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代,非常吃香的8种手艺人,如今无人问津了,做过的人都老了

 小吴上农村 2024-05-15 发布于广西

80年代,我国刚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沿海城市也才刚启动,农村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

那时的农村条件非常不好,物质相对匮乏,人们生活水平低,很多偏僻的农村地区温饱都解决不了,过着青黄不接的生活。

但是那个时候,在农村有手艺,有技术,有特长,有头脑的人,比起只会在地里种庄稼的来说强多了,他们赚的是生气钱,是技术钱。

在那时农村很多的手艺人,凭着他们过硬的技术,就能够养家糊口了,因此,在那时,农村里面可以看到各种的手艺人来村里找事做。那个时候这些手艺人是非常的吃香的。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吃香的手艺人,如今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掉了,都无人问津了,干过的人也都老了。不知道你还记得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1种是篾匠

篾匠,是制作竹制器具的人,那时的农村家里面有很多的用竹子制作的器具,像竹椅子,竹凳子,竹床,竹筛子,竹篮子等。

这些都是篾匠干的活,因此,那时的农村几乎家家都会种植楠竹,待它长大后就可以砍来制作竹器了。

篾匠师傅把一根一根的圆竹加工制作成主人家要的各种不同的竹器,拿取一份工资,主人家包吃喝。

如今农村竹制器具很少有人家用了,没有市场了。

第2种是木匠

木匠,是农村制作家具工具和盖房子之类的匠人。农村家里用木材制作的家具,工具,像床,柜子,箱子,桌子等。以前都是请木匠师傅来家里制作的,不像现在有现成的卖。

还有以前农村住的房子大多都是木房,都得请木匠师傅一块板一块板的镶起来,才完成一栋完整的房子。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农村盖房子也都是钢筋混凝土了,几乎用不到木料了,木匠师傅无用武之地了。

第3种是骟匠

骟匠,是农村阉鸡,猪的人。那时的农村家家养猪养鸡,而鸡、猪除了做种的以外,就需要阉割掉,要不就会发情,然后影响生长,不长肉。那时一个地方的骟匠过得很滋润的,它是非常轻便的。拿一把小刀就行了。按只收费。在农村被认为是最赚钱,也是最轻松的活了。

如今不同,养鸡,养猪的人非常少了,自然骟匠也没有多少活了。

第4种是补锅匠

补锅匠,是农村里专门负责修补锅碗瓢盆的手艺人。那时家里面煮饭做菜用的都是铁锅,那时也没有电饭锅,电磁炉之类的。

铁锅用久哪里破一个洞什么的,这就要请补锅匠来帮忙修了。他们用铁烧熔后,把它补在破的地方,又可以用一段时间。

如今的电钣锅,电磁炉之类的用得最多了,坏了也无法补,也不补了,直接买新的了。

第5种是裁缝匠

裁缝匠,80后的农村人应该有印象,每年都会请裁缝师傅来家里面,给家里每人制作一套或者是多套的衣服。

那时候都是量身定做的,自己去买布料回来,按照人的身高,体重,胖瘦来量好尺寸,做好衣服,这样制作出来的衣服非常的合身。

如今人们都是选择去市场上面买衣服来穿,款式多样,非常方便。

第6种是焗匠

焗匠,是农村里专门负责修复锅碗瓢勺的手艺人。在那个年代,人们日常使用的锅碗瓢勺一旦损坏,就会找焗匠来修复。

如今谁家碗烂了,丢掉买新的,而瓢大多都是塑料和不锈钢类的,坏了也是换新的。

第7种是磨刀匠

刀是每家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有的甚至家里都有好多把不同的刀。刀用久了就会钝了,就切不烂菜了,非常的恼火。就需要磨刀。

而磨刀看似简单,它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和讲究的,不是随便磨磨就能锋利的。不会磨的磨半刀也没有用。所以磨刀匠就派上用场了。

可是现在,市场上面出现了一种电动磨刀器,手动磨刀器等产品,傻瓜式的,用起来顺手。磨刀匠被迫下岗了。

第8种是剃头匠

剃头匠,是在农村负责理发的人,主要是针对老人和小孩。那时一个地方专门由一个理发师傅来承包理发的。

他规定好时间,哪几天去哪几个村,哪些天去哪几个村,小吴记得那时还有包年的,一个人一年收多少钱,到了年底才给钱。

如今想理发,到处都是理发店,非常的方便。以前老一辈理发的匠人消失了。

朋友们,以上所介绍的8种手艺人,在你的家乡现在还有吗?干过这些手艺的人都老了,无用武之地了。你还记得几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