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粒粒皆辛苦”没体验过,让他们珍惜粮食,难着呢

 过河小卒2008 2024-05-15 发布于河北

      今天在餐厅值班的夏老师晒出了他在餐厅里拍到的几张学生把几乎没吃的饭菜随处乱丢的照片,作为60后的他,经历过灾荒年,所以对粮食格外珍惜,看到了这些10后们那样糟蹋粮食,他实在是义愤填膺,不吐不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校群里同是60后的贺老师,也在群里附和: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浪费可耻!夏老师意犹未尽,又加了一句“没看到半盘半盘倒的饭菜,更是触目惊心!”


  李绅的《锄禾》,有的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倒背如流了。可是又能怎样呢?知道懂得是一回事儿,体验到并践行是另一回事。学生只是从课本上知道农民伯伯的稼穑之苦,他们欠缺的就是没有体验过这种农民的苦。如果他们亲眼见证了,并且参与实践了一粒种子从选种子到拌种子,再到施肥耕种,除草喷药,收割脱粒,颗粒归仓的全过程,他们才会感同身受,他们才会对碗里的每一粒儿粮食都格外珍惜。

  我之所以珍惜粮食,丢到桌上的米粒也要捡起来放进嘴里吃掉,甚至过分到已经有点酸的米汤,生霉的馒头,也舍不得扔掉,倒不是经历过饥饿,就是参加过农业劳动。


  赤日炎炎下,我光着脊梁在地里割麦子,背上都被太阳晒掉了一层皮,在穿上衬衫的时候,汗水刺激得皮肤火烧火燎地疼;双手也磨得有了燎泡,往往等不及它自行消散,用针挑破了,挤出一泡水儿,疼得好几天都不敢洗手;正中午错过了晌午饭,一家人在地里抢农时,我穿着短袖衣服,把麦子抱到脱粒机前,麦芒蛰得我浑身刺挠,奇痒无比;天气高温,高负荷的劳动,挥汗如雨,汗水流进了眼里,刺激得眼睁不开,流进嘴里,舔一舔,咸咸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自己参加农业工作的全过程,不去体验农民的辛苦,这些生在蜜罐里的学生们。他们得到的“辛苦”只是一个概念,“粒粒皆辛苦”只是一句诗,只是语文考试的时候可以给他们挣一分的古诗默写题。指望一群坐在空调屋里看手机的学生去想象烈日下收割麦子的场景,指望靠书本靠老师的说教,让他们珍惜粮食,真的很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