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靠猎杀北美巨兽,美国7年买下阿拉斯加州,成为“国兽”后还在猎杀?

 塞外喵喵 2024-05-15 发布于陕西
北美野牛,也叫美洲野牛,史前时代就在这儿了。欧洲殖民者来之前,这儿的美洲野牛少说有3000万头,多的话能上7500万头。它们没啥天敌,连毒蛇都弄不死它们。
北美大陆上,也就美洲狮、棕熊、狼啥的偶尔捕猎,但主要是小牛犊。它们真正的敌人是人类,再具体点,是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的生活跟美洲野牛可紧密了。在那些生产方式落后的部落,他们捕杀美洲野牛的方式也简单粗暴,就是逼牛跳崖。
美洲野牛,北美大陆上最大的陆地动物,身高体宽,最长达三米半,肩高两米,成年体重700到2000斤。草原上的猛兽都拿它们没辙,在缺少捕猎工具的情况下,印第安人想单枪匹马干掉美洲野牛,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逼牛跳崖,这招儿很有效,通常是集体行动。冬天,部落的人会围猎,把野牛群往崖边赶。牛群无路可逃,就会跳崖。
您可能纳闷,美洲野牛明知道跳崖是死路一条,为啥还跳呢?其实它们视觉不好,主要靠嗅觉和听觉。被赶的时候,它们会慌,就会被赶进包围圈,往悬崖靠近。
视力不行,判断失误,就失足坠崖了。而且美洲野牛是群居动物,集体意识强,逃跑时跟着前面的牛,所以才会一个接一个跳崖。
印第安人也是长期接触美洲野牛,发现了这习性,才有了这捕猎方式。冬天美洲野牛的皮毛最厚实,能做衣服御寒。其他季节也猎杀,主要是吃。
现在加拿大还有当时的猎场遗址,10米高的悬崖,300多米宽,底下就是屠宰场。上面的人赶牛下来摔死,下面的人热水、工具都准备好了,就等屠宰。现在那地方土里还很多美洲野牛的遗骸。这地方也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上最古老的集体狩猎遗址。
那会儿印第安人捕猎美洲野牛,主要是日常生活所需,一年大概50万头,对种群庞大的美洲野牛来说,不算啥。他们从美洲野牛身上能同时获得吃的、做衣服的皮毛、骨质工具等。但这些资源也是美洲野牛遭遇大屠杀的原因之一。
欧洲殖民者来了,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先进工具,贸易让他们见识了外面的世界,美洲野牛不够看了。于是双方开始利益交换,美洲野牛成了“牺牲品”。这种交易可能很不对等。
欧洲殖民者带来的马匹、捕猎武器,让美洲野牛面临更大威胁。印第安人的捕猎更得心应手。贸易的主要商品是美洲野牛的皮毛。
但这种无节制的捕猎,注定遭大自然反噬。美洲野牛数量锐减,印第安人原始生活方式受冲击,动摇了根本。
美洲野牛最早来自欧洲野牛,冰川纪时通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取代了之前的野牛“老大”西伯利亚野牛。
美洲野牛外表跟欧洲野牛差异小,但皮毛更细密,成了贩卖皮毛的主力。他们捕杀有针对性,上好牛皮主要来自母牛和小牛犊。但捕猎方式粗鲁野蛮,皮毛利用率低,一张牛皮得五头牛。
母牛和小牛犊是维系牛群种族的主力,母牛数量锐减会造成生育率低下,小牛犊减少意味着种群“后继无人”。猎人只盯着眼前利益,大肆捕杀美洲野牛。有猎人一年就杀了4000多头。
这场疯狂“大屠杀”持续了一个世纪。19世纪末,美洲野牛几乎灭绝。后来各方保护,才保住了血脉。
18世纪美国独立,美国人成皮毛贸易主力。他们从印第安人那收皮毛,中国卖,换茶叶、丝绸,回美国后从美国人那买粮食、布匹,再换皮毛。这样形成闭环,每次靠岸贸易都赚翻,纯利润成本几百倍、上千倍。
每年皮毛交易至少收入100万美元。1867年,美国720万美元从俄国买阿拉斯加。美国跑7年皮毛生意就能买一个州,暴利背后是美洲野牛悲剧的根源。
北美野牛史前就在北美了,比美国人早多了,是原住民。它们喜欢草原,随季节迁徙。但现在这景象少见了。
即使有也会被组织。美洲野牛成国兽前一年,还被政府部门计划扑杀。2015年11月,美联社报道黄石国家公园计划扑杀1000头,防它们迁徙传病给家畜。
这不是美国有关部门第一次组织扑杀,美洲野牛大多死于猎人之手。现在北美野牛约50万头,按印第安人速度,一年就杀没了。恢复这规模用了一个世纪。
但现在的美洲野牛不是曾经大草原上的野牛了,多是圈养的,但是这样的美洲野牛还能叫野牛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