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回忆(7):手艺(上)

 湖畔黄昏 2023-04-21 发布于湖北

小的时候,男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家里就会征求他的意见,问他是去学做木匠、石匠,还是去学做裁缝,或者篾匠。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不是所有的男孩子都能幸运地读上书,幸运地读到高中毕业,幸运地考上大学,从而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故乡人多地少,鄱阳湖里的鱼也不多,一家人如果全靠种田或打渔,是很难混饱肚子的。这样,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便成了最现实的选择。

如果不是幸运的话,我也和我的少年伙伴们一样,在十来岁的时候,跟着师傅在景德镇做着木匠,或者在南昌做着篾匠,再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被打工大潮裹挟着,放下斧头、篾刀,南下,成为广东某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名打工仔。

谨此记录童年时我所看见的一些手艺以及相关的人和事,其中有一些已经悄无声息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再来。

1.木匠

木匠又分大木、小木两个行当。小木做桌、椅、板、凳、水车等家具、农具;大木就是做房子。那个时候,农村的房子都是木制框架。

小时候,家里需要添置一些家具农具,就和某个小木师傅约定日子,小木师傅就会带着锯、斧、刨、墨斗等工具上门。

木匠在家的日子,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是幸福快乐的时光,因为可以看他们锯呀刨的,很好玩,还有,家里那几天的饭菜会比平常要好一些,因为木匠师傅也在家里吃,不能太节俭了。

我两个姐夫都曾经做过小木。

2.上梁

小时候,看大木“上梁”是一件很热闹很好玩的事情。农村房子的框架都是木制的,正屋正顶屋脊一根桁条,被人们视为镇屋之梁,需择吉日良辰,举行仪式,来安装这根桁条,即所谓“上梁”。现在想来,类似城市里大楼的“喜封金顶”。

上梁的时候,两个大木师傅威风凛凛地坐在屋脊两头,一问一答,高声唱着赞歌,洒酒祭天祭地祭梁,经过一套很复杂的程序,披红绸的梁木被拉上屋脊,安放在中柱榫口内,这个时候,爆竹响起,大木师傅开始向屋下四周看热闹的人群抛洒糍粑、糖果之类的,围观的人群大声向大木师傅欢呼:“这儿!这儿!”,以引起大木师傅的注意。大木师傅抛撒一次,人群就疯狂地抢一次,很是热闹。

记得层豹叔叔是大木。小时候我很崇拜他,因为坐在屋脊上,唱着赞歌,抛洒糍粑,众望所归,的确是很威风的事。

3.铁匠

小时候,我们很喜欢去村头的铁匠铺看稀奇。

铁匠拉着风箱,用铁钳夹住烧得红彤彤的铁块,放在铁砧上,你一锤我一锤,叮当叮当,红彤彤的铁块就渐渐变成了灰色的锄头,或者马钉之类的农具、厨具。

细细想来,铁匠打出来的东西还有:大门上的门环,屋梁上的吊钩,棺木上的关公刀,等等。

村里只有雨发家是铁匠。

4.补锅

小时候,常能见到满脸乌黑的补锅匠,拿着补锅用的铁棍(一尺来长),在村里一边转悠着,一边扯着嗓子喊:“生~~~~~~~!”

我们小孩子听到,就会恶作剧地接着吆喝:“越~~~~~~~!”(嘲讽补锅匠的手艺差)

补锅匠就挥舞着手中的补锅铁棍,佯怒地瞪着我们,作势要打。

我们小孩子不知是真怕假怕,笑嘻嘻地扭头就跑。

补锅匠在村里转悠的时候,村里忠诚的狗儿们看他是生人,就会朝他狂吠不已,甚至咬扑,所以补锅匠手里都会拿着补锅铁棍,防狗。

补锅匠收到几个要补的破锅,就会回到他的小摊点,升起小炉子,熔化几块铁或者锡(我不知道)。补锅铁棍前端有一个小勺子,补锅匠从小炉子里舀出铁水,浇在铁锅的破裂处,再敲敲打打一阵,铁锅就补好了。

很久很久没有看见过补锅了,也许是现在的锅不容易破,即便破了,也扔了,不会去找补锅匠。

5.篾匠

印象很深的是篾匠蹲在地上,埋头编织着,时而不时用一把竹尺把篾条敲严实。

因为长年累月的低头蹲着,篾匠靠后脑勺那儿的脊椎处,高高隆起,宛若一个大馒头,那是篾匠特有的职业标志。

家里晾晒稻谷的竹席(摊开有半个晒场大)、畚箕、菜篮子等等,都是篾匠做出来的。

金国哥哥是篾匠。我上大学的时候,去学校报到,是金国哥把我带到南昌,在工棚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把我送上去北京的火车。当时工棚里和他一起做篾匠的还有村里一些人,我都认识,比如缺嘴哥还硬塞给了我5元钱,那时南昌到北京的学生硬座票是17元。

6.桶匠

小时候还见过桶匠,家里的水桶、饭桶,还有澡盆、暖桶之类的,都是桶匠做的。桶匠首先打磨一块块的木板,然后在木板侧边钻孔,插入竹销,两块两块的拼成圆状,再箍上几圈竹篾,就大功告成了——小时候我觉得桶匠很了不得,因为能将一块一块的平木板拼成圆形,而且严丝合缝,不漏水,真是很神奇的事。

我记得杏生舅舅是桶匠。

7.石匠

石匠就是砌墙、做房子。做石匠需要力气大、胆子大,而且能吃苦,因为石匠都是高空、露天作业,所以小时候谁要想学做石匠,长辈都会要他慎重考虑。

我唯一的舅舅曾做过石匠。我小时候住的老屋的墙,就是舅舅砌的。

……

20086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