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拖延症根治手册(第一版)

 heaven张君峰 2024-05-15 发布于陕西

这可能是全网把拖延症剖析得最透彻的一篇文章,如果你想根治拖延懒散,请花一点时间读完它,它会成为你改变的开始。

本篇文章将提供1个治本的方法+12个治标的方法(视频中只有4个方法),后续还会不断更新,请关注我们的动态。

--  开 始  --

拖延症为什么总是戒不掉呢?是因为我们自控力不足,还是因为我们太完美主义了,或者是因为外界诱惑太多了...你觉得哪一个才是根本原因?

其实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拖延症就像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我们常用的一些方法,比如:早起计划、番茄闹钟、2分钟法则、多巴胺戒断等等,这些顶多就是在修剪“枝叶”,根本没有触达“树根”。所以要不了多久,拖延这棵树又会长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走不出拖延症的死循环,翻来覆去,直到被搞得情绪崩溃。

图片

这篇文章会帮你解决三个问题。

1、带你搞清拖延症的病根到底是什么?这棵大树是怎么长起来的?

2、提供1个斩断树根的方法,它可以治本、治根。

3、提供12个修剪枝叶的方法,这些方法是用来治标的,辅助你在治本的同时,能够快速行动起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用。

我漫长的拖延症斗争史告诉我,一定要把斩断树根剪掉枝叶配合起来,一定要标本兼治,这才是解决拖延症的最好方案!

图片

病根是什么?

----------------------------------

首先,让我们来彻底搞清楚拖延症的病根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大脑里,有两套系统:一头大象一个骑象人

大象指的是我们的无意识。本能、情感、直觉,这些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动产生的念头、情绪、行为都归大象来管,它是个自动化系统。也就是在我们意识到之前,大象就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了。

骑象人就正好相反,他是控制化系统,是我们的有意识的思考、克制,帮我们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行动的。

图片

大象和骑象人就是一对矛盾体。他们互相博弈、互相协作,表面看起来是骑象人操控着大象。实际大象的力量更强大。你看一下,有没有过这种情况:

看到柠檬嘴里就有酸酸的感觉,想到打游戏就开心,想到作业还没写就焦虑,这些无意识的念头都是大象的作用,你很难控制。不单单是念头,大象还自动化处理我们的行动,比如说一边想事情一边走路,走到家门口才反应过来已经到家了,至于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看到什么都没印象,我们是无意识靠着经验自动到家的。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大象这个自动化系统,这个无意识,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就掌握了你大脑的控制权。注意了!我们的拖延症,就是从这头大象开始的。

图片

拖延症的怪圈

我们来回忆一下拖延症的具体细节,看看这头大象是怎么把你变成重度拖延症的:

当你刚要开始一个任务的时候,无意识的大象,就自动跳出了很多难以察觉的念头:这个事情好烦啊!如果做不成怎么办呢?今天一定要做吗!这样做达不到我的预期啊!拖了这么久了,还来得及吗?...

你都意识不到,你在想这些的时候,这些无意识的念头已经就逐渐引导出一些细微的焦虑情绪,一种淡淡烦躁感,油然而生。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会自动触发对应焦虑情绪的保护机制,那头大象会让你本能地去寻找快乐以安抚焦虑,于是我们就会比平时更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大象会告诉你:“既然这么烦就先别弄了'、'先玩一会再说吧'...

图片

但是问题就在于,如果我们真的放下眼前的任务去做其他事,我们会“只玩一会儿'吗?不会的。“只玩一会儿”其实会引发后续一系列的行为。你打开微博,看到某个大瓜上了热搜,然后刷了一圈,讨论得不够详细,于是又去知乎b站上看看大V们是怎么分析的,“咦?结果发现最近有个动漫挺火的要不要追一下……”,不知不觉间,几个小时过去了。

你发现了吗?我们的行为不是孤立的,我们每个动作都是触发下一个动作的提示,我们会根据刚刚完成的动作,来决定下一步怎么做。这样的行为占比甚至可以高达40%。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被引导的,所以我们会沉浸在娱乐里难以自拔。就这样,我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了,一天结束了啊!任务的进度条是0。

图片

而且注意了,你从“无意识的杂念”“想要逃避去做其他事”这个加工过程是毫秒级的,大象会自动处理整个过程,我们很难清醒地觉察到自己的心理过程,骑象人又怎么会去帮你控制呢?都意识不到,就别提控制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一整天的拖延,竟然是源于你早上的一个无意识的念头,想不到吧!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这一次的任务的失败,又会让你对自己的后面的任务,产生更多无意识的杂念,引发更多比焦虑更复杂的负面情绪,比如:负罪感、恐惧感、忆往忧来,最后就变得更容易逃避,如此这般,我们正式进入了拖延症的怪圈中。

图片

如果我们长时间掉入这个怪圈里,会衍生出一些更糟糕的问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反反复复的启动任务--失败,启动任务--失败,我们没有成就感,即使不停地打游戏、刷手机也会觉得“无聊”,这种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后,你会诞生一种无聊倾向:就是那种明明已经玩腻了,甚至都有点痛苦了,但是就是停不下来。

有研究表明:无聊倾向能通过降低个体生命意义感,进而导致对手机产生过度依赖。(姚梦萍等,2016)。

在这种“无聊倾向”里,你会很自然地认为一切的根源是什么?--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是个废柴!甚至认为生命都没有太多意义,这就是归因错误啊,它会导致我们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消极,更加依赖手机娱乐,这样就演变成了习得性无助

就像有一个网友总结的,他说:每次拖延以后我都会陷入半抑郁状态,从最初的说服自己去行动,到最终说服自己只要好好活着就好了

所以你看,拖延就是由这个怪圈,和怪圈衍生的问题导致的。我们要解决拖延该怎么做?就得从这个怪圈入手,最好从怪圈的起点处就截断,把拖延扼杀在襁褓里。

图片

管理无意识


再看看那张怪圈图,怪圈的起点是什么?

