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本书,助我走出人生低谷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4-05-15 发布于云南
讲一段我自己的故事。
在这段故事中,我不是主角,三本书才是。

一切要从2009年的那个夏天说起,随着一次失业的到来,一切再次归零,毕业已近十年,一切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我进入人生一段长时间的低谷。
这个时候的我一来没有工作,二来更没有方向,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我还能做些什么,于是就是把自己关在家里,每日唉声叹气。 
太太建议我先不要找工作,在家里休息一段时间,自己好好想想。
想来也只好如此了。
我没有想到的,这段休息的日子,成为我受用至今的财富。
每天早上做好饭送太太上班,之后的时间就都是自己的,即将无事可做,我就开始读书。
在此期间有三书对我影响巨大。
第一本,是《易经》
研究《易经》是从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开始的,通过这本书,对《易经》有了初始的理解,再后来就是是遇到了傅佩荣老师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正好那时候在网上可以找到大量傅佩荣老师的视频和音频,就买来书,一边听一边读一边记笔记,中午随便吃上一点东西,然后再接着学,天黑之前把晚饭做好。
傅老师的讲解非常生动,声音也非常的亲切,他会不断的回到易经本身,去解释每一卦,每一爻出现的原因,听着让人着迷,就像破案一样,时而冥思苦想,时而拍案叫绝,总之就有一种想彻底搞明白的欲望。
学习《易经》的时候我是非常投入的,有的时候一天下来也只习得两三卦,可是一抬头却发现天已经黑了,充分体验到了古人“躲进小楼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的境界。后来读到一本叫《心流》的书,说进入心流时会感觉时间飞逝而不觉,我想到的案例,就是自己当年学易的时候。
学习《周易》的过程就像在看一部又一部的电影,每个卦都是一部电影,然后从第一爻到最后一爻,就是电影主题之下,主人公处在不同的位置时所得到的不同的命运,这对理解自己的处境是非常有帮助的,人生就如同一卦一爻一样,总有起起落落,吉凶悔吝实在是再平常不过之事,吉不足喜,悔不应悔,关键是在于当下如何面对,如何选择。
后来加入德鲁克青年社区做公益讲师,在出差的时候,我经常在飞机上把64卦图打开,像小九九一样背诵他们彼此之间的关联,直到今天还记得置旁边的人惊诧的目光于不顾,以至于直到今天,可以脱口而出64卦的全部内容。
再后来,我开始学习占卦,这又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通过占卦不断地复习《易经》,同时去感受身边的一草一木之枯荣,顿觉世间之神奇。比如2012年,当我决定前往北京加入德鲁克学院时,郑重的用筹策给自己占到复卦,一阳初起,在节气代表冬至,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但是春天已经开始在最底处孕育,隐喻一切从零开始。
这不正是我当时处境最好的描述吗?
第二本书,是《论语》
学习《论语》的感觉又有所不同,多少年后,有一次听樊登读书叫到读论语的感受,我瞬间和他有了共情。在原来的印象里,《论语》只是一篇篇的要求考试的短句,只觉得辛苦和无聊,但当真正进入到了孔子的世界时,把这些场景和自己的现实一一契合之下,顿有醍醐灌顶之感。每一句话,似乎都是为自己所说,每一句话,都充满力量。
同时还是从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开始,这本书让我产生了对《论语》最初的兴趣,接着,还是傅佩荣先生的《论语译读》,正好我在优酷上找到了傅佩荣讲解论语的全部内容,还是喜马拉雅上无数的音频资料,一遍一遍,认真的听,边听边记。
学到什么程度,2013年,当我有机会面见傅老师,并坐在他的课堂上之时,我发现一切就如同我坐在家里的电脑前一般,所有的场景,甚至傅老师所有的话语都已经在脑海中出现过无数遍。
有意思的是,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会经常会用德鲁克来注解,比如孔子说道“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我就在旁边注解上:我能贡献什么;比如孔子说道“举直措诸枉,则民服,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我在旁边注解上:人事决策是组织的价值观,如此等等,这也是多少年后我一直想写一本“当孔子遇见德鲁克”这本书的原因,甚至我的公众号还有一段时间被更改为“子曰德鲁克”。
把《易经》和《论语》放在一起很有趣,《易经》讲的是变化,《论语》则告诉你不管怎样变,你自己不要变的部分是什么。感受到外部的变,又能把握自己的不变,我们在世间的立身处世就可以更加从容了。
那时候,我总是喜欢用一句话来鼓舞自己: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第三本书,是德鲁克的书
这个时候,我又想起那本曾经对自己帮助很大的《管理的实践》,于是就从当当网上买了一整套的德鲁克全集,一边读书一边写博客,打算认认真的补上管理这堂课。
当时这些文章都发表了163网易博客之上,前几天找到了原来的用户名和密码,但是进去一看,一切早已经物是人非,所有的文章都消失了,也是一件憾事。
虽然不记得写了多少,但记得写了很多,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德鲁克的大门开始向我打开。
是的,这三本书就是我在人生最底谷时助我走出人生至暗时刻的利器。
如果我们去读雷.克拉克的《大创业家》,埃隆.马斯克的《硅谷钢铁侠》就会知道,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使命越高远,你所需要的挫折就可能会越大,我们总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候走入至暗时刻,或早或晚。
什么是“至暗时刻”?它说的是,在遭遇了逆境、挫折或打击后,人生中的那段灰暗痛苦的时光,整个世界一片阴霾看不清现实,看不到方向。也许你会有一段长时间的低落、抑郁、迷茫、自我怀疑,甚至是一段伸手不见五指的“人生谷底”。
“至暗时刻”的到来,从表面上看当然是个十分巨大的打击,但实际上却往往是那个能将一个人从定式中唤醒的东西,一旦唤醒,既往习惯的循环就会被打破,新的可能就会出现。

用什么来唤醒呢?
如果你觉得此时无助,那么读书就是最好的助力,最好的朋友,永远不会背叛,永远都会相伴左右,无论是高歌猛进之时,还是坠落谷底之时。
古希腊时期,人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好像有一个精灵,当你看到感兴趣的书的时候,内心的精灵会发出呼唤,此时,人好似听到了鼓声,会不由自主地向前迈进。每个人的兴趣都不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书籍,白送你也不会看,对于感兴趣的书籍则会四处寻找,一旦发现,如获至宝。
期待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精灵,那么则无论人生处于什么时刻,都有亦师亦友的书籍陪伴左右,则人生无论何时都会充满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