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高僧传》白话全译:译经之支楼迦谶、昙柯迦罗、康僧会

 昵称c88CV 2024-05-14 发布于广东

译经上--支楼迦谶、昙柯迦罗

支楼迦谶:讽诵群经,志存宣法

支楼迦谶,也译支娄迦谶,也直接称支谶。他原本是月支人,品行纯净深沉,气度通达明敏,以持戒精勤闻名。深入经藏讽诵群经,立志弘扬佛法。

他于汉灵帝时游化于洛阳一带,在汉光和、中平年间,他在洛阳翻译了大量佛经,是来到中国传播大乘佛教的创始人。

他翻译有《般若道行经》《般若三昧经》《首楞严经》,还有《阿阇世王经》《宝积经》等十多部经。因为时间较长,不知道他还翻译过哪些经典。道安大师校定以前的翻译佛经,经过他辩论考证文体风格,一些佛经好像是他所翻译。

他译的经都根据原经意旨,一点不加修饰,他可说是一个善于弘扬佛法精要的人了。他译完经,后来人们不知他的去向。

当时还有一个天竺国沙门竺佛朔,在汉灵帝时带着佛经远道来到中国,他也住在洛阳,着手转梵为汉的佛经翻译。他的翻本虽然滞涩偶有失宗旨之处,但抛弃华丽的文风留存朴素的本义,较深地保存了原经的含义。

《梁高僧传》白话全译:译经之支楼迦谶、昙柯迦罗、康僧会

竺佛朔又在光和二年,在洛阳译出《般舟三昧经》,支楼迦谶为其译经场作传言,河南洛阳孟福、张莲作笔受。

那时又有仿佛的男子安玄,是安息国人,性情守正清白,为人深沉有义理情致,诵读群经多有深入学习,他也在汉灵帝末年游于洛阳,因有功于朝廷,号称为骑都尉。他生性谦虚温良恭让,时常以法供佛礼忏等法事为己任。后来他逐渐学会了汉语,就立志宣扬佛经,经常与沙门讲道论义,世人都称他为都尉。

安玄和沙门严佛调共同译出了《法镜经》,由安玄口译梵文,严佛调作笔受,译出的佛经非常贴切原经旨趣,他们两人切磋翻译的水平被人称颂。

严佛调本是临淮(安徽凤阳)人,少年时代就非常聪明颖悟,还特别好学,世人都称呼他们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精当,号称后人难以比拟。

严佛调又撰写有《十慧》流传于世,安玄认为严佛调所译的经,精炼而不繁琐,全文巧妙。

还有天竺三藏法师支曜和康巨、康孟详等人,都以汉灵帝、汉献帝之际有聪慧博学的声誉,驰名于首都洛阳一带。支曜译出了《成具光明定意经》《小起本经》,康巨译出了《问地狱事经》,而且他的译本言语质朴,说理直接,不加修饰。康孟详译出了《中本起经》和《修行本起经》。

先是沙门昙果,在迦维罗卫国得到这些梵本,孟详和竺大力翻译为汉文。安玄说:孟详译的佛经,意趣美妙足以流传后世,让人们得以看见经中的玄旨。

《梁高僧传》白话全译:译经之支楼迦谶、昙柯迦罗、康僧会

昙柯迦罗:一睹佛经,深悟因果

昙柯迦罗,汉语意思是法时,原本是中天竺国人。他的家庭非常富裕,同时勤修佛法。

昙柯迦罗年少时就有很高才能,资质仪表超过常人,读书只看一遍就明白文意,喜欢学《四转陀论》,风云星象图谶运数变化他都极为擅长。他自己曾经说:“天下的文理我已经全部了知于心。”觉得再没有多少新知识值得他去学了。

二十五岁那一年,他进入一处僧舍,见到了《法胜阿毗昙心论》,无聊之际取来阅读,不想以他的聪颖智慧,一看之下竟是茫然不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就静下心来用心钻研,更是读得晕头转向。

他于是叹息道:“我学习累积知识这么多年,苦心埋头于书籍,纵横于知识海洋,所有知识一看便通,从不用翻阅两遍,不想今天看到这本佛经,远远超出我的思维理解,我一定要学透这里面深奥的道理!”