图片

无意识这头大象产生念头然后念头滋生负面情绪,情绪又引发行为。其实你想想,这些无意识的念头,“担心任务达不到预期”、“幻想失败后的结果”...这些都是我们的大象根据过往的经验自动去假设出来的,后面产生的焦虑情绪,也完全是随着假想诞生的,这些情况在当下并没有发生,我们完全没必要提前预支焦虑情绪,这些都是假的。

所以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在无意识的念头刚刚产生的时候,就尽快停止它,让拖延症的怪圈根本没有机会进行下去。否则一旦负面情绪产生了,那想停止就难了。

总而言之,要斩断怪圈的起点,就是要去管理无意识那头大象。这个听起来好像是很抽象的一件事,我举一个例子吧。

大家都有上课溜号的经历吧?溜号其实就是无意识的大象在控制你,让你胡思乱想嘛。那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停止这种胡思乱想,把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课堂上呢?答案就是:”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在溜号“的时候,你在觉察到自己溜号的那一瞬间,你的注意力自然就回到课堂上了,溜号自然就停止了。

你看,大象的特点就是,你发现到它了,它就停在那了。所以只要意识到你正在无意识,就能打断无意识的怪圈往下发展,无意识就没有机会去滋生情绪和行为,否则你无意识的时间一旦久了,情绪和逃避都产生了,那就晚了。

但难就难在这,因为我们很难时时刻刻觉察到我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什么。我们的大脑总是会稍不留神,就被大象带入无意识的状态里。你溜号的时候,能觉察到你正在溜号吗?玩游戏的时候,会很清晰地意识到你的手是怎么打在键盘上的吗?不会的。你完全沉浸在了这个游戏里,那头大象在尽情驰骋在自动化的海洋里嗨皮,让你越陷越深。

所以现在我们懂了,保持清醒的觉察力,才能够管理无意识那头大象。在溜号的时候,要尽快意识到自己在溜号;胡思乱想的时候,要能够觉察到自己正在越陷越深,而不是陷入无意识不能自拔。

那怎么保持清醒的觉察力呢?我们需要去找一个实用的方法。于是我就开始往这个方向研究。我了解到有一个方法非常有效,我们国家的射击队运动员,以及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在用,那就是正念

图片

治根方法:正念

----------------------------------

正念其实很简单,我们先来做一个小练习:随意拿起你身边的一个东西,观察一下它,只是看着它,什么都不想,就是单纯地看,你会发现你坚持不了几秒,你的思绪就已经乱飞了,然后半天才能回过神来,“哎呦!我要观察它。”然后过几秒,大脑又想入非非了....

这就是一个正念的训练过程,正念就是端正自己的念头,你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去集中注意力:觉察当下不做评判。什么意思呢?

01

觉察当下

NO·1

比如我在洗碗,就要清晰地意识到“我正在洗碗”,专注地去感受洗碗的过程,碗是什么样的、手是怎么动的,不去想多余的事情,也不带多余的情绪去评判洗碗这件事情,只是单纯地观察;

或者你正在走路,那你就要清晰地意识到“我正在脚踏实地走在路上”,去感受脚与地面接触的感觉、去观察自己怎么样一步步挪动自己的脚,同样也是单纯地觉察,不评判。

所以正念就是不管在做什么想什么,都要对当下这件事情保持全然觉知,但是不去评判这件事的好坏对错。

相信正在看文章的你,会觉得这样有点傻,为什么要强调这么简单的事呢?这对拖延症能有啥帮助?我一开始也这么想,但是我试着正念了一小段时间以后,发现它对停止无意识、调节焦虑、改善拖延,真的非常有效果。

因为正念的第一步就是“有意识地觉察当下”,我就利用几天时间试了一下“觉察”我当下的行为,每天就花个几分钟,有时候刷牙的时候专注觉察一下刷牙,有时候躺在床上专注觉察一下自己的呼吸。这些不起眼的小训练,表面上看着和拖延症没啥关系,但是它潜移默化地是提升了我的觉察能力。记得有一天,我刚起床,半睡半醒之间,脑海里突然跳出一个清醒的意识:嘿!我正在做什么呢?

图片

这个时候我才注意到,我正在把手伸向手机,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每天只要一睁开眼睛,我就会下意识地去摸手机,这个动作已经自然到像喝水、上厕所一样不用经过大脑,完全自动化,然后我就会被手机里的各种信息,牵扯出无数的念头情绪(负面情绪为主),紧接着情绪又会引发我产生赖床的行,不知不觉就玩了个把小时,这不就是我们上面讲的怪圈嘛,而怪圈的开端就是我早上一醒来,无意识地拿起手机这个小动作,我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是拖延问题的起源。

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吗?意识你正在无意识,你才有可能打断那个怪圈。只有觉察到我正在拿手机,才会有“我可以放下手机去干点别的”这个选项。正念它提升的就是你的这个觉察力,训练的就是你从愣神到回神的速度,减少的就是你被无意识的大象绑架的频率。

我们每一天都会无数次地陷入这个怪圈,我们要在每一次怪圈刚要开始的时候,就立刻觉察到,让它没机会往下发展,而不是每次都陷进去半天了还不自知,这对拖延人士来说,是个重要的改变。

02

不做评判

NO·2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觉察到了你在无意识,但是负面情绪已经产生了,那个情绪逼着你要去逃避一下。也就是说,你觉察到了无意识,但是你还是拗不过那个想躺平的心。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别忘了正念除了“觉察当下”,还有一个重点:“不做评判”。这点恰好可以帮我们进行情绪调节。

