点就更有趣了。
师:你能试着把这个情节再创编一下吗?
生:我会这样想:宝葫芦嘴里念叨着咒语,只见几道金光闪现,大元宝就从天而降,“刷”地一下就落到了赵六的怀抱中。
师:大家说说,这样是不是更奇妙了……
以上教学,从课文中奶奶所讲的一则故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完善情节,画思维导图,再由扶到放,学生自己尝试选择故事进行情节完善,然后练习讲故事,并在评价中再进一步把故事说完整、说精彩。这一过程,既是学生的想象实践,也是学生的语言实践,不仅感受到童话故事的奇特,也在故事创编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的时间,运用于学生的学习难点突破之上,借助文本内容,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实践机会,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学生表达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将以上两个教学片段进行对比,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教学在追求学生思维的活跃、课堂气氛的热烈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把教学时间恰当运用,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学习的表面,而是聚焦于课堂学习的难点,有层次地步步推进,真正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得到积极的锻炼与提升。准确定位课堂学习的难点,给学生以指导,帮学生以方法,教学生以过程,真正指向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的教学,目标明确,策略得当,重点突出,看见学生的语文能力成长,值得我们加以学习和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