他就拿着这部经进入书房,请来一个比丘为他大致讲解,读诵学通之后,他终于深悟因果,知道三世因缘,这才知道佛经宏伟渊博,不是俗书所能及其万一。

从此他舍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而出家,精勤持诵大小乘经和诸部戒律。他领悟到佛教理趣,就想把佛法弘扬到各地,让更多人离苦得乐,不愿常住一处修行。

三国时期曹魏嘉平年间,他从天竺来到洛阳,当时魏国境内虽然有佛法,但人们认识多有讹误,还有好多僧人不守戒律,与一般在家人没啥区别。昙柯迦罗就制定斋戒礼忏的仪轨,举办正规的佛法活动。

他因原来的戒律过于曲折深奥和内容繁琐,佛教还未昌盛之时不宜使用,就译出了《僧祗戒心经》,教汉地僧人朝夕按照此经守戒修行。又请来梵僧建立受戒的规范仪式。

这就是中国佛教戒律传来的开始。后来,昙柯迦罗不知所终。

那个时候,又有一个外国来的僧人康僧铠,他也在嘉平末年来到洛阳,译出了《郁迦长者经》等四部经。还有一个安息国僧人昙帝,也擅长学习戒律,在曹魏正元年间来到洛阳,译出了《昙无德羯磨经》。再有一个们人帛延,不知是哪里人,也有才华和深厚的见解,在曹魏甘露年间,译出了《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共六部经,后来他也不知所终。

《梁高僧传》白话全译:译经之支楼迦谶、昙柯迦罗、康僧会

康僧会:笃志好学,明解三藏

康僧会,原是康居国人,祖先世代居住在天竺国。他的父亲因为从商,带着全家迁徙到了交趾。

康僧会十多岁时,父母双亡,守孝期满就出家为僧。他做事勤奋严格,为人高雅宽宏,有胆识魄力。他极为好学,不仅通晓佛教三藏,还博览中国六经,对天文图谶之学也多有涉猎。他擅长辩论,还很有文采。

当时孙权已经占有江东,而佛教还没有教化到这里。

起初有一个在家男信众叫支谦,字恭明,一名越,原来是月支人,游历到了汉地。在汉桓帝时期,支谶译出了许多佛经。又有一个人叫支亮,字纪明,跟从支谶学法。支谦又跟从支亮学习。

支谦博览群经,无不钻研透彻,就是世间的技艺他也多有学习,还遍学其他外道知识,精通六国语言。支谦长得细长黑瘦,眼睛多白而好处眸子是黄色,当时的人说:支郎支郎,眼中黄。

但他虽然身体瘦长,却充满智慧。汉献帝末年战乱时,他避难来到吴地,孙权听闻他的才能智慧,很高兴地召见了他,拜他为博士,让他辅导东宫太子,和韦曜等人共同辅佐太子学习。又因为他来自外国,所以吴国史书并没记载他的事迹。

从吴国黄武年到建兴年间,他译出了《维诘摩经》《大般泥洹经》《法句经》《瑞应本起经》等四十九部,全都译得切合经意,文辞典雅。他又依照《无量寿经》《中本起经》,制作了菩提连句梵呗赞颂的三契声调,又注释了《本生死经》,都流行于世。

当时吴国初弘佛法,还没有多大影响,康僧会想让佛法在江东振兴,建立浮图寺院,就来到吴国。

吴国赤乌十年,他初到建业,建了茅屋,安放佛像弘法,那时吴国初见沙门是什么模样。人们看到他僧人的样子却不知道僧人所行的道,以为他是异类。

《梁高僧传》白话全译:译经之支楼迦谶、昙柯迦罗、康僧会

官员就上奏孙权:“有胡人入境,自称是沙门,容貌和服饰都很奇异,与国人不同,应当去检查他一番。”

孙权比较有见识,就说:“以前汉明帝梦到金人,号称为佛。这个沙门莫非是佛遗传下来的风尚吗?不妨调查一下。”

孙权就召来康僧会,问他沙门是什么,有什么能力和灵验印证。

康僧会说:“如来入灭已经过了千年,但留下的遗骨舍利仍在世间照耀四方。以前天竺的阿育王,在天下建造八万四千座塔来供养舍利,这些塔寺就是象征如来传下的大法。”

孙权听了很不以为然,认为他是在自我吹嘘标榜,就对康僧会说:“你说世上有舍利,还有塔供养着,如果你能获利舍利,我也会为此造塔。但如果这是你荒诞不经的说辞,我有的是刑罚侍候你。”

康僧会说我能请来舍利,但请给我七天时间,孙权同意了。康僧会就对弟子们说:“大法的兴废,就在此一举,现在如果我们不能至诚求来舍利,以后无法弘扬佛法。”