以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当我面对任务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根据喜恶去评判这个任务,容易还是繁琐,好做还是难做,这些评判就会让我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情绪达到峰值的时候,那我大概率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去拖延放纵。

但假如在这个时候,我没有随着情绪立刻做出反应,而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用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不评判它的好坏,就把它当成一种生理感觉去单纯地观察,你就会发现情绪这个东西,一旦你旁观它,它就会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你度过情绪小段“峰值时刻”,情绪的力量就会减弱,你可以试试去这样观察情绪。

图片

有一次,我拖延了好几天,心里非常焦虑、烦躁,什么都不想做。然后我试着用正念的方法,先觉察一下,我意识到自己正处在焦虑的情绪中,接着我没有再随着情绪去做任何动作,而是原地静止,像观察一个新鲜物品一样去观察这个焦虑的情绪,我不去评判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就是观察一下它是什么样的。我发现这个情绪会让我的心跳加速呼吸变快,但它其实就只是一种生理感觉,如果我不采取任何行动,它们并不能把我怎么样,何况这些情绪完全就是我胡思乱想假想出来的,对当下的我来说,这些胡思乱想是没什么意义的。既然如此,那我现在就不管它,深呼吸几次,把注意力放在鼻尖的呼吸上,深呼吸几次以后,我就发现情绪这股能量,它开始逐渐变弱,然后就慢慢消失了。

这就是正念不评判的一个小技巧,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把情绪当作一个简单的生理反应,这就在情绪和行为之间创造一个巨大的选择空间,一个负面情绪不一定要产生一个负面行动。因为说到底,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如果你被情绪刺激做出了错误的行为,那这个情绪才对你产生了负面作用,如果你接纳情绪,不随着情绪产生后续的行动,那这个情绪对你来说就没有什么好坏对错,那个怪圈就被你终结了。这就是正念的不评判。

图片

所以总的来说,正念这个训练就是要保持觉察、管理无意识,让怪圈没有机会往下发展;同时还要学会不做评判,接纳情绪,斩断情绪对我们行为的控制,这样就可以把拖延症的怪圈给断掉,这才是治本、治根

刚开始用正念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没过几分钟,还是会被无意识的大象牵着走,可能要玩了好几个小时后才意识到要保持觉察,你会发现情绪来的时候那股力量,你没法接纳它,没法不评判,你还是会逃避、拖延。我们对大象的管理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它是我们长期习惯的大脑怪圈,所以我们用正念去训练大脑是需要花一点时间的,治本嘛,肯定需要些时间

与此同时,我们也别忘了治标,也就是修剪拖延症那棵树的枝叶,前面我们说过治本和治标要结合起来才行。因为有时候除了大象这个根本原因,也有很多其他因素在加重我们的拖延,比如:状态问题、习惯问题、社交圈的影响、环境的干扰,甚至生理上的原因。这些虽然不是根本原因,但也需要我们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所以,下面我精选了12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它们的作用是帮助你来治标,把治本和治标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彻底告别拖延。当然,12个方法并不是全部,我还会持续更新一些实用方法,力求把天下最有用的戒拖方法分享给你,帮助你彻底根除拖延。

图片

治标:12个小方法

----------------------------------

01

立刻行动法

NO·1

第一个方法叫:立刻行动法。想象一下,假如你现在特别不想洗头发(长头发的同学应该很有感触),怎么样才能让自己马上洗呢?答案就是:趁自己大脑还没反应过来,马上把洗发露抹在头上这样你就不得不洗了。这里的秘诀就是“不要思考,手快过脑!”。趁着大象还没有开始想东想西,立刻动手。否则你的大脑一旦开始琢磨起来。洗头的那种麻麻烦烦的画面就跳出来了。从你开始想要不要洗那一刻,你就掉入了无意识的怪圈里。

所以,一定要记住'手快过脑,不要思考',立刻去做,不要再给大脑胡思乱想的机会,不让大象有一丝丝的可趁之机。

有人可能会说:工作和学习对我来说太难了,我做不到立刻行动!那也没关系,这个方法的秘诀就是一定要从生活上各种无关的小事开始,先从你不排斥的小事开始立刻行动,要回复信息就立刻回,不要等一会儿再回,要打扫房间就现在打扫,不要回头再打扫,所有经过你手上的小事,能当下解决都当下解决,绝不拖泥带水,慢慢养成一种惯性,这样你的无意识就会逐渐习惯这样快刀斩乱麻的节奏,它会潜移默化地帮助你改善在工作学习上的拖延,这属于曲线救国。

我同事还有一个经验,就是每次面对不想做的工作,心里默念一句话:越不想做,我就非要做,接着倒数三秒,什么都不想,像马上开动。这句口号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刚刚清醒的意识,下达一个指令,趁着还没开始无意识,赶快先行动。你也可以给自己设定一句能激励自己的口号,然后倒数三秒立刻行动,就像一个机器人得到指令一样,你试试看。

02

即时满足工作法

NO·2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你这个立刻行动法有点道理,但是抱歉!我没办法立刻行动,因为我的任务是个很长的任务,我得先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先做A,再做B,再做C,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OK!你一旦这么想,就陷入了做计划的思维,这个时候咱们就得换一个方法了。

做计划的思路本身没错,但是对于拖延人士,尤其是对于喜欢思前想后的人来说,这个思路不适用,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我一旦去'做计划',那头大象就会告诉我:“嗯!计划很棒,明天再说”。

为什么?因为思考计划的过程就是在忆往忧来,你要花很多时间去想:我该怎么做呀?我明天做啥?我做不完咋办?早几天怎么没开始做呢?----一旦开始想这些,那就完了!你从有意识的理性思考,跳回到成无意识的胡思乱想,你又掉到怪圈里了。

我并不是说做计划不好,问题是我们目前的重点是根治拖延啊,不是去思考一个完美计划。所以我们需要换一种工作模式来帮助我立刻启动。想象一下,我们正在玩超级马里奥,你的快感是不是来自于过程中每一步去踩小怪、吃金币,有谁会记得我们的计划原本是救公主呢?

