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易引发稽查的20个税务风险点

 万里潮涌 2024-05-14 发布于北京

下面就简单罗列比较高发的风险点,朋友们可以对照着看一下,提前做好准备。

1、长亏不倒

公司成立多年一直亏损,但还是坚持运营,平时都靠老板或股东往里面垫钱,这也经常对应着大额的“其他应付款”。话说这样的“活雷锋”,就像那黑夜中的荧火虫,是那么的鲜明呀。

2、购销背离

常见情况主要有:

采购的进项发票名称是A,销售的销项发票名称却是B,驴唇不对马嘴;

以公司A的名义采购原材料,用公司B的名义销售成品,结果公司A账面留下一大堆存货没有消化,而公司B没有采购、生产,凭空多了产品并且销售出去。

3、税负异常波动

与同行业相比,增值税负率、所得税负率异常波动,偏离幅度太高。

4、存货过高

这种常见于销售产品未确认收入,通过个人卡收取销售款,因而未结转成本。

5、房租无票

这种常见于公司正常经营,注册时使用租赁合同,但房东个人不开具发票,因而发票系统中无房租发票信息,税务系统数据比对时,非常容易就能发现问题。

6、大额往来款长期挂账

常见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科目,存在大额往来款项且与业务规模明显不符。

7、虚列工资

一些公司为了帮高收入员工降低个税,会虚列工资表,增加一些非公司员工的工资,或是将工资分摊到低收入员工头上去申报个人所得税。

8、暂估入账

季度末或年度末,利用暂估入账的漏洞,虚构未取得发票的采购暂估款项并多列成本,以此降低利润,实现少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9、家企不分

一些老板,习惯把公司当作自己家的,把公司的钱当作家庭的钱,经常随意支取,或是以费用报销的形式,把个人消费/家庭消费算到公司头上。从常理看好似没什么问题,但这种认知和处理方式是大错特错。

公司是独立的法律主体,拥有法人人格和独立财产权。要是把公司资产和个人资产混为一谈,形成“家企混同”,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就很难得到法律认可,一旦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公司的风险就会传导给个人和家庭,公司的现金流会吞噬掉家庭的现金流,从而给家庭带来毁灭式打击。

10、各统计口径数据不一致

向税务局、统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局、银行等机构报送的数据口径不一致,大家不知道有几个真假“美猴王”。

11、大量现金交易

话说这都2024年了,智能手机换了一茬又一茬的,还有多少人用现金呢?

12、连续盈利从不分红

这种“不差钱”的老板或股东,投入真金白银承担风险,却不用任何回报,真是商界的“白求恩同志”。

13、关联交易价格异常

有些公司利用关联公司之间相互销售截留利润,但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明显不符。

14、大额无清单发票

例如存在大额或大量的“办公费”入账却没有发票清单。

15、发票满额开具

总是贴着限额的上限开具发票,“恰好”可以享受免税或低税率的优惠政策,这种“巧合”的业务数据还真是少见哦。

16、新成立公司频繁发票增量异常

不用说,公司刚成立就订单不断,又一颗创业“新星”冉冉升起。

17、成本费用率异常

税务机关只想采访一下:和同行相比,为什么你们的成本能控制得这么好/差?

18、工资个税偏低或长期低薪

有些公司为了满足员工们不交个税的愿望,申报工资时都按5000元,税务机关也会发出灵魂拷问:既让马儿跑,还能让马儿不吃䓍,请问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19、大量与主业关联不大的服务类发票

存在大量/大额的“餐饮费”、“会议费”、“咨询费”、“技术服务费”之类的服务类发票,明显不合常理。

20、以明显不合理价格处置资产

公司以明显高价从股东或其他个人手中购买如车辆等资产,或以明显低价把资产出售给个人。

大家可以对照看一下,自己中了几条呢?

如果喜欢今天这篇文章,点个【在看】,先赞后看,月入百万图片图片图片

联系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