他就和弟子们清洁斋室,把铜瓶放在桌上,虔诚地焚香行礼,以求舍利降临。可是过了七天,铜瓶中还是空空如也。

康僧会只好向吴王孙权请求再延期七天。可是期限结束,铜瓶中还是寂然无应。

康僧会和弟子们有些慌了,再向孙权请求延期第三个七天,好在孙权大度,也都同意了,就等着看他们的笑话。

《梁高僧传》白话全译:译经之支楼迦谶、昙柯迦罗、康僧会

康僧会对弟子们说:“孔子有言:文王死后,他的精神难道没有延续到我这里吗?舍利应该降临而我们仍然没有感应,哪还用得着吴王处罚,七天内再没有获得舍利,我当自杀以谢罪!”

二十一天马上就到了,最后一天傍晚仍然啥舍利也没见着,大家无不惊恐害怕。到了夜晚五更,突然听到铜瓶中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康僧会亲自去察看,果然瓶中出现了舍利。

第二天他拿着舍利呈献给孙权,满朝文武大臣观看,只见舍利放射五彩光芒照耀铜瓶。孙权接过铜瓶倒出舍利在一个铜盘上,舍利冲出来,竟把铜盘击碎。

孙权惊讶又严肃地站起来,连声赞叹:“果真是稀有难得的祥瑞!”

康僧会进言道:“舍利的威神不只是光芒耀眼而已,它就是劫火也烧不坏,金刚杵也不捣不碎。”

孙权想试试舍利是否有如此威力,就叫人来试试。康僧会又发誓祝愿:“经上说舍利之益覆盖天下,惠及众生,希望再降奇迹以显示舍利威灵。”

孙权叫来大力士敲击舍利,无论是用砧还是用锤,砸到舍利上,舍利毫发无损,砧锤却反被敲得凹陷进去。

孙权大为叹服,于是为舍利建塔,因为这是江东开始有第一座佛寺,就名叫建初寺,该寺地名就叫佛陀里。从此江东佛法昌盛。

到了孙权的孙子孙皓为帝时,他沉溺酒色,昏庸好杀,不仅废弃祭祀,还想毁坏佛寺。

孙皓有一天问:“佛法凭什么兴起?如果他是真正的神,与圣教经典一致,那么就保存它。如果不是,就应当全部毁弃它。”

《梁高僧传》白话全译:译经之支楼迦谶、昙柯迦罗、康僧会

群臣都说:“佛的威神不同于一般的神,这是康僧会当年感获瑞应得到舍利,先皇才建立的佛寺。现在如果没有确切依据全部将其焚毁,恐怕后患无穷。”

孙皓就派张昱去建初寺诘问康僧会。张昱极具辩才,属于当时雄辩无双的读书人,可是康僧会对他的诘难应口而答,文理清晰,机锋睿智,他们俩从早上一直辩论到傍晚,张昱都说不过康僧会。

张昱告辞出寺,康僧会送他到山门外。当时寺侧有祭祀其他神祗的庙,张昱就问他:“佛教流布如此之广,这些祭祀之处离你们寺庙如此之近,为什么他们不皈依佛教?”

康僧会说:“雷霆击毁山陵,但聋子却听不见,不是因为雷霆声音太小。如果道理通畅,那么万里之外也会有人响应。如果道理阻塞,近如楚越两地也不能相通。”

张昱回来向孙皓汇报,赞叹康僧会辩才无碍,应对如流,他的才华不是自己可以相比的,希望皇上明察。

孙皓就大集群臣,以车马请来康僧会。孙皓问他:“佛教明白地说有善恶报应,具体指的是什么?”

康僧会对道:“贤明的皇帝以孝敬和仁慈作为榜样治理天下,那么红色的神乌就会飞翔而来,百岁老人就会出现在世上;以仁德化育万物,甘甜的泉水就会涌现,大地也能长出嘉禾。善有吉祥瑞像,反之,恶也如此。所以行恶即使再隐蔽,也会被鬼神察获而惩罚,行恶明显就会被人得而诛之。《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诗经》说和乐平易是文王那样的君子,祈求福报不行奸邪之事。虽然这些都是儒教的言论,但佛教也早已作了明示。”

孙皓说:“虽然你讲的是这么一回事,但既然周孔之道已经宣说了,还用佛教干什么用?”