图片

所以我们的工作模式也可以模拟游戏,'先迈出一小步—创造即时满足--然后继续迈出一小步',而不是“先思考计划--然后开始行动--最后获得满足感”。把漫长的延迟满足闭环,切割成无数个即时满足的小闭环,这样我们每走一步都能获得一个心理动力。

比如:

  • 把准备毕业论文,变成构思论文15分钟;

  • 做项目ppt,变成看别人ppt10分钟;

  • 把看书学习,变成看3页书

  • ...

这些都可以,工作量你自己定。或者你也可以定时间,比如做完5分钟你今天就算是'完成日'了。5分钟后还要不要继续做?管它呢!你别去想5分钟以后的事,你就只管当下,只看眼前这一步,眼光“短”一点,先完成这一小步再说。

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之所以拖延,就是因为没有完成感的那种消极体验,现在我们创造一点即时满足,就会让大脑尝到甜头,不再那么排斥做任务。

为了强化这种满足感,我们还可以加一点小仪式。最简单的就是完成以后大声喊出来:我完成了!我太棒了!这看起来挺中二的一种仪式,无形中也能起到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你看乒乓球运动员,每赢一个球都要喊一下,这样做既是震慑对手,也是激励自己的情绪。

我们还可以把成果可视化。有位金牌销售,他每打完一个电话,就会往杯子里丢一个曲别针,然后眼看着那个曲别针越来越多,给他的正向激励越来越强。这就是“成果可视化”。你也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比如现在很流行的任务日历,每完成一小步就画一个大大的对勾,让自己的成果更直观刺激。

图片

当然,你也可以给自己真实的奖励:一点美食,或者出去走一走。只要这个奖励和根治拖延症的目标不违背就好,你不能说我工作了10分钟,接下来一周我都打游戏,这样等于把一点点进步当作自己放纵的借口,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其实以我个人的经验上来看,最好的奖励就是:做完一件事带给我的'完成感'。还记得上次全神贯注工作学习,回过头看那种感觉其实挺美好的,充实的快乐比打多少游戏、看多少网剧都要开心。而且我试验下来发现一个关键,就是你只要工作10分钟,甚至5分钟,你就很容易持续工作下去,我们行为很容易保持一个惯性,一旦开始行动,继续下去就比较容易了。

即时满足工作法”不是一个让我们获得最终成功的策略,但是它是一个让你有所行动的方法,它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你此时此刻的行动,它的核心思想其实是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主张:努力控制你能控制的事,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你迈出的一小步,是你解决拖延症的一大步。

03

最差目标法

NO·3

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我们之所以迟迟拖着不肯行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完美主义强迫症,总想着做到完美,我要做到100分、80分!所以一想到要花很多精力,才能达到我要的效果,就会感觉心烦,迟迟不肯动手。因为完美主义,我们的任务被戴上了“痛苦面具”,我们潜意识里会觉得任务很难。

现在我们接触了正念不评判的概念,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想法,都是我们人为强加的,我们要把这层'痛苦面具'扒掉,让做任务变得不那么痛苦,我们就更容易迈出改变的步伐。

怎么做呢?既然完成比完美更重要,那我们就换一个思路,我们不要完美的结果,我们要一个“最差的结果”!是的,你没看错,我们就要一个“最差的结果”!

比如原本我的目标是要一个出色的视频脚本,现在我的目标改成“写一期最简单的视频脚本”。这总容易了吧!

我自己就试验过一次,原本我写东西是要精雕细琢,开头写的不满意就一直卡在开头,直到写出自己满意的才开始往下写,现在我不这么做了,我就不停地打字,写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脑子里想什么都打出来,不求最好,但求最差,不求完美,只求完成。诶!结果写完了我发现,这个“最差”也没有差到哪里去啊,而且在这个最差版本的基础上,我稍微一改动都会比原来好一点,这样就会一次比一次好,产生一种“进步感”。最最关键的是,我用“最差”当做目标,我的心理压力就没有了,我就不会去害怕写脚本了好难啊!我只要写一个最差的就行,无形中我就开启了第一步了。有一个网友分享,他自己在写论文的时候就是靠着这个方法,成功完成了一篇不错的论文。要写论文的小伙伴,可以马上去试试。

图片

这个最差目标法,它有点像程序开发里的敏捷开发,或者创业圈比较流行的精益创业,它强调的是,你先启动,搞出一个最小原型(MVP),再差也没关系,然后再慢慢迭代。它的重点是降低你对任务结果的预期,降低你的心理负担,然后让你在任务迭代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进步感”、“成就感”。它还可以和即时满足工作法结合一下,即时满足工作法要求我们把任务切割,把写一篇文章,变成写一个开头,现在我们再利用最差目标法,把任务进一步改成“写一个最差的开头”。这样我们开始干活的心理压力就更小了。

记住,只有一件事最重要,那就是“有所行动”。即使这个行动的质量再差,这一步迈得再小,也没关系。

--  小 结  --

立刻行动法、即时满足法、最差目标法,这三个方法都是帮助我们开启行动的,立刻行动法强调我们不要进入无意识的自动化怪圈,即时满足法要求我们降低任务的难度,最差目标法让我们降低对任务结果的期待感。他们共同的作用就是把“开启行动的门槛”降低、削平,让处于高度拖延的我们,不费力气就能踏出第一步。

