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个人好恶、一时喜怒升降官员(二)

 文石斋 2024-05-15 发布于河北

“人”说宋朝十八帝 之 宋英宗:我这是被生活逼的!被生活逼的!

  

  十五、凭个人好恶、一时喜怒升降官员(二)

  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之后文名大起。宋英宗在即位之前就知道苏轼极具文才,十分仰慕,继位之后,就想将苏轼召入翰林院,授予他自己的文字秘书“知制诰”职务。

  但韩琦认为:“苏轼能成大器,只要朝廷好好栽培他,今后必然会被朝廷重用。那时全国的文士都会为以他为榜样,为朝廷效劳,人心所向,也就不敢有人对重用他有异议。但如果现在突然快速提拔、重用苏轼,士大夫会怀疑他的能力,对他很不利。”

  宋英宗听后问韩琦:“让苏轼修起居注怎么样?”

  所谓“修起居注”,就是担任随在皇帝身边、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郎”、“起居舍人”职务。

  琦说:“修起居注与知制诰官职性质相同,官品接近,恐怕也不太合适。”

  就这样,苏轼失去担任宋英宗文字秘书的机会,转到“史馆”试用。

  宋朝制度,皇帝的秘书机构“翰林院”每天晚上都会安排翰林学士值班,以备皇帝随时“顾问”,咨询问题,为皇帝起草文件。一天晚上,该翰林学士王畴当班,宋英宗召来王畴,和王畴谈话,谈得很投机。

  两天之后,宋英宗突然提出任命王畴为国家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副长官枢密副使。

  而唐、宋两代,翰林学士为皇帝撰拟、直接由宫廷发出的诰谕称为“内制”,中书舍人、知制诰撰拟、由中书省等机构发出的诏敕称为“外制”,因之,翰林学士称“内制官”,中书舍人、知制诰称“外制官”,两者合称“两制官”。

  宋朝“故事”即惯例,翰林学士从“两制”进“两府”,在程序、任职资格上没有问题。但宋朝也有“故事”,官员出任“两府”正副长官,成为朝廷“执政”,必须有在地方州府做过长官的经历,这一任职要求既能让宰执人选有独立处理政务的经验,了解百姓疾苦,又能防止一直在京城任职,靠熬资历升职的官员进入最高权力机构,不能称职地治理朝政。

  而翰林学士王畴,恰好就是一位靠在京城熬资升职的官场“老人儿”,考中进士之后35年,从没离开开封到地方任职。

  当宋英宗写的“词头”即皇帝手书的文件提纲交到轮班负责为皇帝起草“诰命”的外制官“知制诰”钱公辅手里,钱公辅认为,宋英宗对王畴的任命有问题,动用“两制官”在认为皇帝写的“词头”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驳回的权力,将“词头”封还,拒绝起草正式文件,请宋英宗重新考虑,亦即中止了王畴的任命程序。

  “封还词头”,是宋朝一项非常开明、重要的制度,能够有效制约皇帝滥用权力,任命不合格官员、胡乱行政,对宋朝政治、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得到历代皇帝、朝臣的遵守、尊重。

  宋英宗不管,他觉得任命王畴是自己亲政以来第一次任命“两府”官员,却被驳回,太没面子,太伤自尊了!当即又写了“词头”,指示将钱公辅贬官,赶出朝堂,到滁州(治今安徽滁州)任官阶从八品、名义上负责民兵工作、却没有实际职任的团练副使。

  不料这个“词头”发下去,又被另一位“知制诰”祖无择封还。

  祖无择认为,宋英宗对钱公辅的处罚太重,更不合制度。

  宋英宗更加气恼,指示宰相,将祖无择与钱公辅一起贬官,到地方任职。

  韩琦得到指示,赶紧面见宋英宗,请求宋英宗尊重体制,尊重钱公辅、祖无择忠于朝廷、忠于职守,大度包容官员正当行使权力。

  但宋英宗虽然有所警醒,却坚持一定要将钱公辅贬到外地,祖无择可以继续任知制诰,也须罚铜30斤。

  韩琦没再坚持。

  几天之后,“龙图阁直学士”卢士宗到“便殿”即皇帝休息、宴饮的偏殿向宋英宗汇报工作,发现宋英宗情绪很好,委婉地提出了朝臣对钱公辅被贬的看法,认为有些过重,建议宋英宗重新考虑。

  宋英宗看着卢士宗,什么话也没说,但钱公辅仍然被贬。

  而更令人无话可说的是,一年后,卢士宗也被贬出朝堂,到广德军(治今安徽广德桃州镇)任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