康僧会说:“周公、孔子所言只是大略以身边现象说浅显的道理,但释教却深入解释善恶的由来和果报。所以行恶就会地狱漫长的痛苦,修善就会有天宫长远的幸福。以此劝善止恶,不是更好吗?”

孙皓听了无言以对。可他虽然听闻了正法,却并没有多少改变,残暴昏庸依旧。

《梁高僧传》白话全译:译经之支楼迦谶、昙柯迦罗、康僧会

后来他派遣宿卫兵--宫中警卫部队--到皇宫整治花园,在地下挖出一座金佛像,高达几尺,呈献给他。孙皓对金像非常蔑视,让人把像摆放在便溺之处,每天以尿浇像,拿这事和群臣取笑作乐。

可是没多久,孙皓全身肿起老高,尤其私处痛不可当,呼救之声响彻宫中。

朝中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占卜,禀报这是因为他冒犯了大神所致,哪怕到各处祈祷也永远不能痊愈。宫中有一个妃子信奉佛法,就说:“陛下可以去佛寺祈求不?也许能治好这病。”

孙皓抬头说道:“佛神真的比其他神更了不起吗?”

妃子说:“佛是大神,他神无可比拟者。”

孙皓这才醒悟过来,急忙向佛祈祷。可是他已经痛得站不起来,就请来佛像放在床边,他以香汤沐浴几十遍后,在床上跪着叩头对佛忏悔,自陈其罪。也是奇怪,只一会儿时间,他所有的病痛都减轻了。

孙皓就派使者到寺里请求康僧会来为自己说法。康僧会进宫来,孙皓仔细询问罪福的原因,康僧会全面细致地作了解说,孙皓本来有悟性,一听之下欣喜异常,恳求康僧会拿沙门戒律给他看。

僧中戒律本是禁秘,不许拿出给俗人看的,康僧会就取来本业三百五十愿,分作二百五十件事,行住坐卧都为了众生解脱沉沦之苦。孙皓见到佛的大愿如此深广,更加增添向往之情,就请求给他受五戒。

受戒后,十天时间孙皓的病就全好了。孙皓就将康僧会所住持的建初寺大加整修装饰,宣告宗室全都信奉佛法。

康僧会从此常在孙吴朝中讲经说法,因为孙皓生性凶残粗暴,领悟不了其中甚深妙义,就说那些因果报应和浅近的道理让他开心。

《梁高僧传》白话全译:译经之支楼迦谶、昙柯迦罗、康僧会

康僧会在建初寺译出了许多佛经,有《阿难念弥经》《镜面王经》《察微王经》《梵皇王经》《道品》《六度集经》等,译编了《小品般若》《六度集经》《杂譬喻经》等。都翻译得准确生动,文理公正。

他还传下了泥洹呗声,声调慈悲清亮,成为一代范式。他还注释了《安般守计经》《法镜经》《道树经》三经,并作了经序,用词文雅易懂,含意深刻,一同流传于世。

到了吴天纪四年四月,孙皓投降晋朝,九月染病而亡,这是晋武帝太康元年的事。

到了晋成帝咸和年间,叛臣苏峻作乱,放火烧了康僧会所建造的塔,司空何充后来就重修佛塔。

平西将军赵诱,其家世代不信佛法,对三宝傲慢无礼。他进入建初寺对僧人们说道:“我早就听说过这座塔经常大放光明,全是荒诞不经的传闻。我要是不能亲眼看到,就不信佛。”

他才说完,塔中就放射出五色光芒,照耀得全寺锦绣璀璨。看得赵诱顿时汗毛直竖,从此大加敬信,他就在建初寺东面的又建了一座小塔。这种事远点说是佛的感应,近点来说也藉由康僧会教化之功。所以寺里画出康僧会的像,一直流传到今天。东晋大臣、文学家和书法家孙绰为之作赞:

会公箫瑟,实惟令质。

心无近累,情有余逸。

属此幽夜,振彼成黜。

超然远诣,卓矣高出。

有记载说:其实是孙皓试验锤击舍利,而不是孙权。我考察孙皓想要毁坏佛寺,诸大臣都说:康僧会感得瑞应,先皇孙权才创立建初寺。由此知道,感应得舍利出现一定是在孙权时期。所以好多史家传记都说,孙权感得舍利出现在宫中,后来经过验证,出现了更神奇的事,或许是孙皓所为。

此外,除了弘法译经,制糖技术也是康僧会传到中国。

《梁高僧传》白话全译:译经之支楼迦谶、昙柯迦罗、康僧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