这几个降低行动门槛的方法,不仅仅是方法,也是我们做事的原则。前面我们介绍的正念,以及后面我们要讲的新方法,你都要利用这个原则去实践,千万不要给自己心理设置层层障碍,要甩掉包袱、毫无负担,你才能立刻动起来。下面这几个方法,是针对拖延症的“关键时刻”给出解决办法。

04

早起清单法

NO·4

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有两个时刻非常重要,一个就是早上你刚睁开眼那一刹那,起床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节点,你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如果你早上一起来就拿手机玩,那你这一天拖延的概率就非常高。如果你早上一醒来,没有拿手机,而是直接去洗漱、吃早餐,顺便做点运动,或者读点书,那你今天大概率是有效率的一天。记得我们说过自动化的怪圈吗,我们的行动不是随机的,而是一连串的。

我们还可以从多巴胺分泌的角度来理解。多巴胺代表我们做事情的动力值、期望值。期望值越高的事,我们分泌的多巴胺就越多。比如娱乐、吃垃圾食品、出去旅游,这种事情的多巴胺分泌的就多,而工作、学习这类延迟满足的活动,我们的动力值相对就要低很多,所以分泌的多巴胺就少。

图片

从高多巴胺的活动过度到低多巴胺的活动是很难的。所以如果你早上起来,先是happy了半天,然后再去学习,你很难进入状态。

所以早上起来,我们一定要借助一些方法,避免我们早起就做高多巴胺的事情,你可以准备一张纸,上面写下来3件早上起床可以做的事,不要多,就列两三个小事,可以在下面这些事里选取:洗漱、整理房间、吃早餐、读10分钟书、背几个单词、打一个电话、发邮件、做10个俯卧撑... ,然后把这个清单放在床头柜,或者贴在墙上。

早上起来以后,不要拿手机玩,不要去娱乐,只能够做清单上的事情,想象自己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只能根据清单的指令去做事。每完成一个,就在事项后面打一个大大的对勾(增加即时满足感)。其实你只要做了一件,你就已经打破了你过去的惯性了,你就已经在改变了,你只要完成了一件事,你就又获得了那个久违的完成感了。

趁着早上起来懵懵懂懂这个这个拖延频发的关键时刻,让早起清单给自己下达指令。我们就按照指令去做事,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开始。

05

任务搭桥法

NO·5

当然除了早上以外,还有一个时刻很关键,就是从娱乐状态切换到工作状态那一瞬间,超级难!

有时候我们明明已经玩腻了,甚至都玩得有点痛苦了,但是就是不想停下来去工作。这其实就是玩得太久了,大脑已经习惯娱乐模式了,大脑是有惯性的。前面我们说过,娱乐是高多巴胺行为,学习是低多巴胺行为,从高多巴胺行为切换到低多巴胺行为,是不顺畅的。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你都可以试一下:任务搭桥

你可以拿出一张纸,左边写上你想做的事(比如玩手机、看剧),右边写上你该做的事(具体的工作项目、学习任务)。我们想做的事是高多巴胺的,该做的事是低多巴胺的,它们之间总有一个鸿沟,一下子跳过去很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找一个替代项目,在两者之间搭一个桥。这个替代项目需要是中多巴胺的行为,大脑没有那么排斥,同时又和我们该做的事有关联线索,就好像在这两者之间搭一个桥一样过渡一下。

举个例子:写一篇财经稿子是我该做的事,看最新网剧是我想做的事,这个时候我就可以考虑把看网剧,替换成看金融财经类的纪录片、电影或者网剧,没准就能给我的稿子提供素材,一旦发现有点用的素材,我就顺手把它记下来,然后想着反正都动笔了,我就再写点吧,很自然地就去写稿子了,这个纪录片就是一个桥。

我就给自己列了各种各样的“桥”,写在一张纸上,每当我在娱乐之后和工作之前那个纠结阶段,我就打开看看,有哪些替代项目可以做,然后逐渐过渡到工作状态上。我发现原来我除了固定的那几个娱乐项目,还有很多有价值的选择。

接着我会再用即时满足工作法、最差目标法之类的,配合着使用。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脑洞打开一下,试着列几个你的“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要么是单调地工作,要么就是固定的那么几个娱乐项目,总是在两个有限的选择里来回跳跃,其实玩和工作中间是有巨大选择空间的,有一些替代项目既有休闲娱乐功能,又和工作学习有点关联。

比如:

  • 看与工作有点关系的影视作品

  • 看一个高分纪录片

  • 读一些高质量的短篇小说

  • 看高分知识类综艺

  • 找一本读得进去的书看两页

  • 打扫房间

  • 运动5分钟

  • 正念练习5分钟

  • 洗个冷水澡

  • 练一篇字

  • 给你敬佩的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工作经验

  • 看一篇深度文章

  • 回忆一下自己最开心的时光

  • ...

