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罚款换短期流量?最高法:处罚前科较多,或面临从重处罚

 熊猫法律星球 2024-05-15 发布于黑龙江

👆学习合同编关键要点👆

近年来,广告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为了博取眼球和流量,开始采用各种争议性的营销手段。椰树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期,椰树集团因其“擦边广告”被罚40万元。

事实上,这也不是椰树集团第一次因为发布此类广告而被处罚了。早在2009年,椰树就因在公交车上投放印有“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等文字的广告,被罚款1000元,而在其后的数年里,更是“屡教不改”,多次因为“擦边广告”被处罚。

01

“黑红也是红”?

“法无禁止即可为”?

椰树集团因发布使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商业营销的广告,以及使用诸如“用椰子(汁)擦乳”“南太平洋美女很少'飞机场’”等违背公序良俗的广告语,被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罚40万元。

不可否认,椰树集团的擦边广告成功吸引了大量关注和流量。根据专业数据平台显示,椰树集团在事件发生后的短短几天内,其抖音账号粉丝量大幅增加,点赞量、评论量和转发量也显著提升。

然而,这种短期利益是建立在法律和道德边界之上的。企业通过争议广告获得流量,但同时也在社会中树立了不良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违反了《广告法》,最终付出了法律代价。

根据《广告法》第九条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

当某些行为并未受到法律的明文禁止,却被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处罚时,行为人常常以“法无禁止即可为”为论点进行自我辩解。但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一原则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法律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规范企业行为,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椰树集团多次因擦边广告被罚,但每次都选择“硬刚”而非悔改,这种态度本身就值得反思。法律不是儿戏,企业应当认真对待法律规定,避免触碰法律底线。

02

“卖惨式辩解”却不悔改?

近些年,椰树集团多次因为涉及擦边的广告被相关部门处罚。更有网友戏称:“椰树每年不是在交罚款,就是在交罚款的路上。”尽管广告已被撤下,椰树集团随后发布的“一担心”“两不服”声明,仍为自己被罚叫屈。

图源:海南椰树集团微博

椰树集团发布的“一担心”“两不服”声明中,关于“名牌被毁”“砸掉员工饭碗”“椰农椰子卖不出去”等内容,被网友们解读出含有“卖惨式辩解”的意味。

《行政处罚法》中已经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对于有关部门的处罚有所“不服”,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进行申辩,而不应利用舆论进行“道德绑架”。

在最高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案例库【案号:(2022)豫05行终159号】案件中,其裁判要旨指出,行政处罚应当遵循过罚相当原则,即无过不罚、小过小罚、大过重罚,避免过罚明显失当。法院应当通过着重审查行政相对人的过错程度和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主客观两个维度,准确判断“过”的大小,充分考量过罚“相当”的因素,包括处罚前科、违法所得、悔错态度及经济能力等情形,合理判定行政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合理合法行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有效实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如果按照上述裁判基调,在椰树的多次涉嫌擦边广告营销的“前科”之下,椰树集团如果不引起重视,不纠正这种错误的营销方式,恐怕要面临更重的处罚。

03

合法合规,远离擦边球

争议广告的泛滥,不仅对企业自身形象造成损害,也对整个广告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广告本应是传递品牌价值和产品信息的重要途径,但当广告变成低俗、争议的代名词时,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同感都会受到影响。

以2017年某食品品牌的广告为例,该品牌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发布了一组极具争议的广告,内容涉及暴力和色情。虽然短期内获得了大量流量,但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并罚款50万元。这一事件不仅让该品牌遭受重创,也让整个食品行业的广告宣传蒙上了一层阴影。

争议广告的泛滥,还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恶化。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对社会风尚有着重要影响。当低俗、争议的广告大量出现时,会对社会价值观产生负面导向,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尤为严重。

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应当坚持合法合规,避免触碰法律红线。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企业应当自觉遵守广告法的规定,远离低俗和争议内容。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但创新不能以违反法律和社会伦理为代价。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应当追求创意和美感,传递正能量和健康的价值观。

企业应当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广告不仅是传递产品信息的工具,更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通过高质量的广告宣传,树立正面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04

结语

椰树集团的擦边广告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企业在追求流量和曝光度的同时,必须坚守法律底线和社会伦理。广告宣传应当传递正能量和健康的价值观,避免低俗和争议内容。

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维护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合同无从下手?与高云教练一起探索合同奥秘!通过比对法、案分析和要点梳理三大策略,系统化地掌握合同编的核心要义。

我们将细致比对民法典的征求意见稿和定稿,深入解析司法解释的制定逻辑和深层意义,确保您能在比较中深刻理解并掌握关键知识点。扫描下方二维码,开启您的专业提升之旅,在法律领域领先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