关键就只有一个:打破固有状态,创造新体验!改变是靠你感性的体验驱动的。所以关键是创造新体验,哪怕是一件和任务完全无关的小事,也OK。

--  小 结  --

上面两个方法是针对拖延的“关键时刻”的解决方案。当然这里我不得不说,对于更重度一些的拖延症人士来说,上面的方法可能还是有点困难,因为他处于一种无法自我驱动的状态,这种状态我深有体会。

有时候人就像陀螺一样,靠自己很难转动起来,非得别人抽你一下才行。这就让我想到国外比较流行的'嗜酒者互诫协会',他们有一个'戒酒十二步法',你知道第一步是什么吗?就是承认:我自己在戒酒这件事上无能为力。这样看起来很悲观,但是背后隐含的道理是:我承认目前我靠自己内部调整效果有限,那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外部力量上。这其实也是一种思路。如果你是重度拖延症人士,在你还没有建立强大的自我之前,借助一下外部力量是很有必要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力量就是'他人的力量'。

06

借助他力法

NO·6

心理学家陈海贤提到过一个案例,有一个浙大学生,马上毕业了,结果他每在窝在宿舍打游戏,门都不出,眼看着就要被退学了,但他就是一直拖着不复习。别人劝他,他也听不进去,他说自己想明白了,大不了就去干体力活,有口饭吃就行。一个人拖延到这种状态了,逻辑都自洽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

陈老师问了他一个问题,说:“假设你已经顺利毕业了,那么回顾这个过程,你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结果他说:“那我至少要让自己的作息正常起来,按时去食堂吃饭。”于是陈海贤老师就让他从这件小事做起。

结果第二天这个同学去食堂打饭,遇到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正好在备战GRE,想要找个人来一起提醒早起,于是他们两个就约定好互相监督,就这样过了几天这位同学的状态就逐渐好转了。在这个案例里面,这个学生状态很差,但是在朋友的督促下,他还是从死宅模式切换到了学习模式。

图片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我们很多行为其实是被他人塑造的。我们就像一个不断熵增的系统,天然趋向混乱,这个时候引入外力,才能进行熵减。

所以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增加点变数,打破常态。加一些打卡群、看学习直播、或者参加活动认识朋友,当然这些都太常见的。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通过他人的介入,让自己不敢再拖延。比如你可以制造一些外部承诺,让自己没有退路,不完成就社死。

有一个企业家托马斯·弗兰克(Thomas Frank)他希望自己每天早起,于是他就预先设定的一条推特,大概的内容是:“现在是6点10分,我没有起床,因为我很懒!回复此条信息,你将获得5美元。”这条信息每天早上6点10分都会自动发送,所以他必须要赶在这个时间以前起床,关闭自动发送,否则他不仅会社死,还会有金钱损失。

我们拖延,是因为达摩克里斯之剑没有悬在我们头上。借助他力,就是要找一把剑放在头上。

07

获取正向反馈

NO·7

另外一个借助外部力量的方法,很多人容易忽略,但是非常有效,那就是:想办法获取他人的正向反馈

很多人平时学习和工作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只输入,不输出',不懂得发送给外界来获得反馈。

其实你可以尝试把自己做的东西输出一下,从别人那里获得正向的反馈,给自己带来动力。

像我有时候就把别人给我内容的好评截图存下来,没事看一看,激励一下积极情绪。

如果你是一个备考的人,有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和小伙伴互相考题、考背单词,这样也是一种获得反馈的方法。

总而言之你要想办法把自己做的事发送给外界,以此获得反馈,一定不能闭门造车。闭门造车的人是最容易半途而废的,因为他没有外部的正向反馈不断刺激他,他很容易质疑自己。

《认知觉醒》里有一句话说得好,你要的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如果你实在没什么可输出的,那你可以主动去找你敬佩的人聊天,闲聊都可以,问问他最近在做什么,有什么新进展,这种闲聊也是一种输出并获得反馈的方式。积极的人往往带有很强的正向感染力,和他们聊一聊你还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总而言之就是你要给自己封闭的系统里,引入点外部的变量

08

改造环境诱因

NO·8

我们可以依靠的外部力量不止是他人的力量,我们身处的外部环境也在时时刻刻地影响我们的行为。我们大脑里那头无意识大象,对环境特别敏感,很容易受到各种细节的干扰,有时候你走进一个屋子里,莫名其妙的感到压抑或者莫名其妙的感觉开心,其实都是环境里的一些诱因,诱发了我们的无意识,从而让我们产生了情绪,你往往都意识不到。

那怎么样借助环境的力量呢?

现在你就可以做一件事,扫描一下周围的环境,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每一个人事物,把它们都当作成一个诱因,一个暗示,那么哪些诱因是诱发你去娱乐?哪些诱因是在诱发你快工作呢?

比如像手机,它搁在我手边,没过几分钟我就会想打开刷一下,那个书架摆在那里,每次看到我都有一种想读书的感觉,我们总是被环境里的各种诱因所支配。所以改造我们的环境诱因,会无形中帮我们改善拖延。

改造环境是有方法的,首先要识别:哪些是好诱因,哪些是坏诱因?然后要做的就是:让好诱因显而易见,让坏诱因难得一见。

比如像闹钟、台灯、书架、笔记本这些都是好诱因,要把它们放在更明显的位置。另外你也可以自己去创造一些好诱因,比如把你喜欢的金句、励志偶像的照片贴在显眼的地方,或者把你自己最辉煌时期的照片贴起来,再有像手机屏保、电脑屏保设置成任务提醒,写上“你只要做5分钟就好”(并且定期更换,因为看习惯了就又会变成无意识)。总之要把所有的好诱因识别出来,让它们显而易见、随处可见。

图片

那相对应的就是要让坏诱因不易被看见。工作桌上尽可能简洁,游戏机、手机锁起来,房间不要太过杂乱。离床尽量远一点,因为你和床的距离与你自律程度成正比。手机里娱乐相关的App的位置要隐藏的深一点,把娱乐App调成灰色让它们看起来没啥吸引力。

仅仅是这样还不够,你还要让好诱因简单易行,让坏诱因难以实行

比如书是个好诱因,我们不仅是要把书放在明显的位置上,还要把书打开到要读的那一页,然后放一个便签纸,写上:你只要读5分钟,今天就完成了一件事!或者像我要拍视频,那我就提前一天晚上把所有仪器设备都架好,我只要站在那就可以拍摄了。要让这些好诱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上手行动。

相对应的就是要让坏诱因难以实行,增加你“干坏事”的成本。

文坛巨匠雨果老爷子,他非常爱出席各种社交场合,是个重度拖延症患者,出版社每次和他约稿都被鸽,有一次实在不能再拖了,雨果老爷子就干了一件事,他把所有的衣服都锁在了箱子里,除了一条大披肩,没有任何衣服,然后他就只能乖乖呆在房间里写书,《巴黎圣母院》就是这么诞生的,其实他用的就是让坏诱因难以实行的方法

图片

你要花点时间设计你的环境场,卧室、客厅、工位、学习桌。而且一旦设定了一个环境场,就不要破坏它,这桌子用来学习,就不要在那娱乐,因为所谓的环境场,就是我们潜意识里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一旦强化了就很难改变了。你自己好像感受不到环境的威力,但是你的无意识大象它能感受到,你很容易被环境诱导再次陷入自动化的怪圈。

如果在改造环境过后,你发现收效甚微,或者是你的条件不允许去改造环境。那么,我建议你一定要出去,换个环境,去自习室、图书馆、书店,咖啡厅都可以。“走出去”的方法对我来说简单粗暴并且很有效,一旦我周边的人都在工作学习,我进入状态的速度会加快很多;而我待在家里,效率明显低太多了。

以上,是借助外部力量的三个方法,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特殊的改善拖延方法。

09

拖延记录表

NO·9

拖延记录表,不是一般的流水账日记,也不是让你去反思人生,这里的日记要更简单一些,它仅仅需要你针对每次拖延症的细节简单回顾一下,动手记一记,就可以了。

准备一个小本子,或者就用手机也可以,然后设置闹钟,每两个小时响一次,一旦闹钟响了,就把我们这两个小时里拖延的具体情况以及原因记下来,脑子里要去回顾我是大概从哪个时刻开始拖延了,具体是什么导致我们拖延,是哪个人的一句话,还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动作,或者是哪一个环境的诱因导致的。

就记两点:哪个时刻,具体原因。比如

  • 早上8:00起床直接拿起手机看,刷手机赖床1小时。

  • 下午3:21突然想听音乐,结果打开电脑发现爱看的综艺更新了,看了45分钟。

这个记录的过程就像做X光片一样,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导致拖延的细节,那个我们不仔细辨认,就会忽略的细节。

比如,我就发现,每次屋子里温度里稍微高一点,我就呼吸不是很顺畅,这个时候我就不自主地站起来走一走,然后我会很自然地拿起手机玩,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

还有记录显示,有好几次都是身边的小伙伴一打开手机玩游戏,声音传到我耳朵里,我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也拿起手机看一会儿。

你也可以试试找出导致你拖延的那些'魔鬼的细'。

当然,我们不要把拖延记录当作一个任务,更不要为自己高频率的拖延感到自责,只是当作一种休息时候随手记的小事,降低自己对于任务的抗拒感,甚至你可以简单的随手写下几个关键词:午饭后,看到网剧更新了,就看了两集。

重点仅仅是脑子里有回顾一些细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去发现一些不经意间错过的细节。时间一长以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一些重复性的行为,拖延发生的时间规律。然后你就可以针对性地就改善。

而且,最好是记在手机上,或者随身携带个笔记本也可以,每次就花个20秒记一下就好。

拖延记录表本身就是一个调动大脑去思考、去觉察的过程,它和我们工作状态是比较接近的,它可以通过记录的方式,定时地让我们的大脑回到一个清晰地觉察状态,从而打破娱乐和发呆状态下的无意识。让我们的大脑逐渐适应工作状态。关键是让你的拖延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有时间、有具体细节的行为,这样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

10

荣耀回忆法

NO·10

这个方法需要我们回忆一下,你从出生到现在,肯定有过高光时刻吧。没有过吗?那总有过一个阶段,自己处于比较自律的状态吧,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个阶段。为什么那个时候,你的状态那么好呢?这个荣耀回忆法,就是要我们回顾人生的那个阶段,去重新体验一下自己当年的光辉岁月,顺便想一下,自己为什么在那个阶段会那么积极自律呢?

你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比如当年的照片、视频,或者物品,帮助你回忆的情绪更饱满。甚至你可以找当年你一起奋斗的小伙伴一起聊聊,找到当年那种激情的岁月。

图片

这个回忆方法类似于冥想一样,它可以调节我们的情绪,调动我们久违的激情,同时它有一个重点,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当年那种积极状态的具体原因。

比如,我的同事高中有一个阶段非常努力勤奋,为什么呢?当时有一个辅导班的老师,特别的有耐心,教给她很多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帮助她在做题的过程中,获得很多正向反馈,所以她就爱上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从这个回忆里,我们就能发现两个重点,就是当时驱动她自律的原因,一个是借助他人力量,另一个是获得正向反馈。这两个方法是对她这个人比较有效果的,所以她现在也可以去利用这两个方法来改善拖延。

在回忆荣耀的时候,你很容易产生两种情绪,一个是觉得自己现在不一样了,自己颓废了,产生沮丧感和愧疚感。另一个情绪是觉得自己现在面临的任务更困难了,产生畏惧感。

其实我们要理解一点就是不要去惧怕暂时的困难,不要被情绪带入到怪圈里。你想想,你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了0分,害怕被家长骂自己,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现在回归头来看,那些都是笑谈而已,你现在的困难也一样,未来某一天你会觉得现在的困难,也不过就是一件小儿科的事而已

所以你不需要愧疚,你要做的是通过荣耀回忆找回你自己那颗初心,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找到当时自律的根本原因,只要方法找对了,你就会自律起来。

找一个舒适的环境,一个宁静的夜晚,或者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让自己很舒服,去试试荣耀回忆吧!ps:把手机静音...

11

生理调整法

NO·11

有的时候,我们拖延,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那就是:身体出了一点小问题。一般有这么三种情况:

1、如果你长期熬夜导致的生物钟不规律,早上起来的时候你总会觉得没精神,会很累,有一种昏沉感,很想躺着,这样就很难调起积极性。

2、体脂比较高,内脏脂肪偏高,这样肠胃消化容易紊乱,这样会导致急躁、易怒,做事情没有耐心,做一会儿就烦。

3、血糖低,容易萎靡不振,总是没有气力。

所以有时候我们懒,不是自制力有问题,可能是身体出了点小问题,但我们自己看不到这两者的联系。

图片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生理上入手,调整生理状态,身体好了,你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会变得积极阳光起来。有这么几个tips:

1、不要熬夜,哪怕睡眠少、睡得晚,但至少也要规律,最好在每天的11点之前睡觉。

2、不要吃宵夜,不要吃辣、油、腻、冷的东西,饮食最好清淡为主,降低内脏脂肪,降低消化压力,这样你的摄入的能量才能更均衡的分配给你的全身。

3、晚上睡前不要喝水,白天可以多喝水,晚上临睡前尽量少喝水。

4、适量运动,以绿色运动为主,到自然里散步,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不要过度运动,不要做高强度运动。

所以,你可以不管拖延的事,先从自己的生理问题开始调节,当你的身体状态达到一个良好水平的时候,你的拖延可能会自然而然就改善了。

12

习惯叠加法

NO·12

有一些人,你看着他很自律,其实并不是他意志力比你高,而是他在那个特定的阶段,他内在的心态、他外部的环境,恰好都很合适,各种内因外缘促使让他处于一种习惯性的积极的状态里。就像有一句话说的:自律的最高境界是习惯。

如果我们能借助方法,把好行为变成习惯,其实这就是在利用无意识那头大象,当我们可以无意识地做一些好行为,自律的习惯就养成了。

具体怎么做呢?有一个方法叫习惯叠加,就是就是把你想要培养的新习惯和已有的旧习惯叠起来,用一个公式来说就是:每当[旧习惯]之后,我将[新习惯]。比如说:

每当我早上洗漱完,我会写下当天的待办事项

每当我写完待办事项,我会背一个单词

每当我吃完午餐,我会闭目养神1分钟

每当我晚上回到家,我会做10个俯卧撑

每当我躺在床上,我就正念5分钟

就这样叠加。

前面我们说过,行为不是孤立的,每个动作都成为触发下一个动作的提示。洗完手就会擦干手,擦完手发现纸巾没有了,于是打来购物软件买纸巾,在看购物软件的时候,发现上周看中的衣服正好打折就顺手买了。我们经常会根据刚刚完成的动作,来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所以把新习惯旧习惯叠加起来,就更容易把新习惯固定下来,旧习惯就像一个触发器,把新习惯给自然带出来。

在对付拖延症这件事上,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地利用习惯叠加这个方法,准备一张纸,左边记录每天的固定习惯,注意了,除了习惯你还要记一下每天一定会发生的事(比如:起床、穿鞋子、吃午饭、上厕所等等)。右边记录你想要培养的新习惯。然后把你的新习惯放在日常生活中的最佳位置,看看放在哪个时段最有可能成功,按照这个清单来培养,一开始也不用多,按照小步子原理培养一两个就好了,大概一周左右就能养成,到时候你再添加新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呢,习惯的动作一定要具体,你不能说当我午休的时候我会看学习笔记,那你是午休前还是午休后呢,是看5分钟还是10分钟呢,不够具体就指导不了行动,可以改成:当我午睡前,我会看5分钟学习笔记,这样就具体可执行了。

以上,我们提供了12个治标的方法,你在用正念这个治本的方法来训练觉察力和情绪调节力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一些治标的小方法来使用。别着急一口气吃个胖子,慢慢来,会更快!

图片

写在最后的话

----------------------------------

我自己的拖延经历,比大多数人都波折。我曾经以为自己没救了,所有方法对我都没用,因为我处于'瘫痪状态',动都不想动。但今天我想说,我走出来了!要相信你的意志力不是0,根治拖延症没有你想的那么难,甚至要快得多,我们往往会高估了自己的懒惰周期。

很多人心目中的改变曲线是线性的,得靠自己一点点慢慢积累改变,但是《掌控习惯》的作者在总结大量想要改变的人的经历后,发现实际上,人们的改变曲线不是线性的,而是有一个临界点效应。也就是说,一开始你会觉得变化不大,甚至会感到有一点小失望,这一小段叫做“失望谷地”,只要当你稍微持续一下,过了临界点,你就会获得一种习惯的力量,改变的速度就会加快,超出你的预期。

图片

而且你要做的其实不多,我的视频提到了这些方法,找一个你最喜欢的去试试看,先迈出一小步。哪怕你现在躺在被窝里,你都可以正念一下觉察一下自己躺在被窝的感觉,所以你一定要试一试。哪怕只创造一个微小的变量,它都会带给你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哪怕这个体验就只有1分钟,那也是你僵化生活里的一个突破口,漆黑长夜里的一道流光,它会成为你下一步行动的动力。

要相信,一起都在变化,你也会改变!

okay!看到这里的同学,恭喜你看完了一篇超过一万七千字的长文,给自己鼓个掌吧!《拖延症根治手册》目前只是第一版,我还会持续更新它,我想把更多有关拖延症的最新研究、实用方法、还有大家的真实经验分享出来,所以记得关注”南北大师兄“这个公众号,标记成“星标”,不要错过我们